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感恩有您 慈濟路上共伴行

感恩有您 慈濟路上共伴行

E-mail 列印
2018年9月30日早上,臺中分會感恩廳舉辦中區幕後感恩茶會,有茶人奉茶,午齋和溫馨團圓飯。學員(幕後委員)與工作團隊共二百五十五位參與活動。

主持人李惠瑩(靜淇)感恩幕後委員長久以來對慈濟的護持, 今日舉辦茶會奉茶,表達祝福,並安排小組聯誼進行溫馨交流,藉著實務分享與影片,讓大家明白慈濟人經營社區,在訪視與賑災部分的成果,雖然慈濟隊伍浩蕩長,可是四大不調,天災頻傳,亟需繼續廣邀菩薩加入隊伍,匯聚善念善行,救度苦難蒼生。

活動開始前播放了影片「回眸來時路」,1966年「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成立,十四個月又六天後《慈濟》月刊《創刊號》發行,記載每一筆善款數字與受助者名單以資徵信,這是上人對勸募委員的要求,讓會員知道每一筆捐款的去向。

上人在訪貧濟貧時,深深體會到貧是因病而起,病由貧生。1979年7 月宣布在花蓮市蓋一所不收保證金的醫院。籌畫期間,陳燦暉教授曾勸阻上人:「蓋醫院雖然是很好的事,但是非常辛苦、複雜,您那麼單純、身體又那麼弱,這不是您有辦法做的事!」

陳教授力勸上人打消念頭,上人卻以「掘井人」自喻,比喻慈善成興建水庫,上人是工程師,所有慈濟人就是疊磚、造水庫的人,會員則像是點滴的細水,不斷地灌注下來。有朝一日,點滴的力量若間斷了,就如水源斷掉了,芸芸眾生的苦難病痛誰來照顧?

上人說:「以這股力量持續向下挖口井,直到挖出源源不絕的泉水,苦難的眾生才能長期得救。」花蓮慈濟醫院終於落成啟用,造福東部鄉親。

◎因為有慈濟 心靈不再空虛

「如果沒有慈濟,今天我會在哪裡?」志工鄭春玉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訴說著她加入慈濟的因緣,慈濟二十九週年她開始繳善款,參加歲末祝福深受感動,隔年搭慈濟列車到花蓮。目睹花蓮靜思堂與慈濟醫院之間通道泥濘,花圃未整理。

「三十周年慶,怎麼會是這樣光景?」第二天清早五點,驚見花圃整理好,蓮花大道(每塊石磚上刻著蓮花)鋪設好,一夜之間的變化,好似是天使揮舞手中的神奇棒子,慈濟人的做事效率震驚了她。

兩天的參訪所見所聞,鄭春玉發願捐榮董護持慈濟。她反問學員:「如果沒有慈濟,今天你會在哪裡?」片刻之後,她說:「現在,孩子大了,如果不是慈濟,我會很空虛!」鄭春玉雖然忙著慈濟事,感覺忙得很有意義、有價值。

譬如在「志玄文教基金會臺中終身學習教育中心」任課,跟很多老人一起學習;參與「慈誠懿德會」,與年輕孩子一起成長,日子過得充實,「還好有慈濟,我需要慈濟!」鄭春玉接著以影片呈現另一個故事。

慈濟人醫會吳森醫師,於1998年加入人醫會,1999年因為替人做保,積欠銀行巨額貸款,身上只剩一百元,「如果不是慈濟,以我剛烈的個性,我會殺人。」他哭了兩天,妻子哭了兩週,兩人想開了,「是前世欠人的,要還。」

上人說過「普天三無」,吳森聽入心,「我原諒了(謊言)對待我的人。」原諒之後,他就忘記這件事了,努力考取好幾張專業執照,行醫濟世,吳森醫師由逆轉勝的人生,也是因為有慈濟。

志工蔡明模分享「南部水患-看見人間溫暖」之前,先說他的硬碟,買了四年,存放許多資料,竟然無法讀取,「要上臺了,怎麼辦?這就是無常。物件機器會故障,我們的身體也是。很多人常說:「等我……再做慈濟。」問題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8月23日的熱帶氣旋帶來豪雨,南部情慘重。一批中區慈誠委員到臺南支援,安心家訪時,蔡明模看到一間無窗無屋頂破爛的房子,「不可能住人」, 竟然住著兩位超過七十歲老人,阿公的腳有外傷,幸有人醫會紀邦杰醫師即時看診,為阿公開藥,暫時處理了傷口惡化與感染問題,他們心裡的無奈苦慟,生活怎麼辦呢?聞聲救苦的千手千眼菩薩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不要再等待了。

◎安身安學 新芽發大願

大里區洪琇娥帶陳姵蓁同學上臺,陳姵蓁說:「我現在站在這裡,要感謝各位師姑師伯用心募款,讓我能順利的上學。」從八歲開始,陳姵蓁和媽媽、妹妹一家三口接受慈濟的協助關懷-安家安生與安學,懂事好學的她都以學習優異成績領新芽獎學金,六月時領市長獎畢業,如今是文華高中新生。

關懷志工洪琇娥為了讓孩子心靈富足,國二起,帶著陳姵蓁做環保,利用假日、寒假暑假,陳姵蓁說:「師公說過做環保是別人丟福,我撿福,撿福就是惜福,我喜歡做環保。」還說:「我們家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好人伸手拉我們一把,我都記在心裡,將來要當無國界醫師,幫助全世界的人。」因為善心人點滴不斷的愛,在她心裡的(大慈悲)種子萌芽了,小小年紀發下宏願。

◎義無反顧 邊做邊學

霧峰區鄧麗美,一頭白髮很醒目,六十八歲的她偶爾埋頭寫字。五、六年前, 因為好友肝臟手術,禍福難測,央請她接勸募本與收據,她義無反顧收下,完全陌生的會員,戶數雖然不多,幅員跨區,按地址尋找,時間不對,無人應門,有的會員家跑兩、三趟,會員不認識她,還好有收據為憑證,才收得到功德款。

三年前,慈濟遭遇無明風暴,會員說不繳了,鄧麗美錯愕,趕緊說:「不要停啦,我這麼認真來,又自費買結緣品(平安吊飾)祝福你家平安,過年有喜氣……」或是說:「我知道時機不好,不然,五十元我也收, 不要停啦。」想盡辦法收到錢。

不過,「也有認同慈濟的會員,一家七口, 每次我去收錢,都跟我說感恩,……她們很發心!」每個月有五天,她在收功德款。有一陣子,傍晚出門要穿雨衣,有會員說:「妳真感心!下雨天也來收。」她心裡想,就是要你的錢,若不來,就繳不出去啊。

有會員要一次繳一年,鄧麗美商量:「不要啦,兩個月繳一次,我們可以聊聊交朋友, 不然一次繳半年, 下半年我再來看看你。」不管順不順利,收功德款讓她結識不少會員朋友,「我覺得有趣味(臺語)啦」。鄧麗美也想趕快培訓,暗自祝福自己,早日達到戶數門檻,受證,能做更多好事。

◎一句話觸動 心甘情願做慈濟

實業家張碧月眼眶含淚地說:「是不可思議的一句話,『走路要輕,不然大地會痛』觸動了我,讓我心甘情願進慈濟。」七年前,張碧月開始上靜思茶道課,可是上課下課,完全「無感」。

有一次看影片,她聽上人說:「走路要輕,怕地會痛」,不可思議的一句話,瞬間來電了,「怎麼會慈悲到這種程度!」

所以她發願她不再只是學員,當茶道教育志工,更大的改變是,結婚三十年,家裡的垃圾處理不超過十次,周末早上早起到環保站做分類,「我覺得做環保,會打開心門。」先生張富國受她影響,跟著上茶道,夫妻一起做環保。

今年五月,她和大姊(張玉珠) 、二姊(張玉枝) 、大嫂和妹妹五人一起參加靜思生活營,幾天的課程一再地觸動、啟動她,「上人心心念念為眾生,我不能只坐在家裡, 一定要出來付出。」她邀兩位姊姊報名志工, 三姊妹已經募款培訓了。去年九月某天,她不敢吃肉, 參加靜思營隊後,也不敢吃海鮮,除了慈悲,更是她對環保愛地球的行動。

張碧月表示看到全球慈濟人無私付出,每次都有說不完的感動,要藉著茶道教育說慈濟,邀請好友來慈濟認識慈濟。「我募款是募善心,金額多少不重要,這份無私大愛要傳承, 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善念共振 為災民祈福

陳怡靜畢業於縣立大里高中,是921地震後慈濟援建的學校,畢業後經濟的考量,就讀慈濟技術學院醫務管理系公費生,因為學姊介紹,她加入慈青社,社團有關懷感恩戶,讓她印象很深刻。

有一天去訪視,某原住民家庭,破爛的房子,連屋頂都破了,「這怎麼住人?」還有,屋內的冰箱用鐵鍊鎖著,她猜想冰箱應該是這家最貴重的財產,可是打開冰箱一看,裡面食物長蛆,「那畫面很難忘,我父親過世後,我一直以為自己可憐,訪視個案後,才明白其實自己沒有那麼悲慘,原來自己是有福的人。」

談及募款,陳怡靜以年輕人的心態,募款的最大障礙是「不好意思開口」、「怕被拒絕」,她總記得當年接受慈濟公費才完成學業,發願要培訓做委員報恩,「要先克服心理障礙,開口募款,成功有一半的機率」,念及慈濟的恩情,陳怡靜要堅持走菩薩道,擴展自己人生的深度。

實業家許錫滄與吳麗花夫婦分享時說,他們做慈濟會員很久了,以前就是考慮太多,在慈濟大門外徘徊。女兒現在是在臺北慈濟醫院工作,吳麗花是靜思茶道課學員,許錫滄參加過靜思生活營,他們很篤定已經找到人生方向,「我太太說心動不如行動,馬上動。」靜淇說:「明年鐵定要培訓慈誠委員,祝福你們成為慈濟家庭」,在祝福掌聲中他們合十感恩,歡喜下臺。

慈濟走過五十二年,九十七個國家有藍天白雲身影,感恩有無數幕後委員默默護持,主持人靜淇一而再,再而三地誠摯邀請學員「明年參加培訓」、「明年受證的時候有看到你」,祝福人人成為上人第一代靜思弟子,共同承擔慈悲濟世的使命,福慧雙修。

圖左 :慈誠、委員擔任桌長,恭敬地奉上靜思有機茶。[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霧峰區鄧麗美說她聽懂的,撿起來放(寫筆記),六年前,因為好友生病,她義無反顧接勸募本與收據,成為幕後。[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大里區訪視志工洪琇娥帶著陳姵蓁上台,述說一路陪伴關懷姵蓁一家的故事,陳姵蓁發宏願要做無國界醫師,把愛傳出去。[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大雅區黃杏勉(母 中)與陳韻珊(女兒)上台分享,韻珊說媽媽做志工很快樂,她應允明年跟母親一起培訓委員。[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西屯區張時櫻在社區裡,只要時間許可,什麼事都做,她應允明年要培訓委員。[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中西區黃秀慧一直在找「鏡子」,在慈濟找到了,她發願已經走進慈濟來,就要走到底。[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實業家許錫滄與吳麗花夫婦,做會員很久了,太太因為靜思茶道課,先生參加靜思生活營,兩人篤定已經找到方向,要往前走,「 明年培訓」。[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9月28日下午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生規模7.5強震,引發海嘯,災情非常嚴重, 全體虔誠唱誦<祈禱>,為受災的苦難蒼生祝福,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大里區陳怡靜(左)慈濟技術學院公費生畢業,慈青社的訪視讓她見苦知福, 如今回歸社區,發願培訓,以報恩心情做好慈濟事。[攝影者:邱百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