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濟籃球隊 動靜間學人文

慈濟籃球隊 動靜間學人文

E-mail 列印
「孩子都教不好了,妳有辦法教孫子嗎?」黃秀梅曾受到大伯的譏笑,一再說服孫子楊文豪來參加慈籃,希望易子而教,藉由慈濟人文讓孫子能夠乖一點。慈濟籃球家族(簡稱慈籃)中興組聯誼活動,一○七學年度開營,於9月 30日上午在臺中市南區中興大學體育館舉行。一百五十八位學員在一○一位家長陪伴下,上午七點三十分起陸續來到,透過籃球改變親子關係,學習慈濟人文。

◎ 率性孩子 到慈籃學服儀

報到時慈濟志工逐一核對學員資料、檢查指甲、服儀……,並分發新學員運動服。第一次換上慈籃制服的楊文豪,堅決不把衣服紮進褲子裡,和阿嬤黃秀梅僵持在運動場角落。

「師姊,妳跟他說啦,他衣服都不紮啦!」阿嬤黃秀梅氣急敗壞地求救慈濟志工:志工面帶微笑,雙手輕輕放在楊文豪的肩膀,柔聲細語地說:「衣服要紮進褲子喔!」小學六年級的他,卻理直氣壯地回答:「打籃球大家都沒在紮啊!」志工保持微笑地跟他說:「你看大家都把衣服紮進褲子,這樣看起來很整齊,就像在學校一樣,有誰沒紮衣服啊!」看楊文豪動心了,志工順手幫他紮好衣服,拉起兩邊的褲帶,束起瘦小的腰身,綁了一個大蝴蝶結,然後放進褲子裡。

阿嬤黃秀梅邊感恩志工的幫忙,邊無奈的抱怨:「妳看,我說半天他都不聽……」
,也開始滔滔地跟志工吐苦水。因為兒子、媳婦不負責任,兩人已經離婚,孩子丟給她一個人照顧,現在文豪越來越叛逆,阿嬤帶得很辛苦。

黃秀梅的大伯曾譏笑她:「孩子都教不好了,妳有辦法教孫子嗎?」基於此,黃秀梅一再說服楊文豪來參加慈籃,希望易子而教,藉由慈濟人文讓孫子能夠乖一點。她說:「畢竟品行勝過一切啊!」

◎ 學習團隊合作 結交好友

第一堂課的開始,所有學員與家長,分為感恩、知足、協力、互愛、和氣及合心六小隊,圍成雙層小圓圈,學習合掌、問訊等基本禮儀,以及食、坐、行等威儀。在認識學員長、教練團隊後,學員分為三組,分別在體育館內與室外籃球場練習。

國中三年級的王竣謙,參加過一年慈濟籃球隊後,主動要求續班。高挑又靈活的他,被編排在A組,他們輪流上場對打。同隊隊員快速傳球、運球、跨步、跳起、上籃,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爭取得分。過程中,王竣謙學習到團隊合作精神,更感謝教練的教導。

第二年參加慈籃的林俊諺,覺得除了打球外,交到好朋友讓他最快樂。會場上,也介紹好朋友李元翰與大家認識。同樣在C組的兩人,林俊諺自謙地說:「他打得好!」

因為喜歡打籃球的何志揚,第一年參加慈濟籃球隊。休息間,何志揚高興地跑來告訴媽媽魏吏君說「很好玩!」,因為現場有教練教技巧,有同伴一起對打;甚至起紛爭時,有專業教練在旁裁決。

◎ 慈籃不是安親班 陪孩子一起成長

視聽教室裡的家長,由六十八歲的慈濟志工郭德進法官,說起他的成長過程。在大學時期當起家教,並教外國同學、太極拳賺取生活費,幽默風趣的作風引來大家的興趣。

「第一次參來慈籃的請舉手?」郭德進問著。約三分之一的家長舉手。他細說打籃球不易受傷,有助於成長,開發智商,更難得的學習團隊精神,與互助的情操。郭法官強調「不能把慈籃當成安親班,一早帶來孩子,家長卻離開。」因為家長另有安排講座,有助於教育孩子與自身的成長。他舉例說明,長久不叫「媽媽」的孩子,上過慈籃後主動叫「媽媽」的案例。

郭德進表示,因為有證嚴法師的法,改變他原本剛毅的個性,靜思語是他的精神資糧,並帶入法院調解案件。郭法官曾經引用「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靜思語,解開師生多年恩怨。

◎ 辦案經驗 提醒交通安全

有三年處理交通事故調解的郭德進,收輯兩集有關交通事故影片當場播放。闖紅燈、開快車、蛇行……危險行為,導致嚴重車禍比比皆是。郭法官提醒大家,提早五分鐘出門,遵守交通規則,綠燈後不急著前進,先留意左右是否來車。而且車禍容易造成諸多後遺症,比較容易衰老,大家不容忽視。

第一次陪著孩子何志揚參加慈籃活動的魏吏君,聆聽郭德進說起慈濟志工,因為行善積德,車禍時車輛全毀,人卻毫髮無傷的事例後,讓她更相信因果關係與善的循環。魏吏君也親身經歷,行人很輕鬆地在她慢行的車前走過,卻被另一車子撞飛在現場的情景,宛如電影情節。魏吏君更警惕要遵守交通安全,不能開快車,更要隨時注意雙向來車與行人。

家長林采潔觀看交通安全車禍影片後,提醒她告訴孩子騎腳踏車一定要遵守規則,並減速慢行注意安全。

◎ 改變溝通方式 增進親子關係

林采潔一年多以前,知道慈濟有籃球隊,愛子心切的她,開始陪著兒子王竣謙每次不缺席參加慈籃活動。在參加慈籃一年以來,林采潔發現兒子主動事前做好所有準備。發現孩子改變以往躁動的心,比較能靜下心來聽父母的話。她由家長講座中,學習改變命令式強制的溝通方式,而以商量、分析的方式,增進親子關係。

林采潔聆聽郭德進分享,提到就讀臺中一中數理班兒子畢業後,卻就讀不同體系的法商,他們不但接受,且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她很大的啟示,學習如何尊重主觀強的孩子身上。另外郭德進運用證嚴法師靜思語調解案件,高和解率的過程,林采潔更確信靜思語的好處。

親子上臺分享時,林采潔說:「孩子願意跟大家分享,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鼓勵。」因為以往要他上臺,孩子總是抗拒,甚至請假逃避。幾經與孩子分析商量,即將上高中,會有許多機會需要上臺分享,才讓孩子願意嘗試。

一顆籃球牽起了家長與小孩的親子互動關係,甚至改善家庭關係,有了共同的話題與活動,重新凝聚家人間的情誼。籃球不是一般單純打球,還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體會「感恩 尊重 愛」的人文精神。

圖左 :家長林采潔(前右二)專注聆聽志工郭德進法官分享,更確信靜思語的好處及相關交通安全注意事項等。[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志工郭德進法官(右一),以親身經歷與家長分享他進慈濟後的改變與成長,以及親子相處之道等,強調「感恩 尊重 愛」的慈濟人文。[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教練是任職於明道中學的林筠棋老師(右一),她帶著新進學員運球、跨步、上籃......等要領,並親自示範。[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勝不驕 敗不餒 永保菩提心」,學員家長聚集視聽教室,在志工侯素賢老師帶動下學習〈慈籃隊歌〉手語,期望刻入心版,培孩子成長。[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第一次陪孫子参加慈籃的黃秀梅(圖中),在家長人文講座中,專心寫下重點,希望有助於陪伴孫子成長。[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志工侯素賢老師(圖中),在小隊中,帶動學員學習合掌、問訊等基本禮儀。[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高挑又靈活的王竣謙(左),喜愛籃球運動,主動要求續班。在球場上仔細練習籃球的每一個技巧,上場時也學習到團隊精神。[攝影者:賴春成]
圖右 :第二年參加慈籃的林俊諺(中),在父親林元德陪伴下上台分享。他覺得除了打球外,交到好朋友,讓他最快樂。會場上,也介紹好朋友,讓他最快樂。[攝影者:賴春成]
圖左 :學員李元翰(站立者)在分享會上,是林俊諺新認識的好朋友,起立與大家認識,博得熱烈掌聲。[攝影者:賴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