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環保站的「阿母」 快樂「上班」去

環保站的「阿母」 快樂「上班」去

E-mail 列印
「妳媽媽每天早上都揹背包出門,她是要去哪裡?」「去上班啊。」「上班?年紀那麼大了,妳還讓她去上班?」「是啊,她每天早上出門上班,中午就回來,心情都很快樂呢!」有一天早上,蕭金枝揹著背包出門,女兒蕭秀治 看著媽媽的背影消失在家門前的路口,正想要關門時,鄰居太太好奇問她。

蕭金枝走到離家幾十公尺遠的「崴格中學」公車站牌,搭上往臺中慈濟醫院的公車,在終點站―臺中慈院下車後,再步行到醫院側門外的「新田環保站」,這就是蕭金枝每天「上班」的地方。

雖已八十七歲,蕭金枝走向環保站的身影依然步履輕盈,她說:「較早一點去,工作才不會被做了了(臺語,做完之意)。」才走進環保站,志工呂明煌看見她來,笑著打招呼,「阿母,妳來啦!」

回想2017年8月,第一次到環保站那天,聽到陌生男人這樣叫,她還真是不習慣,回家告訴女兒:「那個師兄都叫我『阿母』,我實在真拍謝!」女兒笑著安撫她,「大家都喜歡妳,把妳當成家人呀。」久而久之,大家這樣叫,她也習慣了。

蕭金枝已受證環保志工,為了迎接2019年1月13日的上人場次歲末祝福,她和在場一千兩百位社區志工、環保和福田志工,一起在臺中靜思堂彩排入經藏。雖然必須時常將眼光瞄向臺上示範動作的志工,才能勉強跟上,但是她的眼神專注,雖然坐了大半天,依然未顯疲態,就期待在上人來到臺中靜思堂那天,將最好的畫面呈現給上人。

◎看緊「阿母」 不讓她走失

回想這位新田環保站志工口中的「阿母」,在來之前並非像現在這樣,每天輕安自在揹著背包去環保站。

二十幾年前先生過世後,蕭金枝就和兒子媳婦一起住在臺北。兒子後來赴中國大陸工作,媳婦獨立經營早餐店,每天清晨出門,近中午回到家已身體疲累,休息後又必須再準備第二天店裡需要的材料,根本無暇跟婆婆聊天或顧及她的需求。

蕭金枝幾乎在孤獨中生活,長期下來,注意力無法集中,經常忘東忘西,甚至身體一出現異樣就著急去看醫生,吃了藥無效又再去拿,家裡就這樣放了一堆藥。女兒蕭秀治和先生游國霖都是慈濟志工,她看媽媽的生活和身體狀況日趨走下坡,擔心不已,夫妻商量後決定將蕭金枝帶到臺中同住。

畢竟是女婿的家,她再怎麼住都不習慣,經常對女兒和女婿說:「我看,我還是回臺北好了。」游國霖聽了告訴岳母:「妳就安心住下來,我爸爸媽媽之前生病時,秀治也是這樣照顧他們。」

為了不讓媽媽總是一個人待在家裡,蕭秀治除了每週一次帶她去慈濟民權聯絡處當福田志工外,也載她到新田環保站做環保,中午再去載她回來。

呂明煌回想蕭金枝第一次到環保站時,蕭秀治對他說的話:「不要讓媽媽走出環保站,怕她走失了。」他和環保站裡的志工除了教她剪寶特瓶的塑膠環,還盯著她,不讓她走出去。

一段時間之後,蕭金枝還是不習慣住在女婿家中,「不然,我去住安養院好了。」為了讓媽媽了解安養院裡住民的生活起居,蕭秀治趁著和社區志工到安養中心關懷時,帶著媽媽一起去。「這就是安養中心的生活,妳還要去嗎?」這才打消了她的念頭。

蕭秀治和先生就這樣輪著載蕭金枝到環保站,中午才去載她回家。有一天,蕭金枝對女兒說:「我聽說去環保站有公車可以搭,我可以自己坐車去。」蕭秀治於是帶媽媽坐了一趟車到環保站,再坐車回來。自此,蕭金枝不再需要女兒或女婿載,每天揹起背包,坐車去環保站,中午用過午餐,才又搭車回來。

以前常常找藥吃的她,現在的日子過得單純,身體也漸漸清朗,最讓蕭秀治開心的是,「媽媽不但不必吃藥,還每天開開心心做環保。」

◎不分長幼 樂在做環保

每年農曆歲末,上人總會從花蓮靜思精舍出門行腳,到全省為培訓志工授證,也跟各地志工座談,更常到各地看看總是低著頭,默默付出的環保志工和福田志工。

許多志工年事已高,他們或許總是聽不懂政治人物口中的「大道理」,也不知道時下年輕人在流行什麼,只因上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從1990年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後,就將上人的耳提面命牢牢記住。

住在太平的劉碧鑾,儘管已是九十七歲高齡,微馱的背頂著一頭白髮,依然每天到家附近的長安路環保站做環保。她說:「我很愛去喔,每天都去,不然,要在家裡做什麼?」說著說著,自己也笑了起來。

劉碧鑾在整場的志工中,是最年長者,雖然步履稍緩,但是動作還算俐落,跟著經文做動作也絲毫不馬虎;而坐在她身旁的林佳琦,今年才七歲,是所有志工中年輕最小的。對經文似懂非懂的她,跟在媽媽辜淑玉旁邊,透過媽媽的提示和臺上的示範,神情一樣專注,也比得有模有樣。

辜淑玉說,打從林佳琦還坐在嬰兒車時,她就帶著女兒到家裡附近的環保站做環保,「說也奇怪,女兒到環保站,就是乖乖的睡,醒著時也很安靜,從不會影響我做環保。」女兒出生時,兩個兒子已在就學,辜淑玉剛好沒有外出工作,為了打發時間,帶著女兒去環保站;歲末入經藏,比手語時也帶著,她還是一樣乖乖地坐在嬰兒車裡。

女兒會走路了,漸漸聽得懂話,一樣跟在媽媽旁邊,把媽媽整理好的水果套袋推去曬太陽;籃子裡的套袋多了,她還會去拿空的籃子來。現在的林佳琦,會做的事情更多了,媽媽分類好的物品,她會幫忙放好,或是幫忙收拾籃子、倒垃圾。

最近,她還有一項新任務,因為媽媽在身心障礙機構上班,機構裡會有許多小朋友,林佳琦就會將環保站裡回收的玩具洗乾淨,分類好,讓媽媽帶去機構裡給小朋友玩。「我喜歡去環保站,因為,我喜歡媽媽。」念小學一年級的她,總喜歡膩在媽媽身上,用稚嫩的聲音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做環保,做到媽媽老。」

◎一場病 讓生命蛻變與昇華

能付出的人生最快樂,也最踏實,即使在病中的人也是一樣。坐在法海區裡,綁著花色頭巾、帶著口罩的郭淑華,絲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自在地坐在座位區,專心比手法。隨著經文的起落,她在心中默默立願,「是該走出來培訓的時候了。」

2018年4月,郭淑華確診罹癌,接著一連串的化療、手術,目前療程都已結束。雖然身體還是虛弱,她還是把握因緣入經藏,「人生本無常 勇猛精進分秒間」,因為這一場病,郭淑華體悟很多,從「為什麼是我?」到現在已能接受,「該輪到的也要輪到了。」

「生病,沒什麼好埋怨的。」多年來在社區親子成長班擔任隊輔志工,也到臺中分會做福田。郭淑華平時會看大愛臺,從中汲取上人的法水,「自己覺得真的要更精進,要走出來,不可以再怠惰了。」現在,只要有活動,她一定都會參加,期待與更多人結好緣。

也是因為一場病,讓今年七十三歲的陳炳耀走入環保站。三年前,他因為罹癌到臺中慈濟醫院開刀、治療,在美國是慈濟志工,也是當地慈濟人醫會中西醫整合召集人的女兒陳乃華,專程返國照顧他,開啟他與慈濟的因緣。

陳炳耀原是營造工程公司負責人,每天忙於公司事務,陳乃華希望爸爸放下工作走入慈濟,投入志工服務,再加上主治醫師吳宏斌醫師的鼓勵,「在休養期間能走出去做志工,身心的恢復狀況會很快。」陳炳耀卸下公司職務,走進新田環保站,讓自己重新出發。

「剛開始很生疏,環保站的師兄師姐招呼,讓我很快就習慣下來。」陳炳耀以前是老闆,從未做過基層工作,「第一次到環保站覺得很震撼,人生從此就改變。」他說,透過雙手去做,才真正體會珍惜這塊土地的重要。

公司每天在工地產生的垃圾量總是非常可觀,這些廢棄物的處理都交由環保公司去處理,「但是,他們是怎麼處理的,我從來都不知道。」直到自己親手去做環保,陳炳耀從做中體會愛護土地的重要,「這是要延續給世世代代的子孫的。」

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上人場次歲末祝福,每次都參與法海演繹,陳炳耀也總有許多體會,「我的心被汙濁的世界汙染太久了!」他說,之前每天都在數字上計較,現在,他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淨心,「就像初生嬰兒的那種初心,縮小自己,放下自己,從頭開始。」雖然年逾七旬,陳炳耀決定報名培訓社區志工,進一步走入慈濟,讓生命再次發光發熱。

「心如工筆繪畫師 能畫各種諸顏色 一切境界心所現 心境又隨意念轉……」〈煩惱意業生〉和〈改往並修來〉經文唱誦聲中,臺上和臺下入經藏志工相互呼應,動作此起彼落卻整齊有致,人人神情專注,眼神投入,現場道氣莊嚴殊勝,宛如一場靈山大法會。

圖左 :即將受證的培訓志工,正加緊練習經藏演繹,期待將最如法的畫面,在授證那天呈現給上人。[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之前每天都在數字上計較的陳炳耀,在做環保和入經藏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清淨心,他說:「就像初生嬰兒的那種初心,縮小自己,放下自己,從頭開始。」[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七歲的環保志工林佳琦(左)和九十七歲的劉錦鑾(右),宛若祖孫般,親密的靠在一起,同時入經藏。[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綁著花色頭巾、帶著口罩的郭淑華,絲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自在地坐在座位區,專注比手法。隨著經文起落,她在心中默默立願,「是該走出來培訓的時候了。」[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住在太平的劉碧鑾(前),儘管已是九十七歲高齡,依然每天到家附近的長安路環保站做環保。她說:「我很愛去喔,每天都去,不然,要在家裡做什麼?」[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一千兩百多位入經藏志工,臺上和臺下相互呼應,在經文的唱誦中,人人把經文入心,現場宛如一場靈山大法會。[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辜淑玉(左二)打從女兒林佳琦(左一)還坐在嬰兒車時,就帶著她到家裡附近的環保站做環保,辜淑玉說:「說也奇怪,女兒到環保站,就是乖乖的睡,醒著時也很安靜,從不會影響我做環保。」[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煩惱意業生〉和〈改往並修來〉經文唱誦聲中,臺上和臺下共一千兩百多位入經藏志工相互呼應,動作此起彼落卻整齊有致,人人神情專注、投入。[攝影者:施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