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少花博行 環保一定行

慈少花博行 環保一定行

E-mail 列印
3月24日,在這春暖花開季節,臺中靜思堂親子慈少班到戶外體驗學習不同的課程。一早福慧廳現場,吱吱喳喳聲劃破道場靜謐,是熱鬧、活力的氛圍,就連工作人員及隊輔媽媽都感染這分歡喜,以感恩心迎接四十六位學員及 家長,分別搭乘二部遊覽車。出發前,家長一再叮嚀孩子,東西是否帶齊,隊輔人員準時帶隊上車,二台遊覽車啟程前往后里聯絡處與外埔園區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參訪。

天公不作美地下起雨來,接獲訊息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上午參觀人潮眾多,工作人員隨機應變地把上、下午的行程對換,所有隊輔無不專注聆聽更新的流程,只為了讓一天的行程圓滿順利,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約三十分鐘車程,首站到了后里聯絡處,參觀環保教育站,讓學員及家長親自體驗實作的樂趣。

志工在教學廚餘酵素的製作步驟,學員家長無不嘖嘖稱奇,利用廚餘酵素竟種植出生氣盎然的花草,也可當成家務的清潔劑,真是一舉兩得。接著走到環保站,學員看到儲放各種資源回收的大型隔間,也都訝異可回收的資源何其多。

樹木爺爺詳細的解說各種資源再回收,也實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節能省碳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回收的有鋁罐、鐵罐、寶特瓶……等回收物琳琅滿目,讓學員驚覺!原來物命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變成資源再延續。

廚餘堆肥站,由專業志工解說,利用新鮮果皮葉菜類,先洗過再瀝乾水份,將備好材料切細,再將切好的果皮、葉菜類放入塑膠桶內,堆十公分高再鋪一層五公分高的菌種和粗糠,每次做,蓋子都要蓋好。而做堆肥塑膠桶內只能放八分滿,最上面放菌種,要寫封罐日期,堆肥液水七天要收集一次,一直收集到滿三個月沒液水,之後再將塑膠桶內的渣倒出來,可以當肥料,種菜、種蔬果都很適合。

門外依然下著毛毛雨,活動空間移往室內,進行「太空心任」,活動的意義無非是團體裡的成員不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多餘的機會重來,只能同心協力,一次次改進缺點,才能達成任務。王若琪老師將各小隊分成三組PK,每一組都是個團隊,若是在外太空探險準備回程時,太空船故障怎麼辦?

如何透過星際之門安全返回地球,因外太空沒有重力,所以每一個成員必須手拉著手,剛開始每一組都有很多狀況,無法安全通過星際之門,眼看學員從一開始不停地抱怨,但是在挫折中找到方法運用技巧,大家同心協力之下,順利的完成,藉由活動過程讓學員了解團結力量大。

用完午齋後,來到期待已久的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學員很好奇,志工所示範的環保一條龍,從資源回收的寶特品,送進造粒機切片,再經過冷水牽引冷卻,抽砂約頭髮1/5細,就可製成線,再把它做成布,就可以製作各式成品,衣服、毛毯、背包、袋子等等。多項環保用品,不僅提供救災,也拜科技之賜更善用延續物命。

體驗九二一大地震後,孩子走進一間紅通通的屋子,瞬間變得好熱!因全球暖化而讓地球發燒了,不止引起物種滅絕,也影響人類的生活,加上大量不當濫墾引發土石流,學員無不感到原來這都是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水資源並不是永無枯竭的,雖然稱「自來水」,但不是轉動水龍頭自己就會來的水,志工解說水立方的惜水如金概念。再來讓學員們實地演練「一筷省水」,家長們也都醒悟日常所用的水量相較起來,真的太浪費了!

家長陳愛英女士說:「聽到志工解說,環保分類的知識,警覺到在家中並沒有徹底做到分類。有了概念後,資源回收可以做得更好,垃圾才能減量。」在環保館中學到不僅「減塑」,還要進而到「零塑」,落實「拒絕使用、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回收使用、惜福再用。」

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大多數是來自各國畜牧業的二氧化碳。志工給學員看了各式各樣的菜單,讓學員進一步了解到,肉食者間接帶來對環境的衝擊。也對家長推素,蔬食是最快減少碳足跡的方法。不僅善待動物,也有益身體健康,並增進環保。鼓勵減少碳足跡,盡可能走路或利用大眾捷運系統,取代汽機車而減少廢氣排放量。

承擔課務的楊美玲,認為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是很多慈濟志工花了許多時間與心血所建立,想要讓更多孩子體驗環保的重要,寓教於樂,從戶外活動中更能發掘到孩子對環保的興趣,在展覽館裡的所見所聞,能落實與應用在學校和家庭生活,身體力行護地球。因地緣之便結合后里聯絡處的巡禮,也是想讓更多孩子知道如何延續物命,實體環境中可見到利用寶特瓶做成的工藝品,像炒菜鍋設計成洗手檯,非常有創意。最後也造訪外埔園區的樂農館與智農館,結束這趟意義非凡的人文之旅。

圖左 :學員體驗,利用寶特瓶所抽出來的砂線,用手動方式織出圍巾,大家感到驚訝![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不管是打包帶、塑膠袋、吸管等等廢棄物,通通成了栩栩如生小動物及漂亮花朵。令親子班隊輔媽媽好讚嘆![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環保創意DIY,吸引學員動手學做螳螂,提升親子間互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家長陳愛英女士(紅外套)說:在環保館中學到不僅「減塑」,還要進而到「零塑」,落實「拒絕使用、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回收使用、惜福再用。[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臺中靜思堂親子慈少班到戶外體驗,首站到了后里聯絡處,參觀環保教育站。慈濟志工在教學廚餘酵素的製作步驟。[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學員看到儲放各種資源回收的大型隔間,也都訝異可回收的資源何其多。[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如何透過星際之門安全返回地球,因外太空沒有重力,所以每一個成員必須手拉著手,同心協力之下,順利的完成。[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樹木爺爺詳細的解說各種資源再回收,也實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節能省碳的方法。[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