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 溝通無礙

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 溝通無礙

E-mail 列印
2018年慈濟教師聯誼會「愛、學習與成長」研習課,於10月20日在二樓舉行,學員及志工共約140多人參與。課程以「如果教室不止是教室」為主題,邀請大愛臺悲智印記的主持人謝佳勳師姊來分享。

◎創意思 考 歡樂四溢

「喔……」「偶像、偶像⋯⋯簽名、簽名……」臺下粉絲用熱烈的掌聲及歡呼聲來歡迎講師佳勳師姊。「第一次在慈濟的場合居然有歡呼聲,臺南人的熱情果然不一樣,人多我歡喜、人少我也喜歡,因為人少可以充分互動、交流……」親切的問候之後,課程隨即展開。

「當我說『大小』,請你跟我說『大小』,請找出與自己相同大小的『腳』,2分鐘請開始……」課程一改靜態,「小組請討論,教室不止是教室?會是什麼呢?」

「家」、「電影院」、「遊樂場」、「脫離媽媽的地方」、「圖書館」、「咖啡廳」……學員們天馬行空⋯⋯

不出所料,大家都希望教室是讓人喜歡駐足的場所,「教室不要變成說道理的地方,大家喜歡來,才能進入學習。」真正進入這堂「如果教室,不止是教室。」

「眼睛看到、耳朵聽到、身體感覺到。」講師透過肢體動作活潑帶領學員體驗,三種不同的類型學習風格VAK(Visual,Auditary, Kinesthetic):「視覺學習、聽覺學習以及動覺學習。」

而溝通無所不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教學、討論都是溝通,要理解個人的學習是有管道的,才能做到完整的溝通。

講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笑聲、討論聲、愉悅的氣氛讓「思考」像葡萄酒般在魔法教室中醞釀, 讓「創意」像香檳裡的小泡泡讓人驚奇。

◎遊戲互動 體驗學習

第一次來參與靜思堂教聯會研習活動的許毓珊,是從大愛媽媽Line的群組裡面看到這次研習活動訊息,毓珊以前就是謝佳勳的粉絲,對於題目「教室不止是教室」感到好奇,立刻報名參與課程。

「講師他是用遊戲的方式來帶動,讓我們去思考……」毓珊一開始覺得很驚訝的說,其實我們都是用我們自己原有的模式來跟別人互動,若要打破這樣子的觀念其實不容易,但是透過遊戲互動,可以很深刻的體驗到,而不是只當學生乖乖在台下,被動的接受新的資訊。

講師有提到視覺學習、聽覺學習及體覺學習。讓毓珊深刻感受到,他的三個孩子,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也發現以前與孩子們互動的時候,有太多的主觀,會去認為自己的觀念是對的,「經過今天的學習,才會知道要調整自己,不要用自己主觀的模式,去套用在他們身上,才會讓家人的互動、溝通更圓滿」毓珊肯定的說。

◎說我所做 做我所說

完整表達分三部分:內容佔7%,聲調佔38%,肢體(表情及動作)佔55%,雖然表達中內容只佔7%,然而說什麼很重要(what佔7%),但怎麼說更重要(how佔93%)。謝佳勳表示:「傳法當然重要,可是如果我們只在意自己的內容,卻忽略了後面兩項而造成誤會,所以要『說我所做,做我所說』,心到和口到表裡一致,才能與人共識。」

「說故事有方向,如何說法傳法也有方法,就是出世的道理、佛法的應用。」佳勳師姊說,就是運用四無礙。「法無礙」是人世間的道理、法條都知道,還有出世間的真理;「義無礙」是方便、權實都有理解深刻的認知;「詞無礙」是要使對象了解,而改變自己的語言去和別人互動,讓別人聽得懂;「樂說無礙」是任何地方都能跟別人分享佛法,讓彼此都法喜充滿。

周菽芬也分享她的經驗,「進校園講故事時,曾準備自己很感動的故事,說時卻引不起孩子的共鳴。」感受到,原來「四無礙」是說故事很好的方向和方法,以後可以好好的運用。

吳敏綺是從仁德親子成長班的群組裡面,看到這次教聯會研習活動訊息,因在親子成長班當隊輔,經常會與孩子互動、溝通,希望在課程中能學習與人溝通及活動帶領的技巧。

佳勳師姊的課,讓敏綺忽然間發現,她經常把自己的溝通的方式,套到別人的身上了,「沒有考慮到這個人,可能不是跟我同一類型的人,他是可能是屬於聽覺型或者是屬於視覺型……」期望以後在溝通時會放慢腳步,多了解、多觀察,配合對方懂得方式。

◎事情盡心 放下擔心

李文雄是歸仁國小資訊課的老師,大概在七、八年前,曾在高雄岡山園區帶小朋友的活動。昨天晚上他女兒從花蓮回來,因腳蜂窩性組織炎送急診,到了凌晨3點半才把事情處理好。

原本,他擔心著女兒的病情,想要放棄今天的研習,突然想到回花蓮參與「靜思生活營」時,師父曾說「事情盡心、盡力後就放下,擔心、煩惱是沒有幫助的。」一念心轉,他選擇放下,如期參加,也收穫滿滿。

以前上課時,總是一視同仁的教導,除了小朋友的程度、個性、一些特教的小朋友學習會特別的落後,上完這堂課以後,才知道原來小朋友的學習型式也不一樣,「聽完課以後更能體會到小朋友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回去就會知道怎麼去教導小朋友。」

◎教室舞台 說法傳法

教聯會窗口張魁峯則希望像大愛媽媽或是師兄、師姊,不要以為教室是老師的舞台,要把它是當做是說法、傳法的共同舞台,「在親身體驗、分組、實作中把這個方法技能給學起來,若與會眾在溝通時,其過程中的表達得能更自然,更可以把上人的理念傳達出去,甚至也有助於自己跟親子之間的溝通,跟班級的學生溝通,然後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接引更多老師來參加我們教聯會的活動。 」

短短半天的課程,學員在謝佳勳師姊精彩的分享中,透過體驗活動,領受到與人互動時,要好好運用溝通方法,做最完整的表達。翻轉教室,運用創意的延伸,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圖左 :敏綺(前排左一)聽了佳勳師姊的課後,期望以後在溝通時會放慢腳步,多了解、多觀察,配合對方懂得方式。[攝影者:許鴻男]
圖右 :「不要以為這個教室是老師的舞台,其實它是說法、傳法的共同舞台。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接引更多老師來參加我們教聯會的活動 」魁峯老師語重心長的說。[攝影者:林碧枝]

圖左 :「教室不要變成說道理的地方,大家喜歡來,才能進入學習。」在佳勳師姊巧妙引導下,讓學員們天馬行空熱烈的討論。[攝影者:林碧枝]
圖右 :「聽完課以後更能體會到小朋友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回去就會知道怎麼去教導小朋友」文雄(右)充滿法喜的說。[攝影者:林碧枝]

圖左 :「眼睛看到、耳朵聽到、身體感覺到」講師謝佳勳透過肢體動作活潑帶領學員體驗,三種不同的類型學習風格VAK。[攝影者:林碧枝]
圖右 :今天課程以「如果教室不止是教室」為主題,期望讓學員們不只是來聽,而且要透過跟小組之間的分組、實作,經由自己的親身體驗,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理通無礙的智慧,深植在心裡、落實在生活中。[攝影者:林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