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室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室

E-mail 列印
「現在的位置不是你未來的位置,孩子的世界是未來,未來在哪裡?」秉持著慈濟中學的願景「學習無界、人文無限,培養胸懷美善,擁抱世界的全球公民」,校長李玲惠分享自己要把孩子推向國際,為培養未來的人才而努力的 願景。

2018年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學校教育團隊精進研習課程,於12月15日至20日在花蓮慈濟大學附屬中學進行。12月17日,李玲惠為來自馬來西亞的三十三位教育團隊成員分享「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室」,分享她的國際觀與理念。

◎教育是在播種

「有的父母寵愛孩子是在寵『礙』!」李玲惠指出,慈濟中學是非政府組織會員創設的學校,「是為全世界在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你家在培養。」

「到底家長是替孩子挑環境、老師、學生,還是挑學校辦學的理念呢?」看看座位上的學員,她接著說:「當然是理念。教育是在播種,愈小播種愈好。」而人為甚麼要受教育?教育又是甚麼?有人說教育是播種、是育苗、是改變,李玲惠很鄭重地告訴學員:「孩子長大後是會改變的。」

她在現場播放一部影片「廁所論壇-2」:一直以來都是家中媽寶的一位同學,來到慈濟中學受到人文的薰陶,與大家輪值清掃廁所,他以「手」清理馬桶,讓人看到「媽寶」的改變。李玲惠再次強調,「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一直是老師與父母的心願。」

◎臺灣教育改革

倚著高聳的青山,傍著山谷中的景緻,美麗慈濟中學校園來自眾人的愛,證嚴上人對教育的期許,是透過教育培育學生成為一顆良好的種子,期待種子長成大樹庇蔭眾人並繁衍無數種子,蔚為一片美好的樹林。

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教育挑戰,顯見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提供者與權威了,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何況未來的工作還有八成未被發明出來。李玲惠舉例,1973年才出現第一支手機,到2007年蘋果智慧型手機第一次出現,十年後的今天,只要有手機不用帶錢包。她提醒大家,教育是要為未來培育人才而教。

《天下雜誌》提及:記憶背誦標準已成昨日黃花,創新連結才是未來的玫瑰。李玲惠以新加坡教育的大膽改革,取消小學一二年級的考試,投入探究式學習來說明,教育不只是要教出聰明的學生,還要教導學生如何成為更好的人!臺灣又怎麼做呢?

臺灣的教育改革,是為了成就每一個孩子具有跨越、統合、創新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合乎道德標準;打造一個優質自主的環境,強化社會參與的具體實踐,並厚植深具國際移動的能力,以培育出未來的公民。

◎育世界級人才

慈濟中學以培養世界級的人才為宗旨,為了學校的永續發展,守住學校的核心價值,再以學校的特色為基礎,加上創新策略。慈濟中學的核心價值就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感恩尊重愛,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人文素養加上國際教育,構成慈濟學校教育的兩大特色。

李玲惠以深入淺出來闡述,如何教育學生具有國際視野。「走向世界、接軌國際」:分別以國際修學、國際志工、接待參訪交流、第二外語選修,來說明慈濟中學的國際教育與其他學校是有所不同的。

「慈中在國一開始就有開雙語班課程讓同學選修,以加強第二外語的能力。」但是她仍然強調:「培養世界人才不是只要學好英文,更要改變視角,看見不同世界。」

慈濟中學已陸續辦過美國中小學遊學營,北京教育修學,韓國人文交流團,日本人文交流團,泰北國際志工團,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馬來西亞佛典演繹團等;每一次出團都有特定的主題學習,分別以生命教育、看見新世界、戰爭與和平、藝術傳法、國際關懷與行動,呈現多元的學習策略,進一步在當地做學校的交流、當地的文化體驗、主題教學與城市探索。

◎教育也是因果

「到底誰是學生?誰是老師?」慈濟中學老師謙卑,願與孩子共學。「因為我們的孩子出訪國際修學交流,向世界學習,看見學生處處展現人文,實屬可貴。」慈濟學校的禮不只是禮節、規矩,而是由內而外的虔誠、恭敬、尊重,這都是平時老師的引導與課程的薰陶所致,孩子所展現的人文從生活中落實,從生命中體現。

李玲惠提及:「上人曾叮嚀:『教育也是一種因果,老師種甚麼因,學生呈現甚麼果。』」她勉勵大家:「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教室。以慈濟人文為底蘊,以世界為大課堂。」

最後,她希望慈濟中學的國際修學不只是向世界學習,孩子們也能是傳法小種子,所到之處呈現的都是慈濟的人文風景。

◎學員分享感動

學員溫多鑽對校長的分享很感動,她說:「這是一個充滿溫度的學校,用心、用愛在每一個細節上,把舞臺交給這群孩子。」

本身亦是馬來西亞當地校長退休的莊淑珠表示,「李校長有教育大宏觀,把教室搬移到世界各地,培養世界級的人才。」

嬌小的盧秋霞說:「上人說的『用媽媽心愛別人孩子,用菩薩心愛自己的孩子。』自問我自己有做到嗎?回去以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分享今天的課程!」

仍在馬來西亞學校承擔教職的謝曉秋表示:「看到這邊對教育無怨無悔地付出,反思自己做得太少;很慚愧,發願要常回來取經,把教育做得更徹底,要無保留地付出。」

學員們從課程中,得到滿懷的感動與心得,期待回到馬來西亞撒播善的種子,為培育未來的主人翁盡自己一分心力。

圖左 :校長李玲惠分享自己要把孩子推向國際,為培養未來的人才而努力的願景。[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學員們從課程中,得到滿懷的感動與心得,期待回到馬來西亞撒播善的種子。[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盧秋霞說:「自問我自己有做到嗎?回去以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分享今天的課程!」[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謝曉秋發願要常回來取經,把教育做得更徹底,要無保留地付出。[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本身亦是馬來西亞當地校長退休的莊淑珠表示,「李校長有教育大宏觀,把教室搬移到世界各地,培養世界級的人才。」[攝影者: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