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讀書會 見證體驗行經

讀書會 見證體驗行經

E-mail 列印
山城守護員-張秀蘭在2018年10月15日和先生林昭枝來到中山聯絡處的讀書會,分享自己如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多年來照護新北市偏鄉的雙溪地區。

張秀蘭談起三年前決定回娘家新北市雙溪時,從連吳盆師姊手上 接下訪視組長的工作,就把八十一歲的父親、和她口中有菸、檳榔、阿比、賭博等「四專」的先生一起拉進來。 因為當時雙溪區很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她負責三十幾個個案。

◎心寬不傷人 念純不傷己

第一次見面就被下馬威的秀蘭敘述著,「現在已經成為慈濟會員的藍大哥,第一次見面時,就用憤世忌俗的語氣說:『我現在行動不便,大小便失禁,只能吃乾糧!』 當時我還想逗他笑,藍大哥立刻回『如果妳是我,變成這副德行,你有何感想?』我才知道師父說的:『貼心感受他人的苦,苦何在。』我就知道我說錯話了!」

接著張秀蘭邀請當地里長幫忙送餐給藍大哥,並協助安排人醫會來藍大哥家義診,後來輾轉帶他到臺北慈濟醫院就診,最後還協助取得一部電動輪椅,讓藍大哥得以自行往返雙溪、慈濟醫院復健。

現在的藍大哥不但可以用拐杖自己站起來,而且還茹素,並成為慈濟基金會的會員。

◎體驗無常 把握因緣

秀蘭特別感謝同修的先生林昭枝與父親,每次去訪視個案時,總是擔任先鋒部隊。志工林昭枝說:「做志工,我原本是抵死不從的!但有一次週日自己加班,在工地差點被掉下來的鋼筋砸到,這時才想到要把握當下,開始加入上課培訓。」

回億起戒除四專的因緣,林昭枝說當時受證後,一次回去花蓮上課,原本位置是故意躲在角落,沒想到被點名,坐到上人面前。 當下就一直感覺上人好像知道自己有四專惡習未改,當天晚上做夢時,夢到自己在一間房子前看到上人,剛好撿到一根牙籤,結果牙籤瞬間變成香菸!自己也被嚇到,當天就不敢再抽煙吃檳榔,直到現在。

改變,結果獲益的最多的是自己。林昭枝開始堅持一天至少省下三包煙、二瓶阿比、五百元檳榔,而且惡習戒除後,就不必加班賺錢支應額外開銷,空下來的時間,反而改做醫院梯次志工,或陪太太去訪視,而省下的費用,也讓自己在五年間還清數百萬債務。

◎ 上人教育我們 用「真」待人

秀蘭分享到,每二個月一次的義診,十條不同往診路線的個案,久了都會變成家人。每次義診結束後,他們就開始期待下次再義診,過去我們還要發傳單宣導義診,現在已經熟到里長主動幫忙邀約大家。

到雙溪偏遠最方便的就是坐火車,通常張秀蘭都一早就趕到萬華車站,熟識的站務人員都還關心問「要回娘家喔」,「對啊,回去看爸爸」。張秀蘭說:「其實,關懷的三十幾個個案都像家人了。」

◎讀書會是讀經 分享案例體驗行經

林文仲先生表示,讀書會是讀經,但秀蘭師姊分享的案例,就是真正的行經,把慈濟在社區各階層所做的大小事,描述的淋漓盡致。

已經退休的校長羅富美則認為,從秀蘭師姊的分享中,感受到她對個案有如是媽媽照顧家人的那份愛心,尤其她嫁到中和後,再以雙溪的女兒身分搬回雙溪住,並且回饋鄉里,才能讓個案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同樣是訪視志工的陳淑英提問說,她自己常因為案家的情緒起伏,而把情緒帶回家,甚至案家因病往生後,自己也會怕觸景傷情而避開他們家。甚至有其他志工,親手送走往生的案家後,過於悲傷而決定要暫停一陣子。

張秀蘭說 :「長者逝去是自然法則,當下是不捨,但轉個念,長者是跟菩薩走,而且可以將愛心轉而照顧他周邊也需要關懷的其他獨居長者」,這就是上人說的「人間有情」。

慈濟人時時都在學習拉長情,擴大愛,所以良善的, 對的事情,還是要繼續做就對了。

圖左 :林文仲先生(左一)表示,讀書會是讀經,但秀蘭師姊分享的案例,就是真正的行經,把慈濟在社區各階層所做的大小事,描述的淋漓盡致,而已經退休的校長羅富美則認為,從秀蘭師姊的分享,感受到媽媽照顧家庭的那份心,尤其她嫁到中和後,再以雙溪的女兒身分搬回雙溪住,並且回饋鄉里,才能讓個案感受到社區的溫暖。[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訪視志工的陳淑英(右)請教:自己卻常因為案家的情緒起伏,而把情緒帶回家。張秀蘭說 :「當下是不捨,但轉念一下,他是跟菩薩走,而且同時照顧到阿伯的獨居房東」,這就是上人說的「人間有情」。
所以 對的事情,還是要繼續做就對了。[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山城守護員-張秀蘭在2018年10月15日風塵僕僕地和先生林昭枝師兄。來到中山聯絡處的讀書會,分享如何以身體力行方式做慈善,慈濟家人共聚精進。[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兩位會眾聽完讀書會中,志工用心陪伴和大愛的付出,也共襄盛舉,將心中的愛落實,投入竹筒讓大愛共濟,擴大愛的足跡。[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張秀蘭(左)分享到,每二個月一次的義診,十條不同往診路線的個案,久了都會變成家人。每次義診結束後,他們就開始期待下次再義診,過去我們還要發傳單宣導義診,現在已經熟到里長主動幫忙揪人。[攝影者:陳文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