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一念心轉 開啟善緣

E-mail 列印
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分會的鍾葆靈,她的婆婆在九年前,分別到三家醫院都被驗出重症病毒,在第四次檢驗時,卻發現之前的報告是錯誤的。因此她的先生跟菩薩發願,願意從「葷食」改為「素食餐館」,開啟了推廣素食的因緣。 她想到證嚴上人提倡的環保、愛地球是對的,而且有很多志工來為他們加油!

她每次看大愛臺時,想到證嚴上人當初蓋醫院時是那麼地困難,而自己經營一家小小的素食餐館就覺得很辛苦,就會想起上人說的「多用心」,也會反省自己是否有用心?

◎法入心法入行 放下十年憎恨

「每次遇到很多考驗的時候,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志工一起陪伴。」鍾葆靈感動地分享。某一天的清晨,鍾葆靈所經營的素食餐館的廚房發生火災,原本穿上大愛媽媽制服準備進校園講故事,但突然接到火災消息,立刻從住家趕到餐館時,就看到很多大愛媽媽們紛紛取消入校園,全部都趕到火災現場了,讓她非常感動。當時,她發願要捐「二十五朵心蓮」。

因為爸爸長年臥病在床,家中五個兄弟姊妹靠自己打工維持家計,也不能讀大學,媽媽還去賭博,沒有用心照顧孩子,鍾葆靈很憎恨媽媽的所作所為。後來加入慈濟,瞭解因緣果報,就原諒了媽媽,對她已經沒有絲毫憎恨。媽媽每天求佛保佑發財,也在慈濟付出的這十年當中,找到了答案,覺得自己很幸福。

◎和和氣氣圓融 彼此共聚福緣

鍾葆靈五歲的孩子,目前在大愛幼兒園就讀,讓她覺得很放心。孩子的個性改變很多,懂得惜福,會幫忙照顧弟弟,主動做家事;感冒時喝藥水,會倒一點水喝乾淨,孩子說這是「惜福水」。因此對於慈濟的教育很有信心,這次回到馬來西亞會跟孩子說以後長大,要回來讀慈濟大學。

參加「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每一堂課都很感動,昨天(11/11)洪靜原老師說:「和」,就想到今年歲末祝福主題——「感恩尊重生命愛 和敬無諍共福緣。」在家裡要和氣,在慈濟也要和和氣氣去融入大家,共同聚福緣。鍾葆靈想到雪隆的志工們,時常到店裡來鼓勵她:「要趕快回去受證,上人在等妳。」今天聽到上人為了要來跟大家親自授證是這麼地不容易,真正感受到了;心想,這十年如果沒有慈濟,自己不知道會如何過。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是她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雖然經歷過很多的考驗,但是她勇敢面對,活出不同的人生,走在行善造福的菩薩道上。

◎一念心隨境轉 悲喜自己選擇

一個沒水、沒電、沒有洗手間,只是用一個舊貨櫃,就是個環保站了,這是位於馬來西亞雪隆「大城堡的花園環保站」。

葉芸宏是個裝潢設計公司的老闆,來了環保站兩次,他覺得自己怎麼可能和垃圾為伍,而無心做環保。直到看見一位八十歲的環保志工捧著回收物,被樹根絆倒,葉芸宏才驚覺這麼大年紀的人都在做環保,我還年輕為什麼不做?

一旦發心了,就要努力付出。他開始為大城堡的花園環保站配置水管、申請用電、新建廁所;貨櫃屋頂漏水了,就增蓋屋頂;地板被白蟻蛀了,就重新鋪地板,把環保站當家一樣的維護著。協助整修環保站,一位配合度那麼好的人,誰會料到三年前的葉芸宏,曾經因為喪失愛妻,竟日意氣消沉,走不出家門?

◎十歲小外孫女 開啟外公善緣

當年才十歲的小外孫女林綉妤,不忍心外公葉芸宏整日傷心難過,透過facebook 認識慈濟志工黃渼芸,她覺得渼芸阿姨說的話和別人不一樣,於是就請求幫忙外公走出不快樂,因此牽起了葉芸宏接觸慈濟的因緣。

葉芸宏經過幾個月,在電話中和黃渼芸的互動,終於從環保走入了慈濟。第一次和慈濟志工們見面時,葉芸宏還刻意開了一部二十幾年的老爺車去;直到有一次,他開賓士車去載志工們到雪隆靜思堂做香積時,才曝露出葉芸宏的廬山真面目。

2015年葉芸宏回臺參加「實業家生活營」之後,就把菸戒了,他說:「因為環保站都沒有人抽菸啊!」就連以前嗜賭的習氣也戒掉了,愛罵人的脾氣也變好了。他認為慈濟「十戒」中,「不殺生」的戒律最難守,由「葷」轉「素」,葉芸宏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做到了。現在覺得素食也很美味,出國時還會帶著香積飯方便食用。

貼心的外孫女林綉妤,一直在背後推著葉芸宏在慈濟的路上往前走,林綉妤對外公說:「外公沒有穿上慈濟的西裝,就不是我的外公!」葉芸宏帶著大願回臺受證,他發願要在大城堡購地建個環保站,祝福他有願就有力,能早日成就。

圖左 :葉芸宏(左二)配合度那麼好的人,誰會想到三年前,曾經因為喪失愛妻,竟日意氣消沉,走不出家門。[攝影者:賴大灥]
圖右 :慈濟志工黃渼芸(中間坐者)引導葉芸宏從環保進入慈濟,一路用心陪伴。[攝影者:李政明]

圖左 :葉芸宏(拿鋤頭者)協助整修馬來西亞雪隆大城堡花園環保站。(照片:葉芸宏提供)[攝影者:巫慧俐]
圖右 :每次遇到很多考驗的時候,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志工一起陪伴。令鍾葆靈(左二)非常感動。[攝影者: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