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讀懂孩子 學會正向教養

讀懂孩子 學會正向教養

E-mail 列印
〈相邀向前走〉,輕快的旋律中,3月9日來自各地區親子班、大愛媽媽、慈少的輔導員齊聚高雄靜思堂參加研習。從關懷別人變成被關懷的對象,從為人師、為人母親角色轉換成學生,個個雀躍不己,期盼心情流露像剛上學的 學生-樣,即期待又忐忑不安。共有學員四百二十四人及工作人員六十人參與。

◎孩子教我看懂愛 正向教養變更好

開場用SWOT,以S-優勢、w-劣勢、O-機會、T-威脅,強弱勢分析表的應用,讓學員有另-全新的概念。更為了讓學員有所收穫,教聯會團隊精心規劃三個不同課程,分別於國議廳、和敬廳和東302教室輪流授課,希望讓學員不虛此行。

「平常我們都不經意以命令或指責的姿態,與孩子應對。」人師兼人母的講師林怡君在國議廳,以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深入淺出的演譯輔導帶出妙招。「是孩子教我看懂愛!」林怡君以自身為例的詮釋,互動的提問,全埸學員時而疑惑時而哄堂大笑,又或神經緊崩成為被輔導的對象。學員舉手的舉手記筆記的記筆記,也從中學習到不是唯-的解方,善用自我的表現,以培養師生,親子感情的技巧。

下午的課程手語帶動,〈相邀向前走〉大夥唱唱跳跳,提起精神趕走睡意,「世界有我不一樣,世界有我有希望,手牽手改變世界,毋免驚……],教育志工是最可愛的一群,所說所做都要求立竿見影,自覺覺人總希望能在別人的需要上,服務人群傳達以愛、以善、以真的生命喜悅。

經驗決定孩子大腦的長相,講師是臨床心理師鄭皓仁博士藉實際演練,讓學員們了解。老師拍一個人的手,接著被拍到的要去拍兩個人的手。這就像神經傳導,新生大腦思索雜亂無目的。如果,給一個明確的點,在傳擊掌的過程,可以省略很多。變與不變的教養?隨著時代的變遷,教養孩子是迫切的,鄭博士表示,從事兒童工作有二十二年了,深感現代父母跟孩子沒有交集。孩子沉迷於線上遊戲,社會太多的誘惑,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整個環境出了大問題,孩子需要被肯定、當遇到挫折時,要有一個人能告訴他,「孩子!你沒問題,你可以的。」鄭博士舉了很多例子,正向教養,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讓孩子變得更好。

◎搖出更多的搖籃 角色互換共解決

「『好奇』為對方帶來覺知自己的責任。」這句平淡的語言在學員蔡佩如心中起了漣漪,護理師的她,敏銳的觀察力及感受度侃侃而談。此次上課的動機,她分享身為護理人員,自己有三個孩子,希望把一些正向思維教給孩子,是來參加課程因素。看到孩子在慈濟志工開辦的幼兒園就讀,又參加慈濟親子成長班,讓她看到孩子的改變,也帶動家裡的和諧。包括阿公阿嬤的改變,自己也帶親子成長班,體會到人文教育的重要,希望在這所學,能在帶這一群孩子時,培養出更多的人文種子,而發揚光大。

來自潮州的學員吳靜怡,是屏東區教育功能團隊,2000年培訓後加入教聯會,就到學校裡帶動靜思語教學;2004年退休加入教育功能團隊,帶一群大愛媽媽進入校園教靜思語,也把這群媽媽帶入親子班成立讀書會。這些媽媽也影響更多的家長,每年都有幾位出來受證,至今已受證的有三十幾位,希望日後能搖出更多的搖藍。讓吳靜怡恆持初心最大的動力,是當別人的善知識時,反而從中得到了鼓勵,而從家庭的困頓中走出來,看到團隊成年的成長,感覺很大的福緣。「自種福田自得福緣」她最大的歡喜,也讓她有力量面對家裡的困境時,繼續走下去。

來自小港親子班的學員何佩涵分享,來慈濟是為了孩子,孩子從親子班、慈少到慈青,即使進入社會服務業,讓她看到女兒身行都有上人的法,而這個法持續在發酵擴散,也因為受到女兒的影響進入慈濟一直不退轉。

來自楠陽親子班的學員朱吉珍分享,講師的分享讓她知道教養就是從現在開始,正向的思考跟思維不一定要用以前那種傳統方式去帶小孩,現在小孩子思想跟自己小時候想法是不一樣。當孩子不太容易靜下來,藉影片觀賞讓孩子容入思考,提出問題來發問,也能增加親子互動感覺還不錯。「之前會用規矩或嚴厲方式教育,我很喜歡這些課程跟規劃,之後教小孩會用角色互換,一齊討論問題,不是把問題丟給小孩自己去解決。」

◎招生宣傳小撇步 善用科技新視覺

「先傳小撇步其中有何意涵呢?」宗教處同仁賴郁文透過簡報投影方式,對學員分享「招生宣傳小撇步」。妙喻如何將毛巾擰出更多的水,這水代表上課的學員人數。如何從毛巾中擰出最多的水?以三種方式: 「一是有一條吸水力強的毛巾,代表有著優質的課程,能獲得學員的認可;二是增強擰時的力量,代表著志工投入班級經營時的活力與用心度;三是找到更多有水的毛巾,透過活動宣傳讓更多的人看到。」

現今網路、手機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人們從其中獲取大量的資訊,招生宣傳的方式透過線上網路的社群網站,像是line、FB…,傳遞及分享招生資訊;另一是口耳的方式。招生宣傳的對象分成對內與對外,由於網路資訊的發達,每個人收到的訊息暴增,文案的設計很重要,如何留住讀者的視覺,達到宣傳的效果。

課程中,來自小港親子班的學員翁月女,專心記下上課的資料,平時她積極透過口語的邀約宣導,向同事、會員等分享,目前學校比較欠缺的是品德教育,慈濟在品德教育這一區塊很努力用心的經營,當孩子長大以後,品德這個區塊,比她的成績,第一名或者一百分重要很多。此次課程,讓她知道如何在社區親子班招生宣傳,原來有很多工具可用, 「透過文宣海報,讓對方一看就具吸引力,因為打動她了,才能夠跟她說,我們有什麼,平常慈濟人用說的,比較沒有說服力,透過宣傳中的文案,會對我們有幫助。」

大寮親子班的學員夏明春,平時承擔隊輔,對招生部分不熟,透過研習學到很多知識,可以用在工作或親子成長班,讓她收穫良多。

學員林梅分享,她對宣傳方面較不懂,本身是委員要如何進入社區募心募款比較弱,此次課程剛好讓她知道要透過現代科技去邀請,或營隊去做宣傳。她覺得講師講的很感動,對新的學員來說那就是一種傳承。「溝通適當,對孩子用一些小小的技巧去問,讓小孩能進入我們方式,這種課程對我自己也是一種充實,不管是社區或慈少慈青都是一種幫助。」

慈濟長期在社區耕耘親子班、大愛媽媽、青少年成長班,近幾年來,由於少子化的影響,上課人數逐年下降。透過學習掌握新時代3C產品,與平面媒體教育,希望開發新視覺,影響更廣大的社會層面,這也是慈濟舉辦輔導員研習的目的。

圖左 :講師賴郁文透過簡報投影方式對學員分享招生宣傳小撇步。[攝影者:張清文]
圖右 :小港親子班的學員翁月女(金黃色頭髮者),說: 「透過文宣海報,讓對方一看就具吸引力,因為打動她了,才能夠跟她說,我們有什麼,平常慈濟人用說的,比較沒有說服力,透過宣傳中的文案,會對我們有幫助。」[攝影者:張清文]

圖左 :潘培菁分享,輔導用善法,九十秒定律,同理對方,把溝通練習當習慣。感動投入就可以堅定信根,往後變成千手千眼觀世音。[攝影者:呂秀芳]
圖右 :「好奇為對方帶來覺知自己的責任」這句平淡的語言在蔡佩如心中起了漣漪。[攝影者:劉家智]

圖左 :來自潮州的學員吳靜怡(中)是屏東區教育功能團隊,退休就加入教育功能團隊,帶一群大愛媽媽進入校園教靜思語。[攝影者:呂秀芳]
圖右 :大寮親子班的學員夏明春,平時承擔隊輔,對招生部分不熟,透過課程上很多知識,可以用在工作上或親子成長班,對她收穫良多。[攝影者:劉家智]

圖左 :學員朱吉珍分享,講師的分享讓我們知道教養就是從現在開始,正向的思考跟思維不一定要用以前那種傳統方式去帶小孩,現在小孩子思想跟我們想法是不一樣。[攝影者:劉家智]
圖右 :慈濟每年舉辦一次的社區班及輔導員研習,藉此腳色互換的學習相長,提升輔導員多元教學的理念,以愛為教育拉近親子的互動,人以人之間的感動,以善為接引更多人投入社區志工行列,創造祥和的社會。[攝影者:劉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