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複製教育 堅持做對的事

複製教育 堅持做對的事

E-mail 列印
同樣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么都相差十幾歲的盧以真和陳靜玫,這學年度不約而同的偕小兒子參加慈濟籃球隊。盧以真是幫兒子找伴;而陳靜玫則是複製教育。

3月10日,農曆春節過後的第一次「慈濟中區青少年籃球家族 聯誼會」(簡稱慈籃)活動,依往年貫例於中興大學體育館裡開打。司儀熊雪妙藉由「猜猜他是誰」主角故事,讓學員明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家長則在親職講座中,啟動了善的漣漪。

◎ 猜猜他是誰

未登球場前,螢幕上秀出一張張由小到大的相片,挑起了學員們無比的好奇心和熱烈的討論聲。

「猜猜他是誰?」司儀熊雪妙眼光游移於百位學員間,重複地問;但沒人講對。隨著螢光幕上的照片切換,一張西方臉孔的嬰兒,慢慢的長大;終於有人喊出正確的名字,「是『科瑞』!」

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史蒂芬.科瑞,從小就熱衷籃球,更把進入一流大學籃球隊設為第一志願,但事與願違,沒有一所籃球名校願意提供機會給身材瘦弱的他。

不服輸的科瑞並沒有放棄,他更積極地努力練球,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中刷新紀錄,亮麗的成績發光於籃球場上,終於在2009年進入NBA金州勇士隊。

影片雖已結束,但主角精彩的勵志故事仍然迴盪於心,司儀熊雪妙趁勢問,「你們覺得科瑞的優勢在哪?」

身材高挑的游皓淳舉手說,「他沒有因為身高被質疑就放棄。」

調皮地把手藏進衣服裡的廖梓安小聲地回應,「他沒有放棄!」站在梓安後頭的何冠諺,則露出招牌的燦爛笑容說,「他很努力!」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學員透過「猜猜他是誰?」主角史蒂芬.科瑞的籃球夢,看見努力和堅持才是實踐夢想的不二法門。接著轉向到球場的他們,個個奮力於團隊中,雖然剛剛的故事啟示,不只侷限在籃球場上,但人人都積極把握磨練韌性的好機會。

◎ 自種福田 自得福緣

當孩子分散於體育館內、外的球場上,家長們也在志工的引領,前往視聽室參與親職講座,聆聽陳美惠分享「自種福田,自得福緣」的收獲。

剛從緬甸發放稻種回來的陳美惠,是在南投執業的慈濟志工洪啟芬醫師的太太,未進入慈濟之前,她過著優渥的生活,怕曬太陽、不曾打赤腳的她,在這次的緬甸之行,她全體驗了。

見苦知福的陳美惠,此行最大的法喜是幫一位癱瘓的單親媽媽,和兩個失學的稚女,搭起了跟當地慈濟人的關懷橋樑,並受到證嚴上人的關心,叮囑要為這位媽媽找出病因,讓她能重新站起來。

居住南投縣草屯鎮的陳美惠接著分享在社區的長期付出,她以陪伴南投教養院的慢飛天使為例。到院為他們義診、帶他們參與浴佛,舉辦七月吉祥祈福活動時,為全院準備素食餐。當愛的存糧足夠了,陳美惠大膽地向院長溝通推動全素的園遊會。

只要發好願,願力就會現前,園遊會的每個攤位商品都銷售一空,院方和慈濟人、還有院童的家人,人人皆大歡喜。

平均心智年齡零至九歲的教養院孩子,在慈濟人用心用愛帶領下,八識田裡早已植下一顆良善的種子。心念單純的他們,一看到慈濟人,就想到浴佛,他們問陳美惠和先生洪啟芬,「什麼時候可以再拜拜?」

「是啊,如果在教養院裡設置佛堂,他們就可以每天拜拜⋯⋯」起了善念的陳美惠和先生洪啟芬向上報告,經上人慈悲允諾後,一群慈濟人開始動員,在教養院裡以慈濟風格,設置了第一個非慈濟單位的佛堂。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社區、國內外四處結緣、植福的陳美惠和夫婿洪啟芬,他們的女兒在耳濡目染下,自大學時代就參加慈濟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還擔任社長;一直到英國讀書、德國就業的她,仍不忘參與志工活動。

2018年底一通電話鈴聲,驚醒了睡夢中的陳美惠和洪啟芬夫妻倆,也拉起了一連串的慈濟情。女兒到葡萄牙出差,發生了電聯車翻覆意外,接到她的求救電話,陳美惠嚇得不知所措。透過慈濟聯絡網聯繫歐洲慈濟志工,並受到遠從德國飛往葡萄牙的慈濟人林美鳳的悉心照料,女兒有驚無險的度過一劫。

說是付出,其實受惠最多的是自己,「自種福田,自得福緣」更是陳美惠對做慈濟所下的註解。分享終了,她還以從緬甸帶回來的「米撲滿」,向臺下所有人募心募愛,因為,「自助、人助,天助也。」

◎ 複製下的教育

受到陳美惠的慈濟行感動,家長盧以真當下表示也要成為慈濟會員,希望自己也能付出一點點心力。「慈濟人的力量真的很大,在這樣的磁場裡,孩子也不會變壞。」

因為孩子間年齡相差甚大,而廖梓安又特別活潑好動、難以駕馭,在家沒有玩伴的他,總是黏著盧以真。盧以說:「為了給兒子找伴,特別選擇了慈濟籃球隊,一方面可以消耗廖梓安旺盛的精力,還能藉由慈籃活動,認識慈濟、學習慈濟人文。」基於此,盧以真和兒子廖梓安這學期報名參與慈濟籃球隊。

另一位家長陳靜玫也在米撲滿投入愛。因為前兩個孩子都在慈濟道場裡長大,一路上從兒童親子班、慈少班,一直到慈青,品學兼優,從沒有出現所謂的叛逆期。靜玫分享有一回老大跟她吵架,她很生氣的走往房間,隔會兒,兒子竟然端了一杯水走進來,說:「媽媽,對不起,師公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我跟您生氣是我不對⋯⋯」當聽到這句話,陳靜玫好感動。

雖然相隔十幾年,靜玫不忘帶著老三參與慈濟活動,因為她始終相信,「孩子一定要在良善的環境下長大,只要有善的種子在心裏,不管以後大環境怎麼變,他都不會變壞,而且會做出很正確的選擇,所以我會一直讓孩子在這個正能量的地方持續學習。」

堅持做對的事,一切都會回報在自己身上。不管是運動員史蒂芬.科瑞,還是慈濟人陳美惠、或是家長陳靜玫的複製教育,守的都是一分堅持。

圖左 :看完美國職籃科瑞的故事,司儀熊雪妙(左)問學員,科瑞的優勢在哪?身材高挑的游皓淳(右)回答,「他沒有因為身高被質疑就放棄。」[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活潑好動的廖梓安(前)調皮地把手藏進衣服裡,但對於影片中科瑞的故事,他也發表了感想,「他沒有放棄!」[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轉戰球場的學員們,個個奮力於團隊中,雖然科瑞的故事啟示,不只侷限在籃球場上,但人人都積極把握磨練韌性的好機會。[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家長盧以真(中間戴眼鏡者)在親職講座中專心聆聽,為了給兒子找伴,選擇了慈籃,一方面消耗廖梓安旺盛的精力,更可從中認識慈濟、學習慈濟人文。[攝影者:廖偉辰]

圖左 :為配合小女孩的身高,陳美惠蹲下來接受那分投入「米撲滿」的愛,祝福這分善深植於心。[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何冠諺(中)抱著媽媽陳靜玫(右),露出招牌的燦爛笑容,複製教育下的愛,顯現出零距離的母子情。[攝影者:廖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