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生命的美展 從慈善到人文

生命的美展 從慈善到人文

E-mail 列印
「在生命的轉角•看到愛」慈善美展是慈濟臺南區志工,第一次將受助個案的人生故事以微電影方式紀錄,志工與個案互動過程中,並不是每個個案都可以順利受訪及拍攝,如何展現影片的可看與好看性都在座談中說分明。

臺南靜思堂繼8月5日慈善美展開展,接著於8月18日舉辦人文講座,參與企劃指導的慈濟基金會文發處賴睿伶,特別邀請世新大學陳秀鳳老師南下與人文真善美志工溫馨座談。

進入臺南靜思堂一樓就是慈善美展的展館,大廳右側設有一液晶螢幕,播放著美展六位創作者的MV,影片是人文真善美志工拍攝製作,看展會眾可以一一選播。

◎志工鏡頭下的悲欣交集

九十一歲的劉平是位獨居的老榮民,影片中的他正與慈濟志工歡愉互動,一起輪著讀誦他的書法作品、《靜思語》、教志工甩手功、看書,還有生活自理畫面;一點也看不出來老人家已經是癌末期,他仍談笑風生的自在。

世新大學陳秀鳳老師分享,劉平伯伯因生病而無法來去自如,人文真善美志工於這次拍攝慈善美展影片的場景,只能侷限於劉平伯伯家小小的空間,實在是很大的挑戰,然而志工拍攝、剪輯的節奏感都很好。他們也抓住訪視志工與劉伯伯溫馨熟絡的互動畫面,為這隻影片增添許多溫度。

劉平的影片給人的感受是充滿了陽光,因為拔苦予樂的志工盡所有努力讓受癌苦的伯伯沒有孤獨感,有同是一家人的溫暖。

熊先生受盡暈眩及親人離去之苦。一直不希望曝光也不願意和志工有所互動,記錄的志工幾乎要放棄了,因為有賴睿伶和陳秀鳳老師的鼓勵與指導,最後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是一部不多話卻是最感人最賺人熱淚的影片。

秀鳳老師也特別提到,助人還要向受助的人說「感恩」,這讓她非常感動。秀鳳老師提到,第一次和志工討論這支影片時就覺得不好做,因為參展人不願意講話,不想被拍攝,只有拉背或是側拍畫面。

經過幾次的互相討論及努力,這組記錄的真善美志工讓秀鳳老師非常佩服,「完成的影片一開始有長達二分鐘是沒有聲音的畫面,只用音樂和文字來敘述故事,到最後熊伯伯的幾句話,確實讓故事的畫面有了很棒的Ending。」

吳珮婕分享了一段自己被感動的小故事,熊伯伯在志工不斷的鼓勵下,靜心寫《靜思語》漸漸也有了體會,「您們和別人不一樣,您們是我的家人……」熊伯伯眼眶泛淚,聲音本來就小的他因為哽咽將話停住,這時志工也忍不住淚水……訪視與記錄志工的不離不棄,讓伯伯放下心防真正感受到有家人般的愛與溫暖。

◎慈善美展也是生命教育

講座上有一位短髮的清秀女生,專注的看著每一部微電影的播放,熊先生的故事讓俞羿安最有感受:「熊伯伯思念家人,思念女兒那一段讓我好心酸,我要珍惜現在能與家人同住的好因緣。」

俞羿安也給了熊先生的故事做了個很美的註解:「還好熊伯伯遇到了慈濟志工,在志工長期的陪伴下,他不再只有苦,他的苦中有了美好。」這個體會讓他人的苦難和自己的苦難都能生養慈悲心。

陳梓韻帶著全家四口從麻豆來參加講座,就是想讓孩子接觸美好事物。六位美展的主角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庭嘉,梓韻心中覺得庭嘉是藝術領域的天才;舉凡書法、水彩、水墨、東方與西方都有相當的領會。另一位青少年宜芳,則是在彩繪上常常得獎,也能運用電腦做畫。

兩位孩子都是十五、六歲的學生卻有不一樣的人生考驗,都是在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中成長。梓韻家孩子的年齡和庭嘉、宜芳相仿,帶著他們參與慈善人文講座是一次知足惜福的生命教育。

陳梓韻非常認同將慈善結合藝術把生命的力量與溫暖發揮出來。她說:「這些藝術不只是藝術,這裡面有愛的陪伴、有關懷、有溫暖。」陳梓韻希望能有更多社會人士及學生來看展。

◎虛心接受指導 使命必達

臺南區慈善美展共有六部記錄影片,除了劉伯伯、熊伯伯還有葉女士、阿吉伯、宜芳及庭嘉,記錄團隊皆參與人文座談並分享個案故事與記錄心得。

指導了六部影片的拍攝,看到人文志工使命必達的精神,陳秀鳳老師受到很大的感動:「這些故事如果在一般的媒體是看不到的,這要透過長期的陪伴,才能從社會暗角被發現出來。」她非常肯定慈善訪視及記錄志工。

陳秀鳳老師分享:「這六位參展者有幾位是話不多的,當被拍的對象不講話時,很多人可能就放棄了,但因為訪視志工鍥而不捨的陪伴,還有影視志工謙虛又超強的耐心,讓這些作品有了這麼完美的呈現。」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也給記錄志工更多的體會和成長。

慈濟的關懷個案在志工的長期陪伴與關懷中,有些是本身就具有才華的,如果能透過文字、影像記錄呈現他們創作背後的生命故事,將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籌辦美展讓他們的創作有展演空間,人文講座則讓大家認識人文真善美志工,為慈濟寫歷史、為志工留足跡,他們也因為走入他人生命成長自己慧命。

圖左 :世新大學陳秀鳳老師(右)因為參與指導真善美志工影片製作,而對每位參展者都有了了解;今天親臨展場看到真實作品,歡喜之情溢於言表。[攝影者:陳雪勤]
圖右 :吳珮婕(右二)分享了一段自己被感動的小故事,熊伯伯在志工不斷的鼓勵下,靜心寫《靜思語》漸漸也有了體會,「您們和別人不一樣,您們是我的家人……」[攝影者:陳雪勤]

圖左 :珠串人生,葉女士分享生命中因為得遇慈濟志工而有轉彎處也有了亮點。[攝影者:陳雪勤]
圖右 :賴睿伶介紹志工王淑樺(左二)及沈雅慧(右二),並請她們分享宜芳的採訪過程,從破冰不易到深刻了解後,才能企劃拍攝及影片鋪陳。[攝影者:陳雪勤]

圖左 :賴睿伶(右二)與陳秀鳳老師(右)喜孜孜的一人一扇(善),作品是宜芳所畫,記錄的真善美志工協助完成一把扇子當結緣品。[攝影者:陳雪勤]
圖右 :講座上有一位短髮的清秀女生,專注的看著每一部微電影的播放,熊先生的故事讓俞羿安(左二)最有感受:「熊伯伯思念家人,思念女兒那一段讓我好心酸,我要珍惜現在能與家人同住的好因緣。」[攝影者:陳雪勤]

圖左 :陳梓韻(右)非常認同將慈善結合藝術把生命的力量與溫暖發揮出來。她說:「這些藝術不只是藝術,這裡面有愛的陪伴、有關懷、有溫暖。」陳梓韻希望能有更多社會人士及學生來看展。[攝影者:陳雪勤]
圖右 :真善美志工謝光紋(左二)分享團隊拍攝庭嘉的喜悅與感動,年紀輕輕的孩子不被環境所困專心在美學領域發揮。[攝影者:陳雪勤]
圖左 :「堅持活給大家看」的阿吉伯(中),在訪視和真善美志工的陪伴下,現身說法,眼力漸漸不佳無法再畫畫的他還發個願,想要用雕刻的方式來延續藝術創作。[攝影者:陳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