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參訪「 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見習志工環保心體驗

參訪「 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見習志工環保心體驗

E-mail 列印
2019年雲嘉見習課程於3月24日展開,首次課程以環保志業為主題,前往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及后里聯絡處參訪,將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八年的正確理念,透過環保科技,連結人與自然環境的永續共 生,期待學員將環保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最具環保教育體驗課

三月初春,細雨綿綿,上午八點半,雲林、嘉義四部遊覽車,一百四十八位見習志工,分別抵達位於臺中花博外埔園區的「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三百多坪展館是以水平棚架網室之植栽溫室設備搭建,八台負壓式風扇,保持館內良好的通風。

去年(2018年)11月3日開幕,為期半年的展示即將於四月告一段落,館內主要展出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成果,以及全球慈濟志工長年致力於環保的努力,讓見習學員上了一堂最具教育性的環保體驗課程。

入口處外的白色太陽能帽裝置花車是動線的起點,造型引人注目。走進館內的「土石流聲控體驗區」,站主請大家高喊「下雨了」,雨水瞬間落下,濫砍伐的山坡地,土石流沖刷而下,另一邊山坡地,雨水滋潤,綠意盎然。聲控體驗,見證大自然破壞的力量,提醒人類若無止盡的慾望,將帶給環境生態莫大的災害。

緊鄰於旁,用寶特瓶做成半圓球體的地球,代表海陸地世界,站主以影片播放美麗的海底世界及被垃圾污染的海洋,兩者相對比,警惕民眾,減少塑膠物的使用,刻不容緩,站主問:「怎麼做才能讓這片海洋恢復原貌?」大家將寶特瓶及塑膠物自半球體內拾起,體驗動手做環保,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來自虎尾的新世代年輕人蔡耀逸深深感受,「每個人都在製造污染,但卻不是人人做環保,我們暫時沒辦法轉黑為白,但多一個人的參與,會多一份的力量。」慈濟在做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默默付出的志工,廣大的回收這些資源,製成有用的物品,重新賦予生命,每個人就如善的種子,傳播這分美善,讓更多人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人文館展科技 化腐朽為神奇

展館內,令見習學員震撼的「環保製程一條龍」,將寶特瓶還原成塑膠酯粒,經抽絲、織布,最後製作成各式環保紡織品,毛毯、衣服等,讓學員可以看到、摸到,過程令人驚豔讚歎。

還有以慈悲為基礎的R2R科技研發、高彈力機能性壓力布、環保再生文具、節能減碳騎單車、低碳樂活好食光的早餐車、地球發燒熱感體驗、環保實作回收分類、一筷省水、環保回收童玩、創意DIY等體驗,期待學員藉由體驗,能落實在生活中。

來自北港的姚足玥參訪,心有所感,「看到許多可資源回收被丟棄,垃圾汙染我們的環境,幸有慈濟把我們的地球環境保護的這麼好。每次賑災時,看到慈濟發放毛毯,今天才知道原來是用這些資源,回收再利用。」

姚足玥和先生黃文信及兒子在創意DIY區,用廢棄打包繩製作可愛的章魚,以及看到志工的創意,將塑膠袋摺出鮮豔美麗的花朵及許多有趣的童玩遊戲,令她相當感動,參訪的每樣展示均見科技與智慧,慈濟化腐朽為神奇。

◎見習志工參訪 將感動化為行動

姚足玥十多年前就是慈濟的會員,直到今年因緣際會,與先生黃文信,二月底到花蓮巡禮,因緣俱足,在精舍巧遇上人,簡單寒暄,上人的德行,令他們敬佩與感動,回來第二天,先生決定吃素,全家開始實施健康的體內環保,兒子黃畯宏更在用餐時,告訴他們要和師父一樣吃素,愛地球。

夫妻倆主動找尋北港做花生酥,人稱阿嫂的慈濟志工,加入慈濟大愛家庭,第一次的見習課讓他們感覺很溫暖及感動,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更是帶給他們很大的震撼。

黃文信分享,「接觸到慈濟,應該說是感恩、再感恩,志工的關心和呵護,一般環境比較少見,有機會接觸慈濟是福報,我的腳步真的很慢,回去要開始做環保,一定會抽出時間來做志工和資源回收,會盡我的一份力量。」

住在雲林縣褒忠鄉的留瓊玉非常訝異,「以前覺得寶特瓶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今天看到毛毯的製作過程,真的很驚訝,非常厲害且好用心,第一次知道原來衣服也可以回收,製成椅子、地板,增加一個新知識。」

第二次參加見習課程的留瓊玉,三年前見習一半,因事耽擱,今捲土重來,重新見習,先生是中醫師,自開中醫診所,假日常和先生到偏鄉為鄉民看診,夫唱婦隨,由於先生視病如親,來自全省各地的病患,絡繹不絕,在中醫診所幫忙的留瓊玉,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退休後加入慈濟。

直到去年,五十三歲的先生因看診太勞累,罹患淋巴癌,很快就過世,讓二十多歲就接觸藥師咒的她疑惑,人生活著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在志工黃彩雲的邀約下,再度走入慈濟,今天參訪讓她體會上人所說的,「甘願做,歡喜受」,進來慈濟看到志工不斷的付出,相形之下,才知道自己所做不多,真正勤耕福田是慈濟團體,自己如同小小螺絲釘,雖小卻能發揮良能。

「參訪後,決定落實環保於生活中,中醫診所原本每天都會去買便當,現在決定送每一個人環保餐盒,每天就不會增加垃圾量,還要推動人人隨身攜帶水壺,不因己身方便而製造寶特瓶。」診所平時分類沒有細分,劉瓊玉自「環保十口訣」實作中,學習該如何分類?願帶動員工一起實踐,「我自身要先充實,才有辦法推動,緊跟隨師父最重要,跟著師兄師姊做就對了。」

西螺馮耀毅,今天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好像回到娘家一樣,尤其是志工行前愛的叮嚀,且提早到家中開車載他,志工的耐心,心胸寬大像大海一樣,感受到磁場相近,覺得特別溫馨,慈濟環保教育更是震撼教育,收穫良多。

培訓合心窗口周銀財,勉勵學員,舉年紀最小的黃畯宏為例,每個人原本如同小菩薩一樣純真,擁有清淨心,但社會是大染缸,心易被汙染產生雜念,現在人聰明,變得自私自利,只為自己,物質不缺,心靈卻貧乏,若能減低慾望,不奢侈浪費,在慈濟大家庭磁場相近,善的力量互相影響,社會沉淪就會慢一點。

「大愛感恩科技人文館」走在時代尖端,帶領學員走出小愛,為地球村付出大愛,展現科技與人文的內涵,期待更多人共知、共識、共行,一起為環保盡心力,延續物命,共造福慧。

圖左 :走進館內的土石流聲控體驗區,站主請大家高喊「下雨了」,雨水瞬間落下,濫砍伐的山坡地,土石流沖刷而下,另一邊山坡地,雨水滋潤,綠意盎然。聲控體驗,見證大自然破壞的力量,提醒人類若無止盡的慾望,將帶給環境生態莫大的災害。[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展館內,令見習學員震撼的「環保製程一條龍」,將寶特瓶還原成塑膠酯粒,經抽絲、織布,最後製作成各式環保紡織品,毛毯、衣服等,讓學員可以看到、摸到,過程令人驚豔讚歎。[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姚足玥(中間穿白色背心者)和先生黃文信在創意DIY區,用廢棄打包繩製作可愛的章魚,化腐朽為神奇。[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住在雲林縣褒忠鄉的留瓊玉分享,非常訝異,「以前覺得寶特瓶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今天看到毛毯的製作過程,真的很驚訝,非常厲害且好用心,另外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衣服也可以回收,製成椅子、地板,又增加一個新知識。」[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塑膠種類非常多,志工以實體塑膠袋為學員說明如何分辨PP聚丙烯與PE聚乙烯的不同。[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志工將回收的塑膠袋摺出琳瑯滿目的五顏六色美麗花朵,落實環保五R拒絕、減量、重複使用、修繕、回收。[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來自虎尾的新世代年輕人蔡耀逸深深感受,「每個人都在製造污染,但卻不是人人做環保,我們暫時沒辦法轉黑為白,但多一個人的參與,會多一份的力量。」[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地球不斷發燒、氣候暖化,導致氣溫持續上升,藉由佈展讓民眾體驗高溫的不適,進而喚起對減碳愛地球的行動重視。[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上午十一點多,學員前往后里聯絡處參訪,志工為見習學員解說寶特瓶的拆解方式。[攝影者:陳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