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實業家營隊 激起愛漣漪

實業家營隊 激起愛漣漪

E-mail 列印
第七十二期「2018年全球靜思生活營」四天的活動來到尾聲,昨日已圓緣,今日(10/22)午後將回僑居地。課務團隊把握分秒,早上在東區聯絡處,安排三堂精彩的課程,讓將近三百位的學員,更加瞭解慈濟善的團體 ,如何在苦難人生中推動善的循環。期盼學員帶著豐富的收穫,回到自己的國家,積極推廣人間菩薩,讓善的種子在全球萌芽、茁壯。

◎做環保 控溫在零點五內溫度

課程開始前由精舍師父帶領學員祈禱,虔誠祝福前一天普悠瑪翻車事件中亡者靈安、傷者平安。司儀帶動竹筒歲月,大家一起隨份隨力為福氣撲滿集氣,為苦難的人間添加溫暖的溫情。

在今年十月南韓松川會議中,證明全球已升溫一度。僅升溫一度,災難卻一波一波,如何減輕全球災難?由志工楊贊宏、陳月美、陳淑敏帶來「慈濟環保大願行」課程。楊贊宏一上臺大聲疾呼,現前要注意的是全球需控溫在零點五度之內,做環保是減輕大地之母負擔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陳月美分享蘆洲環保成功例子,蘆洲一開始由志工陳金海設計點、線、面,由大街到小巷,不斷力行推動,讓更多民眾認同參與。而觀音山淨山影片,更讓現場學員動容,環保無晴天、雨天之分,無國界、宗教之分。

陳淑敏力挺彎腰做環保,抬頭說環保,而環保5R-「不用、少用、重複用、修理再用、清淨回收有大用」更要時時記。楊贊宏分享2018年環保新口訣:「愛地球很簡單,只要一三五。」用水就用「一」根筷子的量;蔬食「三」好-環境好、健康好、尊重生命好;「五」隨身帶環保袋,手帕,環保杯、碗、筷,減少一次性丟棄產品。大家共為減少零點五溫度而一起努力。

志工陳金發分享長期耕耘國際賑災,在沒有愛的存款之下,如何達到救人的目標呢?他分享自己如何「酒杯」轉慈悲。自懵懂無知在妻子的引領下進入慈濟,談起過往多次魯莽的行為,卻在證嚴上人慈悲的呼喚下,放下酒杯勇於承擔起國際賑災的過程,多次讓學員有哭有笑有讚歎。

從南亞大海嘯、四川震災、311震災都有他的蹤影。曾在賑災過程中,遇到困難讓他心生退意,回臺向上人哭訴,期盼上人鼓勵加油,上人一句:「是誰叫你去?」讓他如孩童般嚎啕大哭。經過幾天的苦楚折磨,體會要自己轉念,不捨眾生苦的悲心驅使他一次再一次的挑戰。只有愛才能撫平傷痛,才能化解危機,不要求菩薩保佑,而是無求自應。

志工陳明澤分享「轉念、心清淨」細訴慈濟因緣。證嚴上人曾問他事業與志業的比例,他回答志業三十,事業七十,上人邀請他是否可以更改為志業七十、事業三十。陳明澤自述從當初的不甘願,將自己擁有的七部車減少到剩下唯一部代車工具,到後來因為吃鰻魚而被鰻魚咬,開始茹素。慢慢地按照師言,精進薰法香,才發現過去智慧不夠。

把權力、利益拿掉,以身作則才能領眾。放下凡夫的角度轉變事項,就能把不可能的事完成。生活上各種不同的煩惱,用上人的法就能解決煩惱。而茹素不但可以救地球外,還改掉煩躁的個性,促進身體健康,增強耐心。這都是陳明澤多年來的志工經驗談,贏得現場掌聲不停。

◎姊攜弟妹 做好事一起來

從馬來西亞新山來的羅燊祥,在陳金發分享的五十分鐘內全程錄影,笑說從頭到尾都很感動。他表示宿酒那麼多年的人,可以在當下馬上改變並戒酒。而在第一次看到上人的時候,就五體投地的跪拜,那是一種願力。羅燊祥因感動而震動,他發願要放下身段、去傲慢,並戒酒。本身從事酒品販賣卻要戒酒,他表示陳師兄都做得到,那我們也要做到,一定會有那個因緣。

羅燊祥的姊姊羅群英在新山做大愛媽媽跟環保志工,但自認對慈濟瞭解有限,這次參加實業家生活營,更加瞭解慈濟是一個善的團體。她並發願回大馬後將參與培訓,而這麼好的團體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她想藉由自己讓更多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LOK ARAI_PWAU HAYA,一年前在沙巴參加人醫會義診,當時候華人都很熱情招待他,讓她感動。本身是穆斯林教徒,但她認為是沒有衝突因為佛陀很慈悲。第一次到臺灣來在飛機上用餐後胃痛,志工一直陪伴,讓他感受到慈濟志工是盡可能地幫助別人不只是做志工,是把心都交出來。第一天參訪環保站時,看到環保志工年紀都很大,但是沒有任何分別就是專心做環保,沒有疲倦感看起來都很快樂,這一幕讓她感動。

愛不分國界、宗教,期盼實業家們發揮善力量,帶動愛漣漪。

圖左 :司儀帶動竹筒歲月,竹筒雖小,愛心卻無遠弗屆,小錢行大善普助眾生。[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課程前由精舍師父帶領學員祈禱,虔誠祝福昨日普悠瑪事件意外亡者靈安、傷者平安。[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全球僅升溫一度,災難卻一波一波,如何減輕全球災難?由志工楊贊宏、陳月美、陳淑敏帶來「慈濟環保大願行」課程[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志工陳金發長期耕耘國際賑災,在沒有愛的存款之下,如何與國家民族之間得到平衡,達到救人的目標呢?他分享「酒杯」轉慈悲課程。[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志工陳明澤分享「轉念、心清淨」細訴與慈濟的因緣。[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羅燊祥(中)在陳金發分享的五十分鐘內全程錄影,笑說從頭到尾都很感動。[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羅群英發願回大馬後將參與培訓,而這麼好的團體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她想藉由自己讓更多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LOK ARAI_PWAU HAYA,發現慈濟志工盡可能地幫助別人不只是做志工,是把心都交出來。[攝影者:羅景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