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青年做公益 創造影響力

青年做公益 創造影響力

E-mail 列印
每個人奉獻一點心力,就可以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行動。從幫助一個人、一群人、一所幼兒園和一所學校做起,這是公益的目標,也是慈濟的精神。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今年共有二百一十八 個團隊參加甄選,依該團體發展的階段,分為孵化組及加速組,經由書面初審,選出二十一組孵化組和九組加速組。

3月2日在新店靜思堂,三十組團隊依二大組別,分別進行決審,每一個團隊展演時間十五分鐘,包括簡報和統問統答。簡報資料,傳達訊息,不得超過八分鐘,七分鐘的問答,由五位評審一一提問,這是最大的考驗,也是獲取經驗的最佳時刻。

本屆新增「加速組」,是已成立正式法人組織,並投入該服務領域二年以上的團體,其中入選團體及其提案,以教育創新為主,包括MangaX(學生心情紀錄)、玩轉學校(議題式教學)、城市浪人(亞洲青年探索)、閱(流動的微型圖書館)等。

◎城市就是教室

「Hannah是團隊成員之一,他參加流浪挑戰賽,探索自我與社會關係後,嘗試以創新的方法,參與社會服務。」代表「城市浪人」的楊御廷在簡報中報告。並接著說明流浪挑戰賽規則,三人一隊,三十項任務,三週找回改變的勇氣,且在任何城市都可進行。他們鼓勵青年自我探索,了解社會需求,完成自己的使命。自2013年開始,已有近萬人參與流浪挑戰賽,漸漸地,國際上有夥伴向他們提出需求,希望能將這種遊戲化教育的挑戰賽,帶到他們的國家,啟發當地的青年。

楊御廷首次參加決審簡報,講述流暢,表達完整。五位評審老師的提問,她都能從容回答。因為看見年輕人參加「城市浪人」挑戰,改變自己,也影響更多人,所以,他們從臺灣出發,願將「城市浪人」的新思維,推及亞洲,甚至全世界。亞洲創新教育,從臺灣做起。「城市浪人」創新教育的軟實力外交,讓我們看到青年公益實踐的力量,值得關注與支持。

改變世界的關鍵在下一代,而改變下一代的關鍵在教育。「玩轉學校」提出議題式教學,搭起下一代連結社會的橋樑。「玩轉學校」的代表林哲宇認為,只要相信孩子,就能帶來改變。許多家長上傳圖文,分享孩子的學習情形,因為參加「玩轉學校」議題式的遊戲學習,確實能啟發孩子主動學習。

「玩轉學校」自 2016 年成立以來,他們已執行超過百場教師研習課程,影響超過四千位教育人士。因為擁有強大的教師社群作為後盾,有利於了解教育現況脈動,他們已經設計出數十種社會議題,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各項目標,而這些議題式遊戲教育,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

推行「流動的微型圖書館」的洪翊誠,希望為偏鄉小朋友提供愛心服務。因此,位在宜蘭原鄉二十七所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擁有一個幸福書袋,裡面裝著圖文並茂的兒童讀物。因為發現原鄉有三大問題,資源不均、忽視幼教、缺乏在地化,所以他們推行「袋袋書香,袋袋相傳」,舉辦「悅讀積點樂」活動,希望親子共讀,改變下一代的未來。守護偏鄉的幼兒,洪翊誠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臺灣新氣象

教育與環保是全球重大議題,臺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臺灣號稱手搖飲料王國,紙杯和塑膠嚴重影響環境,喝與不喝之間,是否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年輕人創意無限,終於出現「青瓢環保容器租賃系統」。

代表「青瓢」的鄭文普表示,線性經濟是經由製造、使用後丟棄;循環經濟則是倡導重複使用,從2016年10月起,他們已推行到市集、路跑和園遊會等,總共二百五十場活動。換言之,青瓢已取代了超過一十五萬個免洗杯,相當於種下三百三十棵樹。

青瓢的「琉行杯共享活動」,為小琉球打造無塑之島。他們也將推廣智慧外食,不讓紙杯淹沒城鄉。如同慈濟環保回收,淨化社會,需要每個人奉獻心力。這條公益實踐之路,充滿著熱情與使命。

評審委員們感謝青年實踐公益,包括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愛與希望.菲你不可」,打造臺灣第一個食農職人養成中心的「好食機農食」、棄物創生的「梨理人」和改造農村淨土的屏東縣新豐休閒農業區。

教育與環保如同鳥的雙翼,教育安定人心,環保安定人身。馮燕教期勉授參賽隊伍:公益活動的社會影響範圍大,宜陳述其他利益關係人,呈現完整的服務軌跡,以增加可能性的發展。評審委員們給予高評價,樂見青年公益實踐成果,為臺灣增添新氣象,也能與他國分享。

圖左 :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今年共有二百一十八個參賽團隊,初審二十一個孵化組及九個加速組,分別進行決選,將選出十組,提供獎金,培力訓練,諮詢輔導及成果分享。[攝影者:陳弘祥]
圖右 :「玩轉學校」的林哲宇(右)相信孩子,就能帶來改變。他們提出議題式教學,搭起下一代連結社會的橋樑。[攝影者:陳弘祥]

圖左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愛與希望.菲你不可」,顏苾盈表示,送愛到菲律賓,本著就是「愛物惜物,資源活化」的精神。[攝影者:陳弘祥]
圖右 :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的周倫弘表示,解決食安困境,他們將打造台灣第一個食農職人養成中心。[攝影者:陳弘祥]

圖左 :「城市浪人」代表楊御廷希望,亞洲創新教育從台灣做起,且將推及亞洲,甚至全世界。[攝影者:陳弘祥]
圖右 :「梨理人」徐振捷,透過創意將梨梗做成獨具特色的梨煙筆,打造農業廢棄物再生模式,構想完備,受到大家的矚目。[攝影者:陳弘祥]

圖左 :五位評審來自產業和學術界,各就專長提問,禾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謝景貴先生,專注提問。[攝影者:陳弘祥]
圖右 :洪翊誠推廣流動的微型圖書館,希望為偏鄉小朋友提供愛心服務,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攝影者:陳弘祥]
圖左 :「青瓢」鄭文普表示,環保容器租賃之外,也將推廣智慧外食。[攝影者:陳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