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環保教育在花博 「啟明」啟希望曙光

環保教育在花博 「啟明」啟希望曙光

E-mail 列印
「我們決定在三月二十九日校慶的時候,帶著全校大概兩百位師生,一起到大愛館這邊進行環境教育。」臺中啟明學校學務主任王信凱表示,為了規畫當天的參訪動線,今天特地前來場勘,同行的還有訓育組長徐真芬、班聯會副 主席張煒諺同學。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展期從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4月24日,無論假日或非假日,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參訪人潮,外埔園區「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也不例外,今天有五個參訪團體以及一般會眾,共三百八十三人前來體驗,由臺中北屯區、潭子區、大雅區的六十三位慈濟志工負責服務與導覽。

◎參訪感動 決定付諸行動

去年十一月臺中啟明學校十位孩子受邀,來到慈濟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參訪,參訪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開心,收穫很多,回學校知道怎樣一起做環保,怎樣減碳愛地球。

「很榮幸的就是,在去年歲末祝福的時候,帶著我們的孩子到靜思堂跟上人做了一個互動,互動過程中令人非常地感動,孩子們也更能知足跟惜福,所以決定校慶當天再舉辦一次參訪活動。」王信凱感恩地說。

一起來場勘的張煒諺,以自己視障的角度表示:「大愛館裡的設施,讓人覺得非常『友善』,藉由聲音的導覽,可以帶給我們盲生省水省電的觀念,回到學校,可以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閃電打雷土石流」的音效,以及「地球發燒了」溫度逐漸升高的體溫感受。

◎聽了千萬遍 更要親身走一遍

「雖然我們都知道寶特瓶可以回收抽絲紡紗再利用,但是製作的過程其實不是那麼清楚,今天親眼看到一關一關的製程,就更加的了解,真的是不簡單,回去一定要更大力宣導。」志工黃淑珍說,她帶領桃園中路和氣的環保志工及會眾共四十二人,一早從桃園搭遊覽車前來參訪。

「環保一條龍」顧名思義,讓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生製程,從最源頭的回收廢棄寶特瓶分色、切成碎片、製成脂粒,抽大愛紗、到編織成布及可運用的紡織品,也就是將回收來的廢棄資源,利用科技,變身成有溫度的「心」品,具體說明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的意義,讓節能減碳更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看了千萬遍,不如親身走一遍。」志工朱文姣陪同臺北第五聯區社區讀書會的成員共二十七人前來參訪,她說:「我們常常在大愛電視看到有關大愛感恩科技的溫馨報導,心動不如行動,所以促成這趟臺中人文之旅。」朱文姣相信,經過這一趟實務經驗,回去必能更熟練地將見聞與親朋好友分享。


◎八年級生 環保愛地球有共識

萬和國中洪老師陪著班上二十七位八年級的學生一站一站的聆聽,一關一關的體驗,這群資優班的大孩子,除了專心聽導覽志工解說外,也勤作筆記,禮貌回饋,表現得可圈可點。「在學校都會做回收,只是分類沒這麼細,慈濟做得太好了,這一趟參觀,讓我們見識很多。」洪老師讚嘆著說。

「對於環保節能方面原本並不在意 經由導覽解說後,收穫很多,也希望落實在生活中,因為地球資源有限,用完就沒有了,環保就是希望能將資源永續再利用。」莊凱程同學看到寶特瓶可以製成毛毯、眼鏡、衣物……等環保成品 ,直呼太不可思議了。

「有關水資源、環保回收的概念,以前只是課本讀一讀就過去了,今天看到、聽到很多實際的數據,以及具體的作法,我真的沒想到平常洗個手就浪費那麼多水。」張容瑄同學訝異地說,地球約有70%的面積被水覆蓋,卻只有千分之一的淡水可用,我們一定要惜水如金,好好珍惜水資源。

「真不好意思,我今天被『檢舉』三次了,因為出門太匆忙,忘記帶水壺,所以才買了一瓶飲料。」林沛妤同學一邊幽默地揶揄自己,一邊將手中的寶特瓶空罐放進背包裡。

大力推廣利用回鍋油做環保肥皂的江鳳英,是沛妤的阿嬤,成長在環保家庭的她,對於珍惜水資源與再生能源的體驗特別有感受,平時都會身體力行。「今天的事件有點尷尬,也是個警惕。」林沛妤開朗有禮的應對,令人印象深刻。

「答對了!」現場一陣掌聲,在媒體互動區有另外一群八年級生正在體驗。「因為全球二氧化碳異常,造成什麼效應,使得氣溫上升,天候嚴重異常?」看完影片,同學站在互動區準備回答問題。

「他們無法同時接收太多的訊息,必須慢慢地來。」臺中市北新國中特教班張老師耐心地協助同學回答相關問題。今天由三位老師陪同八位學生到大愛館來進行戶外教學,每個孩子都開心地體驗,雖不知道他們真正了解多少,然快樂的神情就是最好的回饋。

◎看到摸到 小小年紀能體會

臺中市立大甲幼兒園四位老師帶著中班二十五位小朋友進行闖關,是今天參訪團體年紀最小的,他們分兩小組進行體驗。

「這是用來包什麼的?」志工問。
「木瓜」「芭樂」「還有蘋果」孩子天真的聲音此起彼落。
「對,要記得,這是可以回收的,請不要亂丟。」

「大家摸摸看,這些塑膠袋都不一樣……」「有壓紋的,不能回收。」「這個可以回收……」減塑大作「讚」的志工蹲了下來,用最簡單話語讓這群四、五歲的幼兒動手摸一摸,明白哪些塑膠袋可以回收,哪些不能回收。「慈濟把塑膠袋分類得那麼徹底,實在不簡單。」一旁陪伴的老師佩服地說。

另一頭,志工顏束盆先說明「一筷省水」有三個意義:一、大家一起來省水;二、可以省下一塊錢;三、像一根筷子粗細的水量。接著讓小朋友體驗:

「小朋友來洗洗手,大家一起數五秒鐘,一、二、三、四、五。」十幾個幼兒拉開嗓門認真地數;顏束盆請一位小朋友自己打開水龍頭洗手,並將水接下來倒入量筒,約有八分滿。「換我洗了,大家數一、二、三、四、五。」水龍頭僅開一根筷子粗細的水量,同樣地將水接下來倒入量筒,兩相比較。

「以後洗手,要向誰一樣,才比較省水?」
「像師姑一樣。」孩子們紛紛伸出小手,指向少量較水的量筒,大聲地回答。
孩子們看到的是事實,在生活上確實可以應用,志工把握機會提醒小朋友,回家要告訴父母,全家一起來省水。

一趟人文館的參訪體驗,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更是做得到,天地萬物跟我們是一體的,疼惜萬物,就如同疼惜自己,期待大家都是一顆種子,可以發揮影響力。

圖左 :臺中市立大甲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心地玩著環保彈珠臺,寓教於樂的過程中也增加了環保知識。[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臺中啟明學校學務主任王信凱(右三)、訓育組長徐真芬(右一)及班聯會副主席張煒諺同學(右二),為了規畫三月二十九日的參訪動線,特地前來場勘,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發燒了」氣溫逐漸升高的體感。[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臺中市北新國中特教班八年級的同學看完影片,站在互動區體驗,老師耐心地協助回答相關問題。[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減塑大作「讚」的志工蹲了下來,用最簡單話語讓這群四、五歲的幼兒動手摸一摸,明白哪些塑膠袋可以回收,哪些不能回收。[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志工顏束盆(左一)用小朋友聽得懂也做得到的方法教會大家「一筷省水」,也把握機會提醒小朋友,回家要告訴父母,全家一起來省水。[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有關水資源、環保回收的概念,以前只是課本讀一讀就過去了,今天看到、聽到很多實際的數據,以及具體的作法,我真的沒想到平常洗個手就浪費那麼多水。」萬和國中張容瑄(左一)同學訝異地說。[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成長在環保家庭的林沛妤同學,對於珍惜水資源與再生能源的體驗特別有感受,平時都會身體力行。「我今天被『檢舉』三次了,因為出門太匆忙,忘記帶水壺,所以才買了一瓶飲料。」她幽默地揶揄自己,也藉以警惕自己。[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看了千萬遍,不如親身走一遍。」志工朱文姣(右二)與臺北第五聯區社區讀書會的成員,遠道而來的目的是要了解大愛感恩的環保再生製程,從最源頭的回收廢棄寶特瓶到編織成可運用的紡織品,體驗親身觸摸的臨場感。[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參訪的會眾聽了導覽志工的解說,又親手觸摸由寶特瓶抽成的大愛紗,不由得露出驚訝與讚嘆的表情。[攝影者:邱百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