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公益實踐 青年改變世界

公益實踐 青年改變世界

E-mail 列印
為解決全球面臨的重大議題,貧窮、社區弱勢、環境生態與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新衝擊,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發布了2030年的十七項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貧窮、飢餓、醫療、 教育、衛生、福利、環境、氣候、和平與合作等等。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也針對臺灣和全球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問題,連結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擬定慈濟未來發展的六大友善之願景目標,包含「友善希望」、「友善生命」、「友善社區」、「友善環境」、「友善地球」、「友善國際」。

為鼓勵年輕朋友,投身公益並關注慈善議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於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期待藉由「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發現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提供所需資源,打造社會創新--公益孵化培育之平台,結合專家、學者的輔導,予以入選團隊專業技能及媒體曝光等資源,進而提升入選團隊在社會的能見度與支持度,讓青年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為世界挹注更多正向影響力。

◎挹注正向影響力

今年(2019)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徵選主題有九項:慈善創新、醫療照護、教育創新、災害防救創新、環境保護、食糧供應創新、青銀共創、循環經濟、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共有二百一十八個團隊參加甄選,依團體發展分為孵化組及加速組,經由書面初審,選出二十一組孵化組、九組加速組。今天(3/2)將在進入決選的三十組中選出十組。

誠如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所說:今年徵選非常難評分,尤其是孵化組,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好的效率,有這麼大的視野和願力。

RICH匠是一群熱情的師長、社工師、諮商心理師所組成的團隊,報告人郭又銘說明團隊的組成是:發現花蓮在地問題;偏遠地區因交通不便所衍生的產業不發達、工作機會少、隔代教養、單親、家暴、酗酒,缺乏醫療資源等問題,導致學校教育的困難。

談到關注偏鄉教育,他們提出:城鄉差距還是城鄉差異?補救教育還是適性教育?結論是: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主要因素,不是教育資源的多寡,而是資源是否正確投資。

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否透過教育翻轉社會階層?他們做了最好的詮釋:覺得做任何努力都改變不了任何事;就像對空氣練習投籃投一百顆球,你會投不下去。此時,若能給孩子一個「籃框」,就會有轉機。

RICH匠的計畫是:從國中的多元探索、大學的教育資源整合,加上職人專家、社工諮商、社區支援系統等元素,建構適性教育平台,透過執行為偏鄉帶來影響力。

◎找回農村的智慧

「青履客」 回庄.石墻健樂村落;是一群異鄉的學子,因產業文化調查而來到苗栗縣公館鄉石墻村,發現阿標爸的故事。他們發現過去跟現在的生活沒有被記錄下來,隨著居民年事已高,傳統農村的生活智慧也逐漸消失,無法延續傳承。

這群熱血青年,想與農村人們一起過有溫度的生活,第一年,蔡依紜和伙伴們每天騎車到石墻村幫忙採紅棗。第二年,選擇搬入石墻村,第三年成立了墾拓教室,邀約更多參與換工的青年融入地方生活文化,除了傳承石墻村二百年歷史蘊含的珍貴生活智慧,也想找回傳統草鞋工藝。

「我們確實在石墻村過著很有溫度的生活,但是,發覺並沒有貼近農村的生活;長輩們因農務忙碌,無暇顧及工作姿勢與肌肉運用,過度疲憊導致種種傷痛……」這個發現,讓他們思考是不是可以為長輩們多做一些,如:從健生陪伴開始,教導正確姿勢,並以常用農具或唾手可得的生活工具,為長輩量身訂製健生藍圖。

他們希望從一個家到一個村莊,連結彼此的情感,傳承在地傳統生活智慧,為地方打造健康生活。這個目標得到評審團的讚許,同時建議除了維生,還能提供什麼給換工青年。

「織布工藝工作室」則是陳怡君觀察發掘了農村問題;社區婦女因生育離職無經濟收入,而陷入自我定位的困境,加上社區托兒托老機構不健全,同時發現毛巾工廠產生大量廢棉絮,工廠燃燒廢棉絮導致的空汙問題,而成立的工作室。

為了幫助社區媽媽們獲得多元經濟管道、財務自主,她聯結社福機構,建構共托、共學機制,以培養社區婦女自信、找回自我。陳怡君說明織布工藝工作室的計畫主軸:一為廢棉絮回收開發計畫,二為農村婦女陪伴計畫、三為織布工藝計畫。

希望透過商品推廣與行銷,將社區媽媽們的作品舉辦展覽或與企業合作,再藉由、臉書、Youtube、IG社群媒體;從建立商品形象與價值、回收手捻線、織布商品,進而提升社區環境與生活品質。她帶來手捻線與織布的作品,評審委員傳閱中頻頻點頭稱許。

◎我們還能做什麼?

孵化組最後一組KeeGoing繼續前進教育團隊,發表人陳慧勳一上臺就用布農族語向大家問候。陳慧勳之所以會成立Sports For Hope假日運動教室,是因為兩件事觸動她;一個「笑著就不會痛」的孩童,簡報上清晰可見的傷痕,是她2015年下鄉走訪部落時,看見了一個小男孩腹部的傷痕,原來是被酗酒的雙親以菸蒂燙傷的,她心疼地問:會痛嗎?小男孩說:師母告訴我笑著笑著,就不會痛了。

另一個「因傷阻斷夢想的球員」,這個球員正是陳慧勳的前男友。因為韌帶受傷,無法完成運動員的夢想,回到部落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哽咽地訴說:原住民的弱勢一直存在臺灣社會,直至今日仍然沒有解決。面對「教育資源不足的地方與面對教育困境,退役運動員失舞台生活職涯隱憂就業,部落工作機會缺乏人才外流嚴重。」陳慧勳問:我們還能做什麼Can we?

因此希望透過假日運動教室,結合更多的資源,為孩子帶來品格轉變、導正興趣,也為仍有夢想的運動家,延續熱情創造周末教學與就業契機,進而帶動在地人才育成與經濟成長。為什麼要用運動教育?陳慧勳接續說明:因為運動是全世界最好的溝通語言,在部落最好的就是運動,利用假日去陪伴小孩,提供一個小小的假日就業舞台,讓有夢想的運動員,延續他的夢想。

KeeGoing的假日運動教室,除了藍球教學、品格課程,還會帶領學員公益服務,傳輸「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觀念。無論是籃球或藝術,在只要能夠讓部落孩子培養出各種興趣,陳慧勳相信就可以轉移他們接觸不良的嗜好,往夢想前進。

◎創造善行循環

每一組團隊所訴說的故事,評審委員蔡良文看到了,他說:每一位年輕人的熱誠,都很讓人感動。他以「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勉勵年輕朋友;就是要看到創新、看到前瞻,就可以瞭解未來的發展。化成天下,就是各位展現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和執行力。更期盼:這個活動能夠彰顯年輕朋友願意投入公益、注重慈善的議題。

二十一組徵選七組,一定有遺珠之憾,蔡委員誠摯希望:不管有沒有入取,你們的能量、信心都不能受到消彌。獲選後,還有業師、培力課程,甚至有企業的資源,各位都是良善的種子,希望看到你們發芽、成長,對社會、國家、人類,創造一個善行的循環。

每一組報告的內容都有這麼好的效率,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視野和願力,真的非常難評分,能夠選出的組也有限。顏博文執行長期勉:萬一沒有選到,相信慈濟的夥伴還是很樂意提供協助,有需要還是可以持續保持聯絡,互相幫忙。

不管結果如何,一定要堅持你的熱情、你的創意,繼續在社會上付出與實踐。「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就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相信每一位年輕人,把自己所有的能量聚在一起,就能一起放大視野想向未來。

慈濟走過半世紀,期待號召各界有志青年,以「公益」的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

圖左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蒞臨期勉參加的團隊以「公益」的理想出發,一同關心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攝影者:廖佩珍]
圖右 :孵化組的評審團隊,左起何縕琪主任、蔡良文委員、顏博文執行長、何振忠策略長、楊家彥執行長。[攝影者:廖佩珍]

圖左 :RICH匠是一群熱情的師長、社工師、諮商心理師所組成的團隊。[攝影者:廖佩珍]
圖右 :「織布工藝工作室」陳怡君說明觀察發掘了農村問題,而成立的工作室的過程及運作方式。[攝影者:廖佩珍]

圖左 :KeeGoing繼續前進教育團隊,發表人陳慧勳一上臺就用布農族語向大家問候,之所以會成立Sports For Hope假日運動教室,是因為兩件事觸動她。[攝影者:廖佩珍]
圖右 :二十一組徵選七組,一定有遺珠之憾,蔡良文委員誠摯希望:不管有沒有入取,你們的能量、信心都不能受到消彌。[攝影者:廖佩珍]
圖左 :顏博文執行長期勉:萬一沒有選到,相信慈濟的夥伴還是很樂意提供協助,有需要還是可以持續保持聯絡,互相幫忙。[攝影者:廖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