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合作夥伴初訪 交流啟悲心

合作夥伴初訪 交流啟悲心

E-mail 列印
「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應該是你們對於『感恩』這個詞的理解,對我來說,『感恩』就是一種Gratitude,但是今天覺得你們對於感恩的體會是發自於內心深處,好像是到了靈魂的境界。」慈濟合作單位的社工蔡永馨說道 。

◎廣邀民眾一同見證 志業成果與核心

2018年9月,新加坡慈濟歡慶25周年慶,並于大愛人文館舉辦志業成果展和〈經典・壯遊・20年〉攝影展。除了廣邀民眾一同見證慈濟志業成果與核心精神,也邀約慈濟的合作夥伴蒞臨參訪。

其中,慈善事業發展室職工透過電郵和電話邀約,獲得不錯的迴響,陸續收到各個合作夥伴的回覆,並且有超過二十家長期轉介補助個案的慈善和醫療機構應承參訪。

9月4日和7日下午,大愛人文館迎來了多家慈善機構的夥伴,分別來自Nexus Family Resource Centre(FRC)、新加坡聯合服務合作社(Singapore Amalgamated Services Co-operative Organisation,簡稱SASCO)、樟宜綜合醫院(Changi General Hospital)和太和觀等。

在導覽員的帶領下,與會者陸陸續續進入人文館二樓參觀。每一家機構代表由一至兩位導覽志工帶領參觀。從「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的大門入口處地上、玄關樓梯旁,牆中嵌著的一支大竹筒,再到人文館內的五個展區——「新加坡館」、「故事館」、「世界館」、「多媒體館」和「歷史館」,導覽員一一述說慈濟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一個個用生命書寫的故事。

◎慈濟足跡廣布世界 夥伴大開眼界

其中一名與會者蔡永馨透過參訪,對於慈濟獨特的感恩文化和對待照顧戶的方式頗有感觸。作為慈善工作者,她說:「剛才導覽員說,對那些我們給予幫助的人,要把他們當成家人;長輩的就把他們當成爺爺奶奶,同輩的就把他們當成兄弟姐妹,我覺得這個有觸動到我,所以以後我都會這麼做。」

蔡永馨經常和病人接觸,「對我來說他們就是病人,就變成有一種疏離感,我不會輕易地叫她『奶奶』。我覺得如果我叫她『奶奶』,她可能會更開心一點,更親密一些。」

經過參訪交流,合作夥伴對慈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瞭解到原來慈濟是個國際性的組織,在新加坡的志業多元化,援助對象不分宗教種族。「我印象中的慈濟是在臺灣,不知道原來在國際方面也有這麼多的幫助,所以覺得今天大開眼界了。」樟宜綜合醫院資深醫療社工曾新美瞭解,原來除了新加坡,慈濟慈善足跡也遍及無數國家。

◎大愛足跡跨及國際 瞭解慈善全貌

一直以來,慈濟與醫院、學校、社福組織及監獄合作,援助轉介個案。例如為清寒病友補助愛滋病藥費或提供免費居家醫護服務等。慈善志業發展室社會服務副理吳麗瑩說:他們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慈濟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才比較深入瞭解慈濟。」

來自香港,在樟宜綜合醫院擔任醫療社工的王婉婷參訪後,讓她瞭解新加坡慈濟的大愛足跡,已一步步地發展至教育、醫療和環保等。並從中,讓她明白慈濟的理念,很強調正念,「那如何種好的因,擁有好的結果,其實是看個人的行為和內心。」

一直以來,慈濟與合作夥伴的互動是透過電郵和電話的形式,平常比較不會有太深入的互動機會。經過這次參訪,吳麗瑩覺得彼此之間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瞭解。而無論是合作夥伴或慈濟職工,大家都抽出時間專程來到人文館,彼此瞭解慈善工作的全貌。

藉此周年慶系列活動的因緣,志業體各個單位首次動員,彙整和提供了合作夥伴的名單,並篩選推薦適合邀請他們參與的周年慶活動。其中,成果展邀約函總共發給了兩百多個合作夥伴,有三十多家回覆和應邀前來參訪。

圖左 :2018年9月4日,樟宜綜合醫院的醫療社工卸下繁重工作,與慈濟職工、志工等人在慈濟大愛人文館品嘗茶點,針對彼此的社福工作進行交流。[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在合作夥伴到訪前,活動協調、慈發室職工、導覽員進行行前叮嚀。[攝影者:彭潤萍]

圖左 :9月4日下午,首先抵達人文館的是來自樟宜綜合醫院的合作夥伴。在正式參觀之前,雙方相互寒暄一番。[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慈濟善的漣漪從階梯旁的牆上開始說起……志業成果展總協調馬慶華向與會者講述慈濟在世界各地的慈善足跡。[攝影者:彭潤萍]

圖左 :導覽志工陳惜枝講解志工募款時,九十度彎腰道感恩的人文精神。[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導覽結束後,大家坐下來品嘗茶點,相互交流,藉此拉近彼此距離。[攝影者:彭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