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悲有智慧 科技有人文

慈悲有智慧 科技有人文

E-mail 列印
2月16日上午在新店靜思堂感恩廳,八十六位「2019年救將!防救災體驗營」北區場次的學員專心聆聽由宗教處陳濟任師兄分享「慈悲有智慧 科技有人文」,訴說慈悲科技的緣起……。

◎智慧悲心

2010年巴 基斯坦發生世紀水災,剛出生十五天的嬰兒小夏娜只能睡在濕冷的地上,父母也無奈,因為家都被大水沖壞了。志工在現場感觸很大,影像深深盤旋在腦海,讓人於心不忍。

這畫面讓證嚴上人慈悲心起,請志工們研發簡便舒適的床,於是研發多功能的福慧床,全拉開是一張床,也可當椅子,還可以收起來方便提著走。福慧床讓災民不用睡地板,好好休息,睡飽精神好,才能有體力面對災後復原工作。

面對災區無水無電,災民缺糧也無處安置,賑災的產品,都是因著災難的因緣而啟發。賑災用的毛毯、行動餐車、淨水設備及行動餐車等,還有提供災區晚間照明的太陽能綠能蓄電裝置,讓學員了解,每一次國際賑災或是急難救助的時候、觸發志工們一次次運用智慧設計和科技結合,研發出多項人性化的產品。

◎慈善結合科技

接著透過視訊,與緬甸正在發放的現場連線,宗教處柳宗言師兄透過連線畫面,讓學員看到緬甸結合科技發放的現場秩序。柳師兄說明多次發放經驗,領到發放通知的人帶著通知單來,透過條碼一掃描,資料及發放物資數量內容清清楚楚。

緬甸稻種發放預計有四萬多戶,現場分多條發放動線,有次序且進度快速,因為發放資料都已事先鍵入雲端儲存,節省很多人力和時間,災民也不會爭先恐後,這也是慈悲有智慧,科技有人文的展現。

經過詳盡的解說及透過科技如臨救災發放現場,中午即將轉往慈濟三峽志業園區,救將學員們分成六組,分別為安管資通、物管運輸、住屋、餐食水暖、綠能、人文紀錄等六大功能組,學習各功能負責的實作體驗。

◎暗夜之明燈

來自桃園的劉炳宏選擇了物管功能組,表示今天上課這些資訊都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看電視播出的賑災畫面都很亂,今天連線看到緬甸發放現場雖然人很多,但大家都很有秩序,沒有爭先恐後。

劉炳宏讚賞:「先將災民資料建檔儲存雲端,發放時只要一刷卡,資料就可以清清楚楚,這樣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災民也不用怕領不到物資。很難想像發放四萬多戶的物資那些物資要堆放在哪裡?科技可以幫很多忙。」炳宏也希望社區能平安無災,若有需要也希望能去幫忙。

來自彰化的曾英晴是醫護人員,因為曾經參加過八八風災救災,能夠體會災難現場的感受。醫療人員可以在醫療部分盡心,英晴希望在其他部分可以幫上忙,所以來參加救將體驗營,希望學習更多救災能力,可以付出更多的力量。英晴表示:「透過這一次課程,讓我們知道科技因為創新及創意,集合各個方面的專業集思廣益之下,任何儀器包含組合屋,或福慧床之類的研發。所有的產品,可以讓災民更心安。」

災民生活之所需,慈濟人慈心之所繫,科技融入慈悲的小小改變,讓慈悲科技可以造福很多人,節省成本也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賑災的最實質助益。《靜思語》「願有多大 力量就有多大」感謝一群心巧智慧工匠,因為起了要幫助災民排除生活不便的大願力,一項項科技創意於焉產生,如黑暗明燈,予人光明,如嚴冬寒衣,給人溫暖,今天學員上了寶貴的一刻。

圖左 :國際賑災經驗豐富的宗教處陳濟任師兄與救將學員分享「慈悲有智慧 科技有人文」,從一張照片一個嬰兒談起。[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因為許多賑災經驗,在現場看到災民的需要,才會有慈悲科技的研發,務實的給他們所需要的,救將們的個個專心學習。[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陳濟任師兄影片分享:幾千戶的發放通知單,發放前作業越縝密正確,到現場才能夠發放流暢。[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今年有慈大的孩子在六大功能裡,貼近學員關懷跟陪伴。承擔評分員和觀察員,引導學員們破冰與加強溝通和協調的能力。[攝影者:邱德馨]

圖左 :救將們分成六組,分別是安管資通、物管運輸、住屋、餐食水暖、綠能、人文紀錄等六大功能組,各小組相見歡和分配工作。[攝影者:邱德馨]
圖右 :「2019救將!防救災體驗營」第二天課程,八十六位救將專心聆聽宗教處的陳濟任師兄分享慈悲科技的緣起。[攝影者:邱德馨]

圖左 :物管運輸組是安管資訊組的後盾,提供和運送所需求的物資。學員們仔細記錄核對準備的物資。[攝影者:邱德馨]
圖右 :人文記錄組紀錄需要圖像和文字,報導務求報真導正,也將現場訊息要即時送出。[攝影者:邱德馨]
圖左 :劉炳宏(中)選擇了物管功能組,讚賞先將災民資料建檔儲存雲端了,發放時只要一刷卡,就可以資料清清楚楚省時省人力。[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