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回歸慈善初心

E-mail 列印
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會,第二梯在板橋志業園區進行。第一天以誠心誓願度眾生為課程主題,靜思精舍德禪師父講授「慈濟十戒」,德劭師父闡明「靜思家風」,說明常住師父們堅守克己、克勤、克儉、克 難的農禪生活。接著由慈善志業發展處同仁陳志明,分享慈善工作的價值,在於濟貧教富和教富濟貧,提醒海外回來受證慈誠、委員的慈濟人,記得時時回歸慈善的初心。

陳志明說明早期慈善的啟發與體悟,慈善志業前十年奠定了發展的方向,當年訪貧是由上人親自帶領志工前往,看到苦難人生,很難想像世間會有這樣的環境與家庭,前半世紀臺灣民眾普遍收入不高,捐款的人不多,上人帶領弟子每人每天多縫一雙嬰兒鞋,賺取微薄收入來助人,並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脫離貧病。

慈善工作的價值在於濟貧教富和教富濟貧,教導弱勢族群雖然經濟不好,精神可以成長,種一棵善的種子在心中。陳志明接著說:引導富裕的人實踐助人後有感受,也是度化自己、成長的方法,影響身邊的富人一起來延續善心。

◎回歸慈善初心

基隆區信義和氣志工詹玟倩,也為大家見證訪視成功的個案,當年山城中四十二歲未婚的李先生,原是建築工人,因嗜酒導致多重病症,如:心臟衰竭、貧血、胃潰瘍……最終下半身癱瘓,胖到一百六十公斤,以致生活無法自理,手足雖多但無人有能力相助而求助慈濟。

志工一路陪伴就醫和安排生活起居,也請他的兄弟姊妹輪流陪伴,病況漸漸改善,李先生四個月就瘦了四十五公斤,可以自己走路。九個月前又發現甲狀腺腫瘤,目前仍在治療,志工也持續關懷。李先生雖然病體未癒,卻願意走出來當志工與別人分享,他的家人認為:是上人的慈悲救了他,家人也開始參與做環保。

陳志明以金字塔圖形,以李先生為例一層層倒敘全人的關懷:一、在生理方面,先改善照顧者的飲食、看護和居住開始,二、有志工陪伴就醫,讓他覺得安全,提供一線生機,三、讓他感受到愛並且有歸屬感,也因為感受被尊重而有了自尊,最後學會去關懷別人。全人關懷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志工陪伴的力量,日積月累,是讓身心靈成長的契機。

陳志明歸納了五點慈善工作的功課,傾聽、團隊合作、學習的心、自我照顧和淬鍊智慧。他以淺顯易懂的漫畫來詮釋傾聽的重要,不但要傾聽還要確認,更需要與團隊達成共識和合作,才能達成使命。在訪視中,充滿人生百態,每個人的生命是一部大藏經,要用學習的心和謙卑的態度,珍惜每個個案帶來的學習機會。

最後,陳志明請志工們要自我照顧,關懷個案要像看電視一樣,不看的時候要暫時關掉,不要影響原有的生活,如果心中有壓力或情緒過不去時,要記得尋求團隊的鼓勵與支持,增長圓滿助人的智慧,不要增加人事的煩惱,時時回歸慈善的初心。

◎牢記上人的話

從緬甸來臺灣接受上人授證的烏善丁,當初是被慈濟志工烏丁屯分享「一把米」的故事所感動,當天回村莊就帶動三十多位村民響應「米樸滿」,身在佛國的他,因慈濟而體會佛法生活化的意義。他說:慈濟人的行動感動人心,可以啟發人的自發心,進而加入行列。

烏善丁從「靜思妙蓮華」中聽到上人開示談到耳根,上人說:「聽話要有選擇性,不該聽的就不要聽。」這些話他已經入心了。聽正向的話,可以得到智慧,如果不好的、負面的就會受干擾,對於上人說的這一點,他牢牢記在心中。

開營後第一堂課「慈濟十戒」中的第一戒,不殺生;素食對緬甸志工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他說:以後要多聽法、多學法,才能克服困難;接觸慈濟以後,志工們已經開始茹素了。

承擔翻譯的蘇金國老師表示,緬甸的慈濟人不多,每天會把上人講《法華經》的內容錄下來,共修時再一集一集的翻譯給當地志工聽。烏善丁覺得很可惜,因為家裡住得比較遠,只有在見習與培訓上課的時候,才能聞法。這次回去後,他要向烏丁屯看齊,一村一村地去關懷,還要把上人的法,融會貫通後,轉述給村民聽,也會告訴村民,現在又有多少國家受災,讓他們知道上人的慈悲心,要一直傳下去。

烏善丁在「臺灣慈善 人人慈善」課程中,聽到基隆個案李先生的故事,心裡很有感觸,鄰居中也有不少因為愛喝酒的人,回到緬甸後他會把今天聽到的故事和村民們分享,希望能改變他們。

圖左 :第一天以誠心誓願度眾生為課程主題,其中之一的課程「臺灣慈善-人人慈善」[攝影者:黃鴻忠]
圖右 :烏善丁(右二)從「靜思妙蓮華」中聽到上人開示談到耳根,上人說:「聽話要有選擇性,不該聽的就不要聽。」這些話他已經入心了。[攝影者:黃鴻忠]

圖左 :陳志明在臺灣人人慈善課程中,歸納了五點慈善工作的功課,傾聽、團隊合作、學習的心、自我照顧和淬鍊的智慧。[攝影者:黃鴻忠]
圖右 :基隆區信義和氣志工詹玟倩,也為大家見證訪視成功的個案。[攝影者:黃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