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彌補遺憾 付出愛

彌補遺憾 付出愛

E-mail 列印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峇株巴轄縣(簡稱:峇株)的慈濟志工,余國椋、陳美婷今年同時參加培訓,夫妻倆經歷小女兒往生的無常,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藉以開啟智慧人生。余國椋戒除了菸酒開始茹素,陳美婷在人文學校化小愛 為大愛,幫助別人的孩子,兩人體會了靜思語「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這句話,讓自己成為有福的人,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夫妻倆育有二男一女,余國椋從事汽車銷售工作,年輕時菸酒不離身,生活過得自由自在,陳美婷也不太在介意孩子的生活習慣及教育,他們認為這樣過日子也沒什麼不好。

◎彌補遺憾 付出愛

「以前整個家庭都有問題,我們自己對家的態度、教育、觀念都不夠重視,都有偏差。」陳美婷提到先生之前花天酒地,玩樂好交朋友,一直都是很自由。他們都希望活得很愜意,沒有負擔、沒有責任,孩子讀書好不好也不重要,很多時候他們認為是孩子有問題,從不曾想到是自己的問題。

「那時家裡很混亂,先生有很多習氣,我不會包容也不懂感恩,常常就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沒有好好照顧小女兒,因為哮喘而突然往生,才五個多月的生命……」夫妻倆感受到生命無常,也體悟到人生不只是小情小愛而已,應該可以多去付出的。他們痛定思痛,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

「對女兒,感到很遺憾、很懺悔,來到慈濟之後,才學會把自己的孩子當菩薩來愛,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所以想找一個地方,讓這個遺憾的愛能付出。」陳美婷很感恩小女兒:「沒有這個孩子示現無常,我不知道何時才能聽聞佛法?」

陳美婷的姊姊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經常邀約她帶孩子參加慈濟活動,所以夫妻倆決定一起陪孩子參加慈濟人文學校,想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給孩子做個榜樣。原本是為了陪伴孩子參加,沒想到他們在人文學校,找到了想要去做的事。

陳美婷覺得上人教的道理很簡單,只是自己把它荒廢掉了,在行住坐臥中有規矩,就是在鍛鍊品性,同時她也開始茹素。她擔任人文學校的文字筆耕,自認文筆不好的她,認為筆耕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藉著採訪撰寫,更深入了解師父教的法。

陳美婷也在人文學校擔任班主任,接觸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她將給女兒的愛都用在他們身上。有位新生一開始很抗拒來參加活動,也不願意回答問題。她到新生家關懷家訪,並協助這位新生準備小六考試,後來孩子終於主動和她親近。

◎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余國椋笑談當初要遵守不抽菸、不喝酒的戒律,真的很辛苦,剛開始還會反反覆覆,後來聽到上人說:在行善之前身體要顧好。他才下決心斷除了菸酒;習慣大魚大肉的他,要茹素也不容易,反而是孩子勸他:爸爸不要吃動物的肉,找回健康的身體。

擔任人文真善美的攝影功能,用相機紀錄慈濟活動中的美善,余國椋曾拍攝慈濟志工到離峇株市區,約30分鐘車程的石文丁小漁村,幫助他們解決垃圾問題,讓他明白環保要從自身做起,現在全家出門都會帶環保餐具、吸管,以少使用塑膠袋。

陳美婷感恩先生:「願意一起走進慈濟,不會因為當志工沒錢可賺而不想做慈濟,也比以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家裡。」余國椋覺得:「她變得比較會體諒,對孩子的愛比較多,也不像以前那樣愛發牢騷。感恩她一直鼓勵,當初也沒有放棄我,一直想辦法改變我。」

靜思語「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他們從訪視中知道有比自己苦的人,把對孩子的遺憾轉成愛,把小愛轉成大愛。他們努力落實佛法在生活中,雖然習氣還在,但會繼續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典範,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圖左 :陳美婷擔任人文學校的班主任,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把失去孩子的愛都用在他們身上。[攝影者:張嫦娥]
圖右 :以前,余國椋有許多不好的習氣,加入慈濟後為了給孩子最好的身教,努力改習氣。[攝影者:張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