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安定力量 和你在一起

安定力量 和你在一起

E-mail 列印
慈濟走過五十多年慈善救災的文史中,有說不完的故事,睿伶指出:當一個災難過去之後,幸與不幸處於事件的兩極,在每一次的災難之中,慈濟人本著同理心,感同身受災民的苦,理解災民的需要,有能力的人無私付出去幫助 受災的人,而且幫助得洽到好處,這是每一位學員參與救將營隊要學習的課題。

◎歷史的教訓 引以為戒

南亞海嘯發生時,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三十萬人往生;在印尼的一個小島,距離震央只有四十公里,小島上有八萬居民,只有七個人往生,是什麼樣的防災系統,讓島上的居民躲過一劫。原因是在1907年時印尼也曾發生過海嘯災情,地震引起海水退去,海邊出現很多魚,村民忙著撿魚,海嘯來時來不急逃跑,因而死傷慘重。當年老人家的經驗,傳唱成一首民謠,災民引以為戒,海嘯於一百年後再度發生,居民逃往高處,因而救了島上的居民。

南亞海嘯發生後,全球慈濟人同時間動員,投入災後援助、募款、重建的行列,這種動員的精神與力量。要從1969年的台東大南村火災說起。當時草創的基金會,發放全村一百多條毛毯及物資,是慈濟急難救助的先驅。

◎同時動員 啟動救援

在1966年慈濟成立伊始,慈善就是志業的首要項目。急難救助也是涵擴在慈善志業裡,從1999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慈濟人動員的力量,受到各界的矚目。讓澳洲的心理學教授對慈濟產生好奇,思考著究竟是什麼力量,可以讓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慈濟人,可以同時動員,支援救災。

睿伶指出:規範與守則是慈濟自律的本質,在災難現場守份守紀,志工自動自發,使社會對慈濟產生信任。九二一地震,災區到處斷垣殘壁,道路中斷,草屯一位慈濟志工,第一時間拿出家裡的鍋具,烹煮稀飯加上米粉湯,災民的第一口熱食,是什麼滋味?相信是他們這輩子最難忘的。災難發生,志工主動投入救災,不分你我,有什麼就付出什麼,只看見災民的需要!

九二一大地震災情慘重,慈濟募款不足,上人說:她不知道錢在那裡,只知道愛在那裡,救災其實不難,每一個救災行動之前,只問參與救災的初發心是什麼。看到受災的鄉親無處棲身, 上人悲極無言。上人:我們要徹底陪伴災民,陪到他們困難解決;他們不得休息,我們就不能休息。

慈濟因此啟動三階段的援助計畫:第一階段是急難階段,規劃是–物資援助、緊急醫療、心靈膚慰,第二階段是安頓階段,規劃是–安身、安心、安生計畫、第三階段則是重建階段,規劃是–希望工程、健康工程、社區文化及其他公共工程。歷經多年的陪伴,中部鄉親已經走出地震的陰霾,當年的災區,現在已是一片繁榮盛景。

◎防災於未然 救災在即時

睿伶繼續秀出圖片,從1969年台東大南村火災,開啟慈濟大型急難救助的先例,到近年台灣發生的莫拉克風災、高雄氣爆、蘇迪勒風災、台南大地震、花蓮地震、南台灣大水……各種災情,慈濟人走在最前,陪伴最後。本持著 上人的訓誨:災民受災是一時的,不是一世的受難,只要拉他們一把,很快就會站起來。因此慈濟的急難救助計畫,最重要的是提振災民對未來重建的希望,在利他的過程中,也是在開啟人性愛的光明本性。許多受助者,在翻轉人生後,也投入付出愛心的行列,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時光荏苒,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在座的學員有的還未出世,或是年幼,對他們來說,那也許是一個過去式。但是,近在眼前的幾次災難,卻是殷鑑不遠。是人性的健忘,還是選擇刻意遺忘,天災無情,當人類沒有從過去的災難中記取教訓,下次災害降臨,又是一次的措手不及。

數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南部;多年後,蘇迪勒風災襲擊北台灣,造成新店及烏來地區重大災情,時值暑假期間,許多年輕人放棄玩樂的時間,投入災區,協助清掃家園。滿身的汙泥,卻是帶給他們最真實的體驗。也見識到天災的可怕。慈濟在這幾年舉辨救將,防救災體驗營,就是希望年輕人發揮愛心,投入學習,災害未發生前,防災於未然,災害不幸發生了,也能救災於即時。

對於做一個救將來說,走到最前,做到最後;很多時候,我們是要「走到最前」的前面,做好一切的準備。更要從歷史中記取教訓,從經驗裡學習應對,並且親身投入,做就對了,賴睿玲精彩的分享為三天的救將營隊下了最好的Ending。

圖左 :賴睿玲告訴學員,對於做一個救將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而且更是精準,要走到最前,做到最後,有一個漂亮的轉身,完美的Ending。[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賴睿玲告訴學員,當災難發生時,慈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都各就各位,然後發生很大的奏效。[攝影者:邱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