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防救災體驗營 體驗救將心情

防救災體驗營 體驗救將心情

E-mail 列印
防救災需要年輕化,希望年輕學子都能學習當災難來時,人人都能盡一分力量投入幫忙。所以慈濟大學與慈濟基金會聯合在花蓮慈大舉辦2018年「防救災體驗營」。

體驗營學員分成「綠隊」與「黃隊」,二隊學員依自己 可以發揮的潛能,分別投入六大功能,然後在模擬災區實際體驗。其中陪伴人文記錄第2組,負責記錄「綠隊」學員的體驗過程。

◎正確無誤最要緊

來到「安管資通組」,熊子萱同學忙著收訊息,她覺得選擇這一組可以掌握很多的情況,能夠發揮溝通能力,與各組溝通。

訊息不斷進來,忙著確認訊息給小組長即時鍵機發布出去,也不能發錯單位,「訊號不良,突發狀況很多。」實際上,在災區這也是常有的現象。她表示,如果真正災難時,範圍較大就覺得更有困難了,熊子萱體驗在災區有諸多不便與救災的困難。

看著手錶,直說:「時間快到了,還要趕十八份喔!」餐食水暖組有點手忙腳亂,小組長黃曉倩不只要負責協調工作,一方面要聽對講機的訊息,她還不習慣用對講機,覺得很困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隊員在做的情況,裡裡外外著實緊張。

餐食水暖組,還要以SOP流程進行,雖然完成點心製作,但時間延遲了四十分,原因是食材很慢領到,也不知道怎麼去協調,黃曉倩經過這一次經驗後,比較瞭解調度的應變能力,到了晚餐的熱食就會更進入狀況,不過也很緊張。

◎屈身彎腰學耐性

在「住屋組」的綠隊共有十位成員,其中就讀大一的王鈺全同學,第一次組合簡易屋也是第一次參與防救災體驗營,「來參加,學習將不同材料做組合,主要是想了解救災的內容,如果災難來時,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才不會在坐立不安。」

從組合簡易屋鎖螺絲中,黃玫琇同學想到,就算是小小鑼絲釘也要鎖好、鎖緊才能安全地發揮良能,她說報名參加就是想要增加知識,學習不會的地方,有需要時就可派上用場。徐慈憶同學也是住屋組成員之一,組合簡易屋時很投入,深覺得要組合起來真的不簡單,要有團隊合作的力量,組合才不會有困難。

就讀慈大護理系三年級的林佳慧,參與體驗營是學校有宣傳,又剛好有時間,「參觀靜態展的慈悲科技,覺得很酷,因為沒有看過!最主要是自己有露營搭帳篷的經驗,用這樣的概念來學如何組合簡易屋,剛在鎖鏍絲就覺得比帳篷堅固,更耐用,如果災難來時,就能去幫忙,盡一分力量,多學就有多方面的功能。」

有的鏍絲不能先栓,栓了就要拆掉,都要按步驟來,林佳慧覺得:「拆下來,再重組過就有信心了,現在是平靜地學習,如果真有災難就有深感──真的不簡單,所以備災時的學習真的很需要。」

大家團結合力,從鎖鏍絲動工,到完成簡易屋,這過程隊員們體會很深,覺得很不簡單,終於展露笑容。協助組裝的南區急難救助隊志工覺得同學們都很棒,一起高喊:「救將、救將保您平安,耶!」

「綠能照明組」一樣要鎖很多螺絲釘,選擇到綠能照明組的彭雁琦同學,覺得要彎下身體,要很彎才能穿過洞鎖好鑼絲,雖然不是很簡單,但從做中考驗耐性,照明燈一座一座地完成,感覺很有成就感。

還有人文記錄組,黃玫嘉及褚婷鈺二位同學是負責留史的工作。黃玫嘉在0206花蓮地震時,就有到災區幫忙過,「來體驗營記錄,是想瞭解救災是怎樣進行的!」褚婷鈺說防救災體驗營辦在校區,有志工、職志同仁的陪伴,父母都很安心。

人文記錄組的二位同學都是就讀慈大傳播系,記錄的勤務能夠獨力自主;把二天的拍攝過程,很快後製成回顧帶,要在12月2日營隊團圓緣播放分享,為營隊留下感動的足跡。

圖左 :黃曉倩是「餐食水暖組」的小組長,在投入當中要接收製做的份數,還要注意送餐時間,實際體驗後,覺得很緊張。(攝影者/黃玫嘉)[攝影者:陳麗英]
圖右 :彭雁琦同學選擇到「綠能照明組」覺得要鎖鏍絲不是很簡單,身體要很彎才能鎖好鑼絲洞,可從做中考驗耐性。(攝影者/黃玫嘉)[攝影者:陳麗英]

圖左 :黃玫嘉與褚婷鈺是綠隊的人文記錄組,二人都是慈大傳播系,要負責採訪、拍錄、後製的工作,為慈濟留史。[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徐慈憶同學是住屋組成員之一,組合簡易屋時很投入,深覺得要組合起來真的不簡單,要有團隊合作的力量,組合才不會有困難。(攝影者/黃玫嘉)[攝影者:陳麗英]
圖左 :住屋組的同學,還要在模擬的災區學搭帳篷。(攝影者/黃玫嘉)[攝影者:陳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