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心易自觀 薰法保初心

靜心易自觀 薰法保初心

E-mail 列印
陳慶元醫師現任臺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並兼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自2007年進入臺中慈院服務至今,每年他都會回來參加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精進研習」,其中只有一年因為陪伴父母親金婚受市府表揚而缺席。「 法脈宗門精進研習」自2006年開辦,今年已是第十三屆,他共參加了十一次。

陳慶元醫師說,回來參加「法脈宗門精進研習」的收穫:一者,慈濟人的足跡遍布全球,跟著時代脈動在走,回來精進共修,可以聽到很多人的經驗和甘苦說;不只是充電而已,甚至吸收到更高階的行政管理和經驗。像今年聽到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閰雲教授的講席,讓他更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收穫與喜悅。

二者,回來可以廣結善緣,認識不同專業、領域的同仁,大家雖在不同志業體工作,但慈濟團隊相互交流或一起付出的機會很多,說不定這些朋友會是未來的貴人呢。三者,回來因為萬緣放下、身心放鬆,對於周邊一些事務,比較能靜心思考與察覺。

他舉研習第二天(10月13日)回精舍出坡時,分配到洗菜籃為例。「看起來還乾淨的菜籃,還有需要洗嗎?」哪知刷洗下去、水一沖,才發現水還是滿髒的。「這好比我們有時也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內心卻還有很多無明煩惱,或者在別人眼裡還有很多缺點。」曾參與2011年《慈悲三昧水懺演繹》的工畫師,陳醫師深信「法譬如水,能洗垢穢」。所以回來相互研習,進而聽經、聞法,可以讓人轉念,更看清自己。

◎從視病如親 進而以病為師

就一個醫師而言,陳慶元醫師說他在學醫時期,教授就教導他們要有熱情,要「視病猶親」。因此,在行醫路上一直遵循老師的教誨,盡本分的用心用專業把病患照顧好。但自從2007年進入臺中慈院,當時許文林院長就告訴他:「『視病猶親』是基本行情,還要進一步『以病為師』。」

曾經有一位八十多歲的病人,在重病時才要進來醫院做檢查,沒想到在臨床上,老人家就沒有呼吸,急救無效而往生了。這個個案讓陳慶元醫師難過了好一陣子,雖然終獲家屬的了解與諒解,但這個老者的案例,也教導了陳醫師對於病患及家屬焦急的心情更能感同身受。他感恩往生老者的示教,也細心檢討並調整一些作業流程,即使做檢查的時候,醫師一定會陪伴在旁邊。他肯定「以病為師」,因為很多臨床的經驗都是來自於病人身上。

同時,陳醫師也觀察到「有些病人,尤其是老人家,他們對自己的病和病況,不只不了解,同時也不知道怎麼說。」因此在看診時,要更細心問診、關懷與提醒「一有不舒服,一定要回來看醫師」。當醫師與病患互動良好,而病患的配合度和信任度也相對增加,那麼痊癒的速度就變得更快。

從北部的醫院轉任慈院這些年來,在慈濟醫院,不只看到醫護的熱情;也發覺慈院的病患對醫護的態度也比較有熱情。他表示,這可能跟環境的舒適有關,以及病患對慈濟的認同度,還有志工的陪伴,共同塑造了「家」的氛圍。

◎社區戒菸推廣 用愛陪伴克服菸癮

陳慶元醫師同時也兼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社區健康推廣包含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甚至長照、癌症篩檢、疫苗等等,可是他發現「推廣戒菸」特別困難。他表示,政府在戒菸的宣導已經做得很好,但仍有很多人無法戒掉菸癮。原因很多,有些是生活壓力大,沒得釋放;有些是成癮了,若不依賴醫療也很難戒;另一種是周邊環境不好,誘因多的,那也戒不了。

他坦誠說,臺灣一般民眾的「健康識能」不够好。舉例說,病人不知道食物、運動、睡眠、藥物都會影響血壓。因此提升他們對高血壓的認知,對生活習慣的認識和改變,才有機會把身體變好。那戒菸的課題也是如此,要從根下手。

有鑑於吸菸對人體的傷害,陳醫師和工作團隊積極的走進社區推廣戒菸班,將戒菸的課程從醫院搬到社區裡面。一來方便民眾參與,二來走入社區了解民眾的生活環境與習慣,掌握更多戒菸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做為每一次戒菸課程的引導與設計。

在推廣戒菸過程中,也到校園去宣導,看到有些未成年的吸菸孩子,因為醫護及志工的用心耐心,培養出情感,用「愛心」克服困難,終於讓孩子戒菸成功。這些都是走入社區,用心引導後的成果與令人欣慰的篇章。

◎海外賑災 見苦知福再造福

從慈濟會員、榮董、受證慈誠、再陪太太一起受證委員,職志合一讓陳慶元醫師生活忙碌而充實,也感到非常幸福。卸下白袍,轉換成志工投入慈善,他把握假日時間,參與社區義診,或到獨居長者家進行打掃。「對的事,做就對了;無所求的付出,會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又有意義。」

曾經到大陸河北參與冬令發放,繁華北京城外幾公里處的山區,卻有著天壤之別的生活。「破陋的屋宅、髒臭的環境、吃著發霉的玉米……」貧窮落後的程度難以言喻,這比他曾經去幫照顧戶打掃的雞舍還要髒亂。讓他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生活,實在不能再挑剔了。

至於2013年參與菲律賓海燕風災的發放和義診,因為是天災造成的破亂,那情況是不一樣。陳慶元醫師說,雖然受災,但來領物資或義診的百姓,卻非常有秩序,即使雨下很大,滿地泥濘,也沒看到災民搶物資的情況。從中他看到菲律賓人的善良、而且很有感恩心。看到災民在極困頓時也能響應「竹筒歲月」點滴行善,和看到他們在雨中、泥水中,虔誠跪著蹲著與慈濟人一起祈禱,「那場面,生平第一次好感動!」。

那次菲律賓義診行,恰逢聖誕節,慈濟人去為災民祝福。他說,「生平第一次被親、被擁抱的次數那麼多」,有人又抱又哭。陳醫師感受到志工與災民間的表現,不用言語、超越宗教,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流露。

◎茹素勸素 薰法保初心

「別人不來,你走出去。」陳慶元醫師進入鄉鎮及社區辦了很多健康講座。其中發現很多病都跟飲食有關,因此他也積極推廣素食。以自己吃素十年前、後的相片作見證,現在的他比以前更年輕更健康。

此外,身為一個慈濟人,他認為「薰法香」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容易發願,也容易鬆懈不持久;如果常薰法香,會隨時充電。再來上人講的是現在的事、理和經文對應。我們不只聽上人講,還要把這樣的理念傳給別人。」他說,因為志工同時也在社區踏踏實實的做,就更容易理解上人所講的法,而且轉述起來也不會心虛。

深入上人的法,也把握「法脈宗門精進研習」,才能了解慈濟的任務和使命。這趟研習,他體會到日常的施與受當中,「不是我們要如何去幫助人家,而是要知道人家需要什麼的幫助。」滿滿的收穫與正能量,他要好好運用並與眾人分享。
圖左 :陳慶元醫師表示,當醫師與病患互動良好,而病患的配合度和信任度也相對增加,那麼痊癒的速度就變得更快。(圖為社區健康篩檢活動,陳慶元醫師為民眾做檢查。)[攝影者:陳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