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別人不做 慈濟還是要做

別人不做 慈濟還是要做

E-mail 列印
第二梯「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板橋志業園區舉辦,為期五天(11/11~11/15),有來自馬來西亞(檳城、馬六甲、吉打、新山)、印尼、香港、日本、越南、緬甸等國家地區。來自同一 個國家馬來西亞,葉金勝、郭明雲不約而同的往同一個方向--慈濟菩薩道。

◎最大的心願

隔著山隔著海,飛越萬重山,「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是我最大的心願。」葉金勝堅定地說。來自馬來西亞雪蘭莪(雪州)的他,從事水電承包商工作,謙稱書讀得不多。2001年在雪州巴生市的馬路邊樹下,看到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人在整理紙張、瓶瓶罐罐,當時心裡很納悶,他們究竟在做什麼?詢問得知後,也將回收物品送給志工,志工回贈他一本《慈濟世界》,他不以為意,回家後隨手一扔。

次月,葉金勝將回收物品送去環保點,這次志工沒有送書,他心想:虧大了;隔月又收到一本書。有一天,無意間看到電視節目中,播放藍衣白褲志工打掃樓層的畫面,他看了非常感動,才把志工給的書籍拿來認真閱讀,心中善種子悄悄萌芽了。

第四個月葉金勝拿回收物去環保點時,忍不住問志工:「你們是不是慈濟?我可以加入嗎?需要什麼條件?」志工回答:「只要你有心願意付出,隨時都可以加入。」就這樣三十幾歲的他,開始加入環保志工行列。

◎就是愛環保

最初,他在雪蘭莪巴生市的一個環保站做環保,後來任何功能都積極投入,就是不敢在華人商圈做環保。為什麼?他說:「因為,當時拉不下臉,身段無法放下。」數月後才釋然。後來環保點一個個成立,每個點成立後,葉金勝都會去陪伴環保志工,等時機成熟再讓其他志工接手承擔。

2012年開始,一些不值錢的回收物廠商不願意收購,必須載到更遠的地方才有收購商。由於沒有交通工具,所有環保點都必須自理回收變賣。迎面而來的問題,葉金勝:「只能靠智慧解決,就如上人所說,別人不做,慈濟還是要做。」

自從認識慈濟、知道上人後,葉金勝有一個心願,就是受證慈誠,當個全職志工。所以2017年從雪州搬到檳城,透過仲介找房子,他想成立環保點,卻因房價偏高付不起。三天後,得知檳城州威省大山腳聯絡處的環保點,需要有人負責。

葉金勝無法放棄水電工程,在事業與志業間猶豫不定,後來經志工曾贊文接引鼓勵,開始有了培訓受證的念頭,三個月之後,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做個全職志工。「環保是我的最愛,訪視慈善是慈濟的根,必須親身去做才有所體悟。」葉金勝表示,要把研習課程中的臺灣經驗,帶回馬來西亞落實;還要以身作則,如家人般照顧環保菩薩。

◎聽懂上人的法

來自馬來西亞的郭明雲,十七歲開始吃素至今,走過三十三年的素食人生,她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而這分福報來自媽媽平日拜觀世音菩薩,每個月初二、十六都會吃素的習慣。結婚後,三個小孩也是胎裡素,一般人所擔心的營養問題,她表示,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會走入慈濟大家庭,是因為看了大愛電視節目的緣故,在這之前都只是聽聞佛法,郭明雲也去了其他道場。看了大愛電視節目,讓她感受到上人的悲心願力及身體力行的重要性。從一個門外人進而轉變為門內人,郭明雲說:「二者意義截然不同,只聽聞佛法與在慈濟門外,無法感受佛法精神與深層內涵。」

進入慈濟透過親自身體力行,體驗見苦知福的付出與機會。郭明雲舉例:做環保可以了解環保需要清淨在源頭,而從訪視中見苦知福,才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心會滿足不會一直比較往外求。她還說:上人的法涵意很深,只要身體力行就很容易明白,感觸也很深。

第一堂課「慈濟十戒」,德禪師父講述十戒的重要性,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前五戒之不妄語;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就佔了四項,她坦承:「有時候講話也會沒有經過大腦就說出去,無形中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心念就佔三種,心的造作是根源,自己在以後要更加謹言慎行才是,這堂課讓我深刻了解『戒』的重要性。」

雖然在大愛電視節目上已經見過上人,然而這次是真正親自面對面見上人,令她難以言喻興奮之情。郭明雲來臺灣已經很多次,但是這一次特別興奮,同時帶著一顆愧疚的心來見上人,上人的悲心願力,讓她覺得自己不夠精進,這次是帶著學習如何做好慈濟的心情來見上人。

圖左 :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課務組在「靜思家風-克己、克勤、克儉、克難」上課前帶動〈竹筒歲月〉。[攝影者:陳坤富]
圖右 :郭明雲(右)和同組的學員說:上人的法涵意很深,只要身體力行就很容易明白,感觸也很深。[攝影者:陳坤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