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教育之路 行在人文及國際間

教育之路 行在人文及國際間

E-mail 列印
「教育的本質要守住,用心、宏觀、良善,不要小看每一株小小的幼苗,他們會長大;你看他是孩子,他就是孩子;你看他能成人成才,他就能成人成才。」李玲惠校長與在場聆聽者共同朗讀這段話。

臺灣花蓮慈濟大學附屬 高級中學(簡稱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2018年8月14日於慈濟馬六甲分會作「人文心,教育情」演講,暢言慈濟學校的兩大特色,一是人文素養,二是國際教育。

◎校長獲學生尊敬愛戴。

面對日益繁瑣的行政工作,加上學生的人品問題日趨嚴重,老師該如何將教育之路導入正軌?是當今社會該正視的教育課題。李玲惠校長於馬六甲分會演講,以正念(自我覺察,不起煩惱)及正思維(正向見解,清晰思考)為主題,暢言教育工作者所面對的問題。

擁有十八年校長資歷的李玲惠,2017年8月1日兌現與證嚴上人的承諾——回到花蓮就任慈大附中第六任校長。學生上學時間,她從早上七點就站在校門口迎接同學們的到來,工作直到晚上九點,待大家離開後她才回到住處。

對失去親情的同學,校長也扮演父母關愛的角色,請孩子到她的辦公室聚餐,進行雙向交流,完全沒有校長的架子。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勤勉、認真、以身作則的好榜樣,獲得大家的尊敬愛戴。

妙語如珠的李玲惠校長將多年所累積的經驗毫不藏私地與會眾分享;她的幽默風趣,逗得大家時而掌聲連連,時而開懷大笑。在說到重點的當兒,大家又以專注的眼神用心傾聽,也有人將珍貴的話語記錄下來。

◎教室挪移到不同國度

「慈濟學校有兩大特色,一是人文素養,二是國際教育。」李玲惠校長強調。

李校長以敘利亞學童為例說明。當《大愛新聞》播報敘利亞難民新聞時,花蓮慈大附中的校長、老師們會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促成孩子們啟動一系列教案——辦義賣園遊會募心募愛、寫祝福卡、畫畫送給敘利亞孩童等。

2018年2月花蓮發生大地震,敘利亞難民主動募款,將愛回報給臺灣慈濟。這一段「愛的循環」經驗分享,引起馬六甲分會現場聽眾熱烈的掌聲。

除此之外,學校還積極培養學生的國際移動力,把教室挪移到不同國家,讓他們和高校生一起上課,探討各國的民族性和文化,進行城市探索等;讓孩子走出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培養「國際觀」,懂得用英語溝通,學習人際互動、解決難題。而在過程中,慈濟學校孩子的規矩有禮,也讓當地人讚歎,「慈濟的孩子,氣質就是不一樣!」

◎當慈濟老師很有意義

另一位分享者廖逸貞老師,是慈大附中中學部英文科專任教師,也是班導師。她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看見當教師的媽媽,在加入慈濟團體後,原本黑白的人生變得有色彩,讓她願意加入慈濟教育志業體,期許自己做個有「老師心、菩薩心、父母心」,對學生用心,讓家長安心,讓上人放心的三心老師。

平日鮮少運動的她,帶孩子路跑十四公里回精舍,引導孩子寫情書給父母……班上一位隔代教養的孩子寫信告訴爺爺:「雖然爺爺把爸爸的照片藏了起來,但他是爸爸的孩子,還是很想知道爸爸的一切。」看了這封信的爺爺,雖然生氣兒子吸毒,卻也被孫子的渴望打動,選擇打開記憶的匣子。

「當慈濟的老師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可以從很多面向去作出改變。例如改變孩子和家人的關係,改變孩子的人生觀等;還有許多良師典範讓我們學習,可以利用假日去做慈善服務工作,累積智慧,應對學生各種的教學問題,也創造更多的可能。」廖逸貞老師說。

◎為國家培育棟樑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育小孩的確要從小開始,如植樹一般,根要扎得牢固,就不怕狂風暴雨的吹襲。」剛投入教育界服務一年四個月的楊潔兒,教學資歷尚短淺,面對棘手的教育課題頻遭挫折,無力感糾結在心頭。第一次參與教育講座的她,邊聽邊寫筆記。她表示不虛此行,獲益匪淺,感覺如久旱逢甘露。

之前擔心學生品性的培育,聽了講座,楊潔兒豁然開朗。了解到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對教育這條路該朝哪個方向走已心裡有數,不再迷惘。她堅定地說:「我想學習李玲惠校長所說,一日之計在於勤,勤於用心用愛,栽培學生的人品。」

親子班家長張秀熒和孩子,前一天觀賞了慈大附中《鹿王和貧女》的芭蕾舞劇,被李玲惠校長當天的分享吸引,遂邀請姊姊一起前來聽這場教育講座。

張秀熒和姊姊從李玲惠校長的分享中了解陪伴孩子很重要:「有時候工作很忙回到家很累了,沒辦法照顧到孩子的課業;校長提醒了身為家長的我們,不要把教育的責任放在老師身上;因為親師生,每個人都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老師在學校教育孩子,更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家長必須肩負起陪伴的責任。」

老師是學生的模,家長是孩子的樣。老師們以「人文心,教育情」為方向,以教育造就不同的人才,為國家培育棟樑。

圖左 :楊潔兒(左)第一次參與教育講座,表示不虛此行,讓她獲益匪淺。[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廖逸貞老師因為看見當教師的媽媽,加入慈濟團體後有所改變,而投入慈濟教育志業體。[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張秀熒從李玲惠校長的分享中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攝影者:鄧遂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