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偏鄉送愛 串串醫病情

人醫偏鄉送愛 串串醫病情

E-mail 列印
北區「國際慈濟人醫會」,定期為新北市三芝區、石門區偏遠鄉親義診服務,數年來關懷不曾停歇。3月10日上午,醫護人員共五十五人、慈濟志工一百零二人,分成六條路線往診,並在三芝區「智成忠義宮」設置定點義診, 另有分隊前往關懷附近的「長勤老人長期照護中心」。

◎團隊視病如親

此次,人醫會往診共分六條路線,其中,由醫師官世英與藥師洪茂雄帶領,一行十六人首站來到呂先生家,呂媽媽早已殷殷期盼義診團隊的到來。

官醫師為罹患鼻咽癌的呂先生聽診後,用雙手捏捏脖子兩側如家人般詢問:「會痛嗎?」呂先生回答:「還好。」官醫師建議他要多補充營養,並請呂媽媽煮些蔬菜湯,也建議呂先生不要值夜班,以提升免疫力。

官醫師的兒子官友元聽爸爸分享,在偏遠山區有孤苦無依、貧困者需要關懷,有志讀醫學系的他,前來觀摩學習。他靜靜的在一旁觀察,看到義診團隊視病如親的問候,也看到爸爸對鄉親的溫情關懷,很感動!官友元感恩父母給予他優渥的環境與栽培,他也要成為幫助人的醫師,報答父母恩。

◎仁醫見苦知福

臺北慈濟醫院醫師廖健富,耐心地聽著高阿嬤述說,為了照顧三十多歲腦性麻痺的孩子,腰痛纏身,卻忍痛遲遲無法動手術的無奈……

多年來,廖醫師以旅行心情參加義診,除了漂亮風景納入眼底,更重要的是,讓他對病患有了更多的關懷。廖醫師在小學時,從《慈濟月刊》看到人醫義診報導,他許下心願,日後如果當了醫生,也要參加人醫會;果真,他考上醫學系,也於實習時如願加入人醫行列。

廖醫師表示,透過往診實際接觸病患,深刻體會到病人因長期的生活習慣,而忽略用藥的重要性;或家庭因素無法即時就醫……讓廖醫師面對門診病人多一分理解及關心。

七十三歲的醫師沈士雄,對於慈濟義診有著不同的感受及見解。沈醫師表示,參加義診就像出遊一樣,心情是放鬆的;跟病患相處,就像探訪朋友,有較多時間可以與鄉親聊聊,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獨居的無奈、生病的痛苦;自己現在也上了年紀,更懂這些苦!

沈醫師到每個長者的家,總是妙語如珠、貼心的問候他們。看到謝先生開刀換膝關節的腳已經腫脹,他輕輕按壓後問:「有點腫脹,有喝酒嗎?」謝先生不好意思的回應:「加減喝。」沈醫師嚴格叮嚀他,千萬不能再喝了!透過義診,沈醫師看見人生百態,見苦知福,會更珍惜自己付出的機會。

◎不一樣的義診

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振芳,曾經參與多次義診活動,今天首次參加慈濟舉辦的義診。以前一直很懷疑,久久一次的義診對病患能有多少幫助?義診對病患而言,猶如旋風般一掃而過,接著又陷入深深的寂靜與落寞;今天參加慈濟義診後,他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聽到有人聲接近,屋內江阿嬤立即開門,阿嬤對著醫師林金龍說:「下雨了,真怕你們不來啊!」林醫師笑咪咪對阿嬤說:「您在等我們嗎?」志工黃莉珊趕緊上前抱抱阿嬤;阿嬤接著說:「感恩大家來跟我講講話。」

這一幕,讓陳振芳醫師感受到原來義診不只是義診,自己像回家或是探訪朋友一般地被期待與歡迎。每位阿公、阿嬤等著志工及醫護人員到來,不見得有什麼病苦!但能跟老朋友訴說著自己身體或家裡的狀況,閒話家常的過程中,長者就像小孩似的跟家人撒嬌,等著志工、醫護人員的安慰,也成為長者依賴談心的對象。

因為探訪的都是長者,年紀都有點大,尤其現在的天候濕冷,長者身體容易痠痛!陳醫師拉起江阿嬤的腳,教她抬腿動作,叮嚀腳底也要隨時動一動,增加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痠痛。

◎心與心的交流

人醫的愛心繼續鋪向三芝區另一條路線,志工一行人來到關懷戶李阿嬤家中。「阿嬤,您昨晚睏有好沒?(臺語)」曾文尚醫師一進門就親切的問候。李阿嬤看到人醫、志工來了,馬上說:「唉呀!這裡癢,那裡癢,頭痛好幾天睏抹去!(臺語)」「來!我幫您按摩,抓一抓,讓您舒服點。」曾醫師貼心的幫阿嬤從頭部按摩。

「肢體溫度的接觸,心與心的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尊重。」曾醫師表示,把每位長者當做自己父母親關愛,把握每一次互動的因緣,用手心的溫度膚慰,讓長者感受到零距離交心。

接著,人醫、志工又續往另一處關懷。「慈濟人來看妳喔!」謝阿嬤的女兒、女婿,看到醫護人員及志工到來,迫不及待地讓臥床的阿嬤知道有一群好心人來了。由於老人家整天睡覺,分不清是白天或晚上,只聽到滴滴答答的下雨聲。

馬偕醫院護理師楊碧秀,也是慈濟志工,她緊緊依偎在阿嬤身邊,為阿嬤量血壓。她小心地掀開被子,脫掉阿嬤的襪子,用手心觸摸稍微紅腫的腳掌,再為阿嬤做腳底、小腿按摩,並叮嚀看護工要記得幫阿嬤擦乳液。

眼科醫師彭百慧,已多次參加往診,今天帶來一臺「手持式裂隙燈」,仔細為阿嬤檢測眼角膜、水晶體、白內障。謝阿嬤的視力模糊,檢測發現眼角膜發炎,彭醫師開了止膿敏眼藥水的藥單,藥師張靜妃立即拍照上傳到定點義診區,再請志工送達。有效率的運作,能即時解除長者的病痛,是團隊的用心與貼心。

◎義診施醫施藥

六十八歲的江女士騎著電動車來到忠義宮,拄著拐杖下車後,由志工陪伴至中醫看診。三週前她騎車外出發生意外,左腳踝受傷,因為行動不便,只能就近至三芝市區診所看診拿藥,吃藥後,卻有排尿不順的困擾;一早她買菜時經過忠義宮,看到志工親切地招呼,得知慈濟的義診活動有中醫,因此就自行前來。

江女士左腳受傷,身體左半邊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易痠痛,中醫師陳吉松仔細詢問病情後,拿了藥布送給她,並提醒:「這種藥布效果很好,可貼八小時。」

「分科問診」的護理師羅鳳嬌,看到江女士的情況,建議她安排加看骨科。骨科醫師黃昭偉看到江女士行動不方便,起身到面前看診:「骨頭裂傷只能慢慢養傷,但傷口應該有舊傷,裏面有鋼釘,您只能少勞動,才能快點好。」由於近來氣候偏冷,黃醫師還提醒,早上起床要先坐五分鐘後,再慢慢下床,以免跌倒,懂得保護自己才能照顧好孫子。

江女士利用機會看中醫、又看骨科,還拿了藥布和中藥。她表示,三芝從過年至今,只有四天沒下雨;雖然今天又濕又冷,慈濟舉辦義診,給了她很大的方便。

◎傳達愛與關懷

除了在忠義宮辦義診,志工也到附近的「長勤老人長期照護中心」與二十二位長者互動;志工徒步前往的路上,把握因緣,用「大聲公」廣播:「各位鄉親大家好,我們是慈濟功德會,今天在忠義宮有義診和義剪的服務,請大家有需要的來看健康!」

在照護中心裡,志工林秀華帶動團康,請長者們雙手比出「剪刀、石頭、布」,動手又動腦。簡單暖身後,林秀華以國語順口溜,請長者一邊念一邊比手勢:「五根手指頭、五福臨門;四根手指頭、事事如意;兩根手指頭、福慧雙修;一根手指頭、一人一善,無災無難。」

志工邀約照護中心的越南籍員工梁小姐出來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志工們在一旁比手語帶動氣氛,場面溫馨;雖然長者們聽不懂,也都熱烈鼓掌為她喝采。興致所至,院友陳阿嬤也高唱臺語歌〈可憐戀花再會吧〉,雖然她忘了歌曲的開頭,機智的主持人林秀華,看到魏阿公正在哼唱這首歌,連忙請他與陳阿嬤一起合唱,加上志工以手機伴奏,大家都陶醉其中!志工與長者溫情互動,傳達了愛與關懷。

一個上午,人醫與志工的愛心,共嘉惠一百零一位看診人數。人醫偏鄉送愛,不屈蜿蜒山路的阻遏,綿延串起溫馨醫病情,為偏遠、醫療不足地區的民眾守護健康;更可貴的是人醫與志工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扎根了心中善苗,醫者、受者皆滿心感恩。

圖左 :人醫會醫師官世英的兒子官友元(後方灰上衣),有志讀醫學系,前來觀摩學習;他看到義診團隊視病如親的問候,也看到爸爸對鄉親的溫情關懷,很感動。[攝影者:黃秋梅]
圖右 :人醫會醫師廖健富以聽診器當成脊椎,向高阿嬤解說背部疼痛的原因。[攝影者:李政明]

圖左 :七十三歲的醫師沈士雄(右四),對於慈濟義診有著不同的感受及見解,他參與義診,看見人生百態。[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人醫會醫師陳振芳曾經參與多次義診活動,今天首次參加慈濟舉辦的義診,他有不同的感受,原來義診不只是義診,自己像回家或是探訪朋友一般地被期待與歡迎。[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人醫會醫師曾文尚幫李阿嬤按摩頭部,他把每位長者當做自己父母親關愛,把握每一次互動的因緣,用手心的溫度膚慰,讓長者感受零距離交心。[攝影者:李生旺]
圖右 :馬偕醫院護理師楊碧秀,也是慈濟志工,她緊緊依偎在謝阿嬤身邊,小心地掀開被子,脫掉阿嬤的襪子,用手心觸摸稍微紅腫的腳掌,再為阿嬤做腳底、小腿按摩,並叮嚀看護工要記得幫阿嬤擦乳液。[攝影者:曾淑顯]

圖左 :眼科醫師彭百慧,已多次參加往診,今天借來一臺「手持式裂隙燈」,仔細為長者檢測眼角膜、水晶體、白內障。[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骨科醫師黃昭偉幫江女士看診後,並提醒她,早上起床要先坐五分鐘後,再慢慢下床,以免跌倒。[攝影者:謝明晉]
圖左 :志工林秀華帶動團康,跟「長勤老人長期照護中心」長者玩「剪刀、石頭、布」,動動腦又動動手;志工與長者溫情互動,傳達了愛與關懷。[攝影者:趙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