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活到老 相扶相伴做環保

活到老 相扶相伴做環保

E-mail 列印
迎著晨曦,車子開在鄉間的柏油路上,輕輕地搖下車窗,讓早晨清新的空氣灌滿整個車廂,有一股沁涼、清香,又有一股甘甜的感覺,頓時鼻腔到喉嚨無比舒暢,眼睛也變得清亮,映入眼簾,四周高聳青山環繞,山嵐飄渺,點點 屋舍靜靜的在山間若隱若現,有如仙境。

這是嘉義縣竹崎鄉的文峯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觀光景點「觀音瀑布」,慈濟志工簡葉文素和她的同修簡遠海就居住在通往瀑布必經的小小街道上,一個八十七歲,一個八十三歲,就如神仙眷侶一般,居住在這如詩如畫的山中,夫唱婦隨,一起做環保、一起唱歌、畫畫……真所謂活到老,相親相愛做環保。

◎天作之合 鶼鰈情深

簡遠海,世居阿里山,葉文素,家住奮起湖,於1955年結婚,育有四女一男,在那個年代,阿里山觀光客很多,所以經營的觀光商品生意很好,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為了教育孩子,不得不舉家遷出阿里山,來到竹崎鄉的文峯村定居,也由於是觀光景點必經之地,所以經營起供應觀光客必須的冷熱餐飲,生意興隆,從1972年起,直到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山區地貌變化,政府不再鼓勵人民往山區旅遊,生意慢慢沒落,撐到2009年八八風災,山區受創嚴重,不再有觀光人潮,才將生意收起。

在經營生意的期間,因為生意好,產生不少垃圾,污染環境嚴重,那時大部分人都還沒有環保概念,但文素已知道要做回收,不只自家的,左右店家也都是她回收的對象,當時還不認識慈濟,所以把物資都交給鄉公所,期間因一次小琉球旅遊的因緣,認識了慈濟志工郭阿枝,從此慢慢認識了慈濟,從1999年開始就把回收物資交由郭阿枝負責載運到慈濟環保站。

◎心存善念 就是愛付出

2000年大林慈濟醫院即將啟用,文素就加入志工行列,舖地磚,整理環境,又因為想要做更多的付出而加入醫療志工,努力的熟知醫院各部門的位置與功能,做為病患與家屬的最佳帶路人,病人若有不安,也及時予以膚慰,當時只有一個念頭「能為人服務就是福」。

而在這之前,她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穿梭在救災或各種活動的場合,非常羨慕,覺得藍天白雲的制服真美,於是心中暗自發願:「有一天我也要穿上那套制服」於是於2006年參加見習,2007年受證為慈濟委員,從2006年起每年十二次的醫療志工,至今不曾間斷。

◎同心協力 夫唱婦隨

文素做環保,遠海一定緊緊跟隨,每天四點半起床,五點前出門,拉著小推車,一前一後的拉與推,在山區繞一圈,將回收物資運回家中約需一個半小時,之後遠海外出上課,文素就在家分類。兩老夫妻的環保精神與毅力,無形中也感染了左鄰右舍,鄰居不但會幫忙回收,也會幫忙分類,鄰居都稱文素和遠海是他們的模範,做環保兼敦親睦鄰,接引鄉親認識慈濟,跟車帶鄉親到斗南參與上人場次的歲末祝福。

文素與遠海不僅走入人群,獻身公益,兩夫妻更是多才多藝,文素會唱歌、槌球、畫畫,尤其槌球,還出國比賽奪得冠軍,為國增光,而遠海舉凡書法、國畫、西畫、攝影……樣樣精通,作品琳瑯滿目,令人嘆為觀止,真所謂臥虎藏龍,莫此貼切。

葉文素的夫家是一個以慈善傳家的家庭,早期公公就一直在做善事,長輩行善,看在文素眼裡,心中自然充滿善念,1997年即受證為嘉義縣政府的祥和志工,及竹崎鄉公所的公園志工,關懷老人和弱勢,友善鄉里環境及生態,也激發鄉親的環保意識。印象中,幾年前的竹崎山區是無盡的好山好水,但是每逢大風大雨過後,溪河充滿垃圾淤積,阻礙排水,造成潰堤,路斷橋毀,但經過大家的努力,身體力行與宣導帶動之後,如今溪流暢通,小河清澈,處處生機盎然,這豈非眾人之福。

◎積善之家慶有餘

兩老夫妻快樂做志工,理念相同,目標相同,所以合和互協。付出無所求,走入慈濟,學習放下,心寬念純,以身作則,所以身體健康,更讓兒女無後顧之憂,鄰里讚為模範家庭。

孩子們也都以志工為己任,連孫子都受影響,以特教和社工為志願修學。唯有感恩上人創造的慈濟世界,讓他們耕福田,感恩上天賜給他們健康的身體可以做付出,在老人階段有如此豐富的生活。

圖左 :簡葉文素做環保,簡遠海一定緊緊跟隨,每天四點半起床,五點前出門,拉著小推車,一前一後的拉與推,在山區繞一圈,將回收物資運回家中約需一個半小時。[攝影者:林鑫宏]
圖右 :簡葉文素與簡遠海不僅走入人群,獻身公益,兩夫妻更是多才多藝,文素會唱歌、槌球、畫畫,而簡遠海舉凡書法、國畫、西畫、攝影……樣樣精通,作品琳瑯滿目,令人嘆為觀止,真所謂臥虎藏龍,莫此貼切。[攝影者:陳坤安]

圖左 :簡葉文素樸實無華,心寬念純一心一意行善,心有所感地說:「感恩天地賜給我們健康,感恩上人賜福田給我們做。」[攝影者:陳坤安]
圖右 :從2006年起每年十二次的醫療志工,至今不曾間斷。做為病患與家屬的最佳帶路人,病人若有不安,也及時予以膚慰,只有一個念頭「能為人服務就是福」。[攝影者:陳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