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教育種子充電 嘉惠學子

教育種子充電 嘉惠學子

E-mail 列印
「為什麼要當種子老師?」慈濟大學附設中學李玲惠校長問著現場學員。「翻轉」、「腦力激盪」、「傳承」……現場學員回答道。2018年10月6日起至7日,來自全臺一百一十三位長期在學校及社區耕耘的教育工作者與 志工及工作人員,來到慈濟臺中分會,參加一連兩天的志工種子工作坊,探索慈濟人文價值,以及新年度例行班級課程主軸的討論,凝聚例行的班級的願景。

不同於一般講座的志工種子工作坊,由慈濟大學及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團隊規劃,以分組討論與相關動、靜態活動進行。

◎ 種子老師 傳遞人文

「為什麼要當種子老師?」慈濟大學附設中學李玲惠校長問著現場學員。「傳承」、「腦力激盪」、「翻轉」…現場學員回答道。

重視品格教育的李校長說:「為什麼同時撒種,有的人長得比較快?同樣的陽光、空氣、水呀!同樣都是教聯會老師,有的人十年如一日,擔任同樣的工作?」一連串的問題,值得深思。李校長話鋒一轉又說:「當然要找『接種』的老師來,他會想得比別人還要快,還要前面,看得比較遠,還要廣。對吧?」

李玲惠呼籲品格深耕,散播愛與善的種子在每個孩子身上,期待慈濟人文教育,透過社區親子成長班、大愛媽媽、慈濟籃球家族聯誼會……在各地散播。以品格為核心,改變想法,潛能發想,與夥伴共思、共創、共同備課。

課程循序漸進,李玲惠的團隊帶領學員由小組分享(share)、發現新的價值(Discover)、夢想(Dream)及設計(Design)階段性由簡入繁,規劃教案,傳遞慈濟人文價值。

◎ 一分鐘 說好故事

各組成員彼此分享,在從事靜思語教學或慈濟人文教學、活動,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分享後每組推派一位代表,以一分鐘的時間在大堂內分享。

「親愛的家人大家下午好!……」

「十二秒了!」

「......我們這第十組寶島的美女真的是太感恩了,時間好像沒有了……」

「剩下十八秒了」

「老師、各位同學午安!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頑石變璞玉』,記得在去年的時候,在宜蘭地區家訪時,發現屋子角落有個學生……」學員趙正文,字正腔圓、臺風穩健,慢條斯理地說著在學校家庭訪問時,發現常躲在房間裡的中輟生。經過協助,讓他復學。送他簿子教抄寫靜思語。每週帶著孩子喜愛的雞蛋與香蕉前往……故事還沒講完,時間鈴卻響起,李玲惠發出「時間到!」口令。「……然後呢,今年他考上宜蘭家商,我們繼續在幫忙他。」趙正文只好草草結束他的分享。

「『愛與善的種子』,講給天空聽呀!要講出為什麼會感動……」細心的李玲惠,抽絲剝繭地讓王昭文說出「青少年很少有的高跪姿行為」讓老師感動。

經過十組代表的分享,李玲惠隨時提出各組的優缺點外,強調如何在短時間內,具體說出到底做了什麼,靜思語進校園怎麼執行。所以要講重點,表達有畫面的故事,訂定具體吸引人的標題。

◎ 發現新價值 摹寫心智圖

繼續透過影片,學員了解生長在馬來西亞的過動兒吳祈延,有偷竊的習慣,是父母與老師的頭痛人物。回到臺灣在慈濟的學校裡卻徹底改變,還榮獲了全國傑出志工獎。其關鍵在於老師的不放棄與包容心,讓他找到自己的價值。

每組以過動兒吳祈延翻轉人生歷程,討論翻轉的關鍵因素,寫下重點與大家分享。現場隨機徵求自願學員,針對每組提出的關鍵因素,共同分類,聚焦為環境、課程、教師及策略等因素。再將過動兒吳祈延翻轉人生的成功個案,依對象、誰來教?如何做準備?教材、教學目標?要教什麼內容?如何教、教學設計?時間安排(5W)畫出心智圖。

「吳祈延脫胎換骨」、「吳祈延の蛻變」……十則不同主題有關引導吳祈延的心智圖油然而生。

看到每組的成果,歡喜的李玲惠再好還要更好的前提下,再提醒學員,人生最美的是找到正確的方向,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有模有樣才能光明人生。老師心,菩薩心的使命感,讓孩子正向思考並樂於分享。

◎ 教育心人文情

李玲惠擔任十八年的校長期間,經常帶孩子做全人教育、到養老院當志工、給孤獨長者安慰。她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服務學習,希望藉由關懷長輩過程,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李校長用清淨無所求的教育愛,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

李玲惠強調要做「老師心─ ─對學生用心,菩薩心─ ─讓上人放心,父母心─ ─令家長安心」三心牌的老師。分享慈濟學校教育的兩個特色,分別是以品德教育為核心,建立開闊格局的人文素養,以及培養國際移動力的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主要給孩子天賦自由的舞臺,其次給他潛能開發的機會。慈濟中學的孩子去國外,到吉隆坡靜思堂,展演絲絲入扣的國樂令人攝心。去泰北、吉隆坡的養老院,不管面對誰,不管在何處,都用恭敬虔誠的態度,處處展現靜思法脈小種子的威儀。也為下一個課程鋪陳。

◎ 討論設計 成果貼滿牆

李玲惠請各組討論,當學生離開校園十年後,你盼望學生最難忘的是什麼?

白慧真代表分享,希望學生記得老師和同儕之間愛的陪伴與扶持。郭連顯,希望孩子十年後,仍然記得師姑師伯的深情付出,穿著藍天白雲的志工服回學校。何香玟,希望孩子難忘行善的經驗,並記住靜思語故事且實踐。謝旻樺,期許學生做正當的人,有正當的職業,記得某一句靜思語,和受用的一句話。

透過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新聞、成年禮及慈中畢業典禮影片,各組設計半日教學活動。經過初步的分享、發想、討論及設計步驟,各組完成不同主題的教案。經過六小時循序漸進地腦力激盪,成果貼滿牆面。

「老師種什麼因,學生就會呈現什麼果…」身經百戰的李玲惠,強調「教育是一種因果」,期勉學員堅持在教育行列。

◎ 教育不倦 學習不斷

「一條路有多長,開始走都不嫌晚……」在勵志人心〈彩色翅膀〉的歌曲團康下,拉開第二天的分組討論序幕。慈濟大學何縕琪主任以「現在不做,不會怎麼樣,但是,做了肯定不一樣!」鼓勵學員。延續前一天的分組,各組學員充分討論設計教案。

李秋月代表分享,將帶領兒童與慈少孩子實作食農教育,從中體驗農夫的辛勞,懂得珍惜物命。江惠娟代表分享,主要引導孩子將環保概念融入在生活裡,並帶入地球生態耗損的嚴重性,所以提倡「無痕飲食」的觀念。

何縕琪主任回饋課程元素要包含:一、覺知關懷,來喚起感受。二、探究根源所造成影響。三、無痕行動,在生活裡實踐。

郭連顯分享,為了讓孩子知道,每天默默奉獻於家庭的家人一天的行程,請孩子拍下家人的身影,製作明信片來感恩父、母親。林美玲提出老少共學、四代共榮,成員有社區的老師、親子班、慈少班,以五感體驗方式進行。

何縕琪主任表示,不同年代的科技發展,從早期沒有電話,到有電話、有手機、視訊、LINE世代,科技不斷求新求迅速,世界時代不斷在改變,教育也要跟著調整。唯有老師才能持續讓教材創新與改變,在未來新的學年度當中有新的里程碑。

◎ 孩子的適應力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謝麗華主任,以「認識我們的孩子」,並就慈懿會功能探討。她說,要認識孩子,必須從孩子「半生不熟的心智,雜染混濁的觀念,隨波逐流的生活,自我中心的人際,可雕可塑的性情」,是現今孩子的特徵;相較於「自由增加,自律減少;熱量增加,熱情減少;抱怨增加,抱負減少」的教育環境,考驗著師長。

謝麗華談到,學校的懿德爸爸媽媽發揮很大的能量,很多孩子心裡的話,或著遇到的事情,跟他們分享的比率,勝過自己的父母親。這也是證嚴法師要志工用媽媽心,去愛別人孩子的目的。

謝主任以「教師宏願育英才」座右銘,帶孩子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海外教育分享。懷著「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柔和忍辱,心不打結」順遂完成各個行程,講大家聽得懂的慈濟。

◎ 持續撒播各角落

兩天日以繼夜地討論,學員郭美芳表示,在社區親子班將更以孩子為主,掌握重點設計更能吸引他們的教案,而且也要行銷,讓家長能感受慈濟的誠意。學員白慧真回饋,經過小組討論後,增強判斷思考能力,太棒了!發願要像蒲公英一樣,撒播愛到每個角落。

學員謝淑蘭十二年的親子班都是依樣畫葫蘆,很開心地做。一路走來,承擔不一樣的壓力,曾有離開的念頭。她在親子班一路由隊輔、課務,直到接班主任,才知道承擔的重擔。所以運用今年暑假參加教育相關研習充電。這兩天精彩的課程,謝淑蘭重新找回能量與信心,獲得很多方法與資糧,希望教育志業風華再現。

「如何重燃熱情?如何找回自信?」學員郭連顯感嘆著。他喜見第一天的熱烈討論學習情形,而第二天討論未來教案編輯方式時,卻不見大家的熱忱。他表示,不進則退,不只是學生,老師影響更大。郭連顯希望大家進一步省思與更新,融入經典編教案,找回成長的喜悅。

◎ 四大志業 串聯愛

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期許慈濟教育志業廣披寰宇、風華再現的使命。蔡執行長提出「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肯定慈濟教聯會在社區的角色,強調「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方向、目標清楚。第二、接引更多人加入慈濟。三、教材研發,三個實際經驗分享─ ─桃園課程吸引力、高雄校長的支持、苗栗縣學校改編大愛引航教案。

蔡炳坤再強調學校、教聯會、社區與海外等四股優質人文教育力量更多的聯結及分享,也是辦理此次工作坊的用意。蔡炳坤分析慈濟慈善、醫療、教育的執行,讓更多人知道,人文志業更顯得重要。

「共知、共識、共行」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強調知道、做到才是真知道。期許學員對外行銷、對內分享、對己承擔。

兩天密集的研討,大愛臺相關節目簡介,以及線上提供教材,讓學員們了解後續可善用的資源與教材。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慈大附中,分別帶動及分享溝通經驗,提供新課綱主軸的發想。志工種子有了新的點子,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將慈濟人文潛移默化,融入課程落實於生活中。

圖左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謝麗華主任,以「認識我們的孩子」,並就慈懿會功能,與學員們分享。[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提出「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肯定慈濟教聯會在社區的角色,強調「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方向、目標清楚。期許慈濟教育志業廣披寰宇、風華再現的使命。[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慈濟大學何縕琪主任以「現在不做,不會怎麼樣,但是,做了肯定不一樣!」鼓勵學員,且針對各組學員討論後設計的教案,提出建議。[攝影者:徐金生]
圖右 :組員充分討論後設計的教案,上臺與所有學員分享。[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慈濟大學附設中學李玲惠校長盼藉由「種子老師」讓品格教育能在社區深耕,期待慈濟教育以品格為核心,試圖改變想法,進而潛能發想。[攝影者:吳啟志]
圖右 :學員郭連顯感嘆「如何重燃熱情?如何找回自信?」他表示希望大家進一步省思與更新。融入經典編教案,找回成長的喜悅。[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學員謝淑蘭十二年的親子班都是依樣畫葫蘆,承擔不一樣的壓力,曾有離開的念頭。這兩天精彩的課程,她重新找回能量與信心,獲得很多教育方法與資糧。[攝影者:徐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