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 美」的蘊藏 就在大自然

「 美」的蘊藏 就在大自然

E-mail 列印
2019年3月8日早上十點半「幼兒人文生活美學」活動定點,就在花蓮慈濟全球寮房集會所。為了「啟發美感境界影響力」課程,李佳純老師設計一連串音樂「晨圈」,透過「晨圈」的互動拉近與孩子之間距離,更藉由設計 的主題讓孩子感受自然之美。

「我們一起來圓成一個圓,圓圈圓又圓,圓圈圓又圓……。」學員帶隊入場時,李佳純老師以輕柔的嗓音,並且用手勢指導著大家,將隊伍逐漸拉開成為一個大圓圈,再相互問候道早安。

◎圈一個大圓 憶童年

「我喜歡你、你喜歡我、我們喜歡小鳥……。」一句一個動作,帶領著學員感受詞句內的美。

李佳純老師以「春天」為主軸,春姑娘告知咸豐草種子,春天來了,種子發芽、開花,蝴蝶的蛹在此時也蛻變成蝴蝶。

老師問:「由剛才的動作中大家感受到甚麼呢?」

「把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結合」

「家裡的窗戶打開,大自然就能進來了。」學員們熱烈回饋。

李佳純老師分享:「圓圈歌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因為圓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是一個「一」而主題設計可依孩子當時的情況、季節來設計符合的劇情,讓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有不同體驗的美。」

承上一堂課,李佳純老師以情境互動「我來唱一首歌,你們來唱,啦…啦…啦……。」從慢而快再從快而慢循序漸進,讓大家彷彿身歷一個小小矮人的王國,活潑有趣的互動著。

「好朋友!黏哪裡?」「黏到牆壁上!」不一會兒的功夫,大夥兒全靠向牆壁,當再黏到柱子時,全部往柱子方向跑,大家玩得好開心,老師讓學員從遊戲中啟發潛能,這樣的課程安排,動動身體是屬於基礎感官的教育。

七歲前的孩子一直都是動個不停,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要為孩子創造音樂,可以用「啦……」開始,用高音、中音、低音帶動,讓孩子體會音階的不同,孩子彼此之間的默契與熟悉度就會越來越好。

◎感知的影響力

「日常生活中運用都是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第二階段劉宗志老師分享,如何藉由十二感官來與孩子相處。

當孩子碰觸到物體才會有界線,遊戲可以讓孩子學習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幫助孩子玩觸覺遊戲,當大家躺在地上的感覺是舒服的,身體的感知也是生命的感覺, 過度保護孩子感覺就比較不好。

運動覺就像探險的活動,可以有大肢體的運動,會有流汗的活動,也可以玩律動遊戲,平衡覺就像稻草人的活動,幼兒需要學習及實際操作,對父母來說,舉凡做家事掃地都是學習,像擰乾抹布、擦地都是學習的一環,不像現在都是交給掃地機,這樣就讓孩子少了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有任何狀況時,容易沒有安全感,會情緒不穩定。可以協助孩子的唯有「愛、陪伴、規律、崇敬、冥想。」

唱、跳、翻滾、爬行都可以讓孩子了解基礎感官,也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感知能力。老師請大家圍成一個個的圓圈,說出自己從小到大印象最深刻的節慶,一排對一排的對話,讓大家分享。

◎善用情境引導 強化學習動機

台北大愛幼兒園的劉珊珊表示,「感官教育」在幼兒階段是非常重要,但第一次聽到所謂「舌覺」感官,在透過老師實際帶領的方式教導下,如何開啟孩子感官?老師提到美的部分,可以引導孩子,親自去感受季節原來有這麼多色彩,簡單的柔和感有別以往的學習經驗。

未來在幼兒園教學時,可以用孩子的角度、眼睛、鼻子、去感受所有事件,孩子所站的位置和我們的位置是有很大的不同,透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更貼近孩子的心。

而在體驗晨圈的過程當中,所謂「柔和」是指帶孩子需要靜下來感受,柔和的態度回應,孩子也會透過模仿,感受到老師的柔善,我們有時都太急於處理孩子當下的問題,在聲色上都沒有做到「柔和」這個課程不但可以重新反省自己,還能調整自己的腳步。透過課程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滋潤能力,在教學時得心順手。

家住台北永和的陳美蓁分享小時候的情境,她很高興能來參加生活美學營,小時候因為是戰後,家裡有六個兄弟姊妹,父親在糖廠上班薪水微薄,所以媽媽必須很節省,她會找一些容易拿到的菜,變化成不同的食品。

像高麗菜只要在過年時節,媽媽就能變化成多種菜色,家住台南,蜂炮是很有名的,記得小時候曾經跟著看蜂炮遊街,一整晚到天亮才回家,所以她對元宵節的印象特別的深刻。

劉宗志老師帶領大家了解,節慶名稱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意涵,其實有很多民間歌謠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四季的特色,藉由歌謠傳唱,更能輕易使孩子們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意涵及變化。需要注意元素的設計,包含四季活動元素,如食物、歌曲、故事等等,劉老師一一將活動照片列舉給大家看。

「季節桌」布置,節慶喚醒的內心意識,連結家庭到學校,我們可以為孩子細心布置「季節桌」讓孩子可以看見,感受他們所屬的世界,蘊藏著無數秘密。

老師特別表示,「散步」是小小孩每天都要做的事,緩慢的腳步與大地結合,隨時隨地感受大自然的變化,讓孩子很快的將感知與真實情境連結,更能啟動孩子對美感境界的敏銳力。

來自台北的郭秋娥,本身是人文志工,覺得這堂課真的很受用,可以啟發小孩子,尤其是零到七歲的小孩,觸覺、感官可以用季節來啟發,比如說:「春天有百花開,大地甦醒的感覺,逢年過節的童年是特別的。」

善用大自然的素材,就能揮灑更多無限想像,孩子們需要藉由觸覺與視覺去連貫新事物的學習,老師們若能善巧引用大自然的元素,相信孩子們定能回以更不設限的驚喜。

圖左 :〈晨圈〉的歌詞意境非常淺顯易懂,卻充滿無限關懷,劉珊珊拿著歌詞輕聲細唱。[攝影者:楊文道]
圖右 :劉宗志老師分享:「愛、陪伴、規律、崇敬、冥想。」是幫助孩子五大基本要素。[攝影者:楊文道]

圖左 :「我喜歡你、你喜歡我、我們喜歡小鳥… …」李佳純老師一句一個動作,帶領學員感受歌詞的美。[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好朋友!黏哪裡?」,「黏到柱子上! 」不一會兒的功夫,大夥兒都往柱子跑,大家玩得好開心。[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馬來西亞的王雯靜師姊(左二)分享過節氣氛,因夫家在鄉下是個大家族,所以除夕那天放蠻久的鞭炮。[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陳美蓁師姊對過節慶的印象,媽媽總會絞盡腦汁變化很多菜色 ,元宵節我們也會跟著烽炮隊伍到凌晨。[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臺北大愛幼兒園徐玉蘭師姊分享,小時候過節慶最深的回憶,就是與哥哥在元宵節將蘿蔔做成燈籠。[攝影者:鄭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