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培育環保幼苗 保護地球親身動手做

培育環保幼苗 保護地球親身動手做

E-mail 列印
12月13日,杉林大愛園區巴楠花小學四十四位師生,來到旗山聯絡處環保教育站參訪學習,親身體驗環保分類,實做環保,希望將慈濟環保實踐方式帶回學校、家庭落實,跟生活做緊密的結合。大家一起盡一份心力來愛護這 個地球。

◎ 師生同學習 環保站實做

八點半左右,老師們開著八部車,載著小朋友來到旗山環保教育站。下車後,孩子們整隊分成兩組,用心聆聽著慈濟志工林美珍的解說,第一組先做寶特瓶,第二組剪塑膠袋,並發給他們手套及口罩,請他們要注意衛生安全。

隨後各就各位,第一組開始把寶特瓶蓋拆下放在身旁的桶子,把瓶子放入中間的黑色籃子中,一聲「開始」小朋友動作靈活手腳利落,很快就把寶特瓶分類完成。

連晴兒小朋友表示:「我們把寶特瓶的蓋子拿下來,把水倒掉可以幫助地球平平安安的,不會讓地球生病。」

志工發給第二組的每位小朋友一把剪刀,把有字、有顏色、髒的部分對折,然後用剪刀把它剪下,小朋友專心小心一刀一刀地剪,一旁志工與老師陪伴著指導,小朋友很快上手,把剪好的純白放入白色籃子中,有顏色放入黑色籃子中,不一會兒就完成。

陳岱輝小朋友說:「我在剪塑膠袋感覺硬硬的很不好剪。」

實際體驗告一段落,志工林美珍帶著所有的師生,到和敬廳欣賞影片,志工王萬泉一一介紹毛毯的製作過程,從寶特瓶分類清洗、溶解、抽絲、織成毛毯、衣服、手提包……等等,小朋友各個聚精會神地看。

隨後即問小朋友寶特品可以做成什麼?連情兒小朋友很快舉手回答:「它可以做成毛毯。」又問小朋友還可以作什麼?答:「太陽眼鏡」,小朋友很快就深植腦海裡,印象深刻。

孫潔鈴小朋友也分享:「今天覺得塑膠可以變成布的東西,覺得那些東西可以拿來做手提包、衣服覺得很有趣。」

◎ 愛地球 從我家做起

「今天的收穫很多,尤其發現塑膠袋可以回收,在我的生活經驗完全不知道,把字剪掉可以變成更多更多的用途,我自己回家之後,會開始把塑膠袋這一項,列入我的分類項目。」老師卓紀杏分享:「可以做怎樣的改變,設計到怎樣愛護地球,帶小朋友實地來操作,親身體驗落實做環保,希望孩子回去以後,跟他的生活做緊密的結合,能夠盡一份小小的心力來愛護這個地球。」

學輔主任莊宜螢表示:「今天我們帶著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來到旗山慈濟聯絡處,帶領小朋友體驗環保分類,因為搭配低年級有一個回收再利用,環境教育的相關課程,小朋友事實上在學校老師也跟他們說,那些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也希望把這些觀念帶回他們的家庭。」

「很感謝慈濟,提供讓小朋友實地去操作才知道,原來塑膠袋要把有顏色的部份剪掉,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寶特瓶的部份,經過他們親手學習,能夠把這樣的生活經驗帶回家,我們還是會把這樣的生活經驗,回去再跟所有的小朋友分享,學校有在推行減塑的運動,要花點時間大家在一起努力,希望能夠讓這個地球減少一些污染,從小朋友的家庭自己做起。」

志工林美珍表示:「我們事先經過很多的規劃,還配合學校的訴求,所以有規劃實做的部份,環境的巡禮,還有透過影片讓師生瞭解慈濟毛毯的故事,如何在生活中減塑,讓孩子如何去認識塑膠袋、塑膠瓶,辨識塑膠分類回收標籤(塑膠編碼),讓他們生活中過得更健康。」

志工王萬泉很開心地接受孩子們自己動手做──象徵「巴楠花」精神的小禮物後,語重心長地期勉大家:「請重視『塑膠、塑膠袋、塑膠瓶』這個議題,讓大家盡量能夠清淨在源頭,盡量少用、重覆使用,最後希望大家都不要用,共同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大家攜手一起共勉!」

圖左 :巴楠花國小的師生們專心聆聽慈濟志工林美珍解說環保意義以及實做時的安全細節。[攝影者:白富美]
圖右 :志工在旁陪伴協助小朋友實際體驗塑膠袋分類。[攝影者:白富美]

圖左 :慈濟志工林美珍示範塑膠袋是從市場、店家回收回來的,若有標籤就要剪掉,如果是用簽字筆寫就不用剪,把它分成花色跟白色。[攝影者:白富美]
圖右 :師生同心協力剪塑膠袋分類,白色一類,花色一類。[攝影者:白富美]

圖左 :志工王萬泉師兄透過影片介紹,毛毯的製作過程。[攝影者:白富美]
圖右 :王萬泉師兄問小朋友,寶特品可以作成什麼?連晴兒小朋友很快舉手回答:「它可以作成毛毯」,獲得書籤獎勵。[攝影者:白富美]

圖左 :志工林美珍表示:讓孩子如何去認識塑膠袋、塑膠瓶,辨識塑膠分類回收標籤(塑膠編碼)。讓他們生活中過得更健康」。[攝影者:白富美]
圖右 :陳岱輝小朋友分享 : 「我在剪塑膠袋感覺硬硬的很不好剪。」[攝影者:白富美]
圖左 :志工接受孩子的心意,他們自己手做的,象徵巴楠花精神的小禮物。[攝影者:白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