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不認輸的鄭寶珠 愛在生命轉彎處

不認輸的鄭寶珠 愛在生命轉彎處

E-mail 列印
那天是1989年5月3日的清晨四點多,天還未亮。

二十九歲的鄭文魁和友人去文山洗溫泉,回程時發生車禍,在車上睡覺的鄭文魁當下被拋出車外受傷嚴重,送到剛啟業三年的花蓮慈濟醫院急救後,醫生說:「脊椎第四 、五節神經斷了,一生癱瘓。」他的母親鄭寶珠聞言,當下昏倒,等她甦醒過來時,她痛徹心扉:「這是命啊!」

◎為癱兒不能認輸

三十年前,五十八歲的鄭寶珠和六十四歲的先生張國安,為了照顧兒子,開始長達八個月以醫院為家的日子。無語問蒼天,鄭寶珠只能在心裡吶喊:「我不能認輸!我不能倒下去!」

鄭寶珠懷抱一絲希望,聽說哪裡有秘方、哪裡的寺廟靈驗,她就去求、去拜;她花錢去學按摩,每天早晚為兒子做全身按摩復健二次、每二小時日夜翻身拍背加手腳關結伸展運動;洗臉也做臉部SPA、夏天洗檸檬澡、冬天煮薑水泡腳……只要聽說對兒子身體有益的,她統統照做,連好好睡一覺都是奢求。如此辛勞,只求有一天奇蹟會出現,兒子會好起來。

為了讓兒子身體舒暢不用紙尿布,鄭寶珠天天為他揉按腹部後「壓尿」和用手指「挖屎」幫助排泄。有一天,先生打趣說:「阿珠,妳很好運喔!每天都在挖『黃金』。」鄭寶珠一聽只能苦笑。

不捨老母親如此勞累的鄭文魁,一度想尋死咬舌自盡,但想若死不成,又失去唯一說話功能,豈不更痛苦?當時面對兒子的消極,鄭寶珠時常淚往肚流,心如刀割。

「兒子剛受傷後,我不敢出門,害怕別人指指點點說我們是沒積德,才會這樣。上人來醫院看阿魁時對我說:『這是前世結的緣,歡喜還減輕,不歡喜還加利息。』我痛苦糾結的心才打開。」鄭寶珠幽幽述說著往事。

◎慈濟援助度難關

當年(1989年)臺灣還沒有健保制度(全民健康保險於1995年3月1日實施),龐大的開刀醫療費及漫漫長路的住院費,花光了張國安的退休金,最後四分高利貸也曾去借。幸好,有善心人幫忙之外,慈濟醫院社會服務處及慈濟基金會也幫忙補助醫療費,才讓他們度過難關。

從鄭文魁受傷後,一直關心他的志工老兵顏惠美,在他出院後,仍然每星期邀醫院志工到吉安鄉的家裡做關懷。有一天,顏惠美對鄭寶珠夫妻鼓勵說:「爸爸、媽媽不要都『困』在家裡,這樣很苦,你們可以做一些事情……」因此,張國安拾起很久沒吹奏的口琴來抒發心情,鄭寶珠也利用兒子睡覺的空檔,騎腳踏車在家附近向人募心募款做勸募,來感恩回饋慈濟的幫助。

曾有人對鄭寶珠懷疑:「妳自己都這麼可憐需要人家幫忙了,妳收的錢……」讓鄭寶珠很難過,顏惠美就為她打氣鼓勵:「自己行得正,不怕別人說。」

◎找到生命的出口

2005年,經過十七年漫漫歲月,她和先生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無體力可以長年累月全天地照顧兒子,鄭寶珠心想自己不知還能活幾年?若自己先走了,孩子誰來照顧?因此她含著眼淚把小兒子送到門諾基金會重障養護中心。

雖然兒子送養護了,不放心的鄭寶珠,前三年,不管寒冬暑熱或颱風下雨天,騎著四十分鐘電動腳踏車,帶著親自煮的食物,早上六點就到養護中心,給兒子餵飯、按摩復健、翻身、協助排便,全天地照顧。

有一天,常去門諾養護中心探望鄭文魁的顏惠美對鄭寶珠說:「兒子在這裡已有人照顧了,妳也可以出來做志工。」因此鄭寶珠在照顧兒子之餘,開始做環保回收和慈濟醫院志工。(張國安在顏惠美鼓勵下,先去做慈濟醫院志工。)

2008年,鄭寶珠和張國安一起參加志工見習及培訓, 2010年,兩人同時受證慈濟委員。在找到生命出口和心靈依止的鄭寶珠,志工的腳步走得更勤快、更歡喜了,每有志工勤務,早早先去把兒子安頓照護好,才安心去付出。

而會國、臺、客、日四種語言的張國安,無師自通彈一手電子琴、口琴、二胡、洞蕭,常在慈濟醫院的輕安居或社區老人養護中心彈奏懷舊老歌,和鄭寶珠一起「老娛老」帶給老人歡樂。

◎如家人的法親愛

再說,當初兒子剛去養護中心時,曾讓鄭寶珠和先生的生活一時陷入困境;因為兩人的老人津貼,在大兒子生意失敗後,拿去幫忙付銀行貸款利息了,原一家三口賴以生活的兒子重殘補助九千元要付養護費(不足之數有機構愛心補助),而三位嫁出去的女兒又沒有經濟自主權,無能力幫助娘家。

知道鄭寶珠困境的顏惠美,向慈濟基金會提報,慈濟當即每月九千元濟助,幾個月後,鄭寶珠要求減扶至五千元;領了一年二個月的生活補助後,鄭寶珠再請求停扶。

她跟先生說:「慈濟的錢不要再領了,我們本來手心向下,現在又變手心向上,想到很難過。認真做慈濟就對了,沒錢就簡單過生活,辛苦沒關係。」

而受證當時,鄭寶珠全身的志工「行頭」,如法船、旗袍、外套、「八正道」洋裝、鞋襪等,都是同組志工們的愛心結緣;張國安的襯衫、領帶是同期受證的郭德勝結緣,西裝則是志工林翠雲將洗燙乾淨的回收二手衣送給他。

歡喜做福田志工的鄭寶珠,覺得在做的當下,好像也擦去了心中的塵垢,因此除了每星期二下午的靜思堂福田志工,星期五早上也到精舍做福田。若遇到知悉她處境的精舍師父,都會貼心準備三個熱便當讓她帶回家,並關懷說:「這中午可以吃。妳要保重,注意身體喔!」

對師父及法親們溫暖的愛,鄭寶珠感恩在心,只有努力做慈濟來回報這分法親之愛。

◎父子當無語良師

再說,慈濟醫學院於1994年成立,1995年證嚴上人開始提倡大體捐贈,因此顏惠美向他們宣導大體捐贈的意義,鄭文魁當時即發願身後捐大體,登記四十七號,而鄭寶珠和先生因大兒子不捨反對,經多年後才再簽下大體捐贈志願書。

2014年9月、2017年3月,張國安和鄭文魁父子前後相隔三年往生,並分別在2014年12月及2017年9月當了無語良師,完成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貢獻醫學教育。

而鄭文魁因脊椎損傷癱瘓臥床二十八年,在父母細心呵護照顧下,皮膚沒有破皮長褥瘡,四肢沒有萎縮,關節也沒有退化,以最好的身體狀況給住院醫生、醫學生們學習――這是鄭寶珠最感欣慰和最驕傲的一件事!

2006年,他們夫妻獲得第九屆「大愛獎」身心障礙者傑出尊長的肯定。2014年張國安獲頒吉安鄉模範父親、2015年鄭寶珠也獲得模範母親殊榮。

◎勤做志工不休息

鄭寶珠自小兒子往生後,心無掛礙,一心做慈濟。她從周一到周五將志工勤務幾乎排滿,醫院志工、福田志工、社區關懷據點比手語唱唱跳跳,都有她歡喜付出的身影。平時有大型營隊,也可看到她在點心茶水組的用心付出。

年輕時愛運動跑步,雖然之前因照顧兒子二十八年,日日彎腰為兒子按摩而駝了背、手指變形的鄭寶珠,現在高齡八十八歲了,但身體很硬朗的她微笑說:「可以做慈濟真好,讓我心中的煩惱都放下,也讓我不會老人痴呆。」

有時志工窗口想她年紀大了,怕她太累,有些活動不敢叫她,她知道了會說:「一定要叫我,我不怕做;不叫我,我會很難過。」

「我年歲這麼大了,很感恩還能做志工,我不敢休息一直做一直做,我越做越高興,要多做一點給師兄和阿魁啊!」她笑瞇瞇說:「我晚上睡覺都會跟他們說:『我勤勞打拚做慈濟,連你們的份都做。」

跟隨鄭寶珠的腳步,今年(2019年)1月受證慈濟委員的大女兒鄭麗美說:「媽媽是一位很堅強不服輸的媽媽,也是偉大的媽媽。我弟弟(鄭文魁)還在時,媽媽一半的心照顧弟弟,一半的心做慈濟;如今弟弟走了,媽媽沒有壓力了,心情變開朗,一心一志只有做慈濟。」

如今,有大女兒陪伴同行做慈濟,大兒子也回來照顧孝順她,讓一生坎坷的鄭寶珠,覺得現在的自己真幸福!

◎動盪貧困的童年

1931年生於日據時代的鄭寶珠,幼年給人當養女,養母沒生育,對她很疼愛。養父為日本人挑糞借地種菜,生活很清苦,仍勉力供她讀小學。

讀書沒錢買文具,她撿別人不要的鉛筆頭寫字,上書法課沒毛筆,「バカヤロ(笨蛋)!」日本老師的木棍就打在她手心;學校運動會時,她赤腳穿著養母的長褲,把褲腳和褲腰拉起來綁在大腿和腰部,一邊跑步,還得一邊拉褲子;遇下雨天,別的孩子打傘,她披麻布袋遮雨,麻布袋吸雨水後變重,幼年的鄭寶珠常常舉步艱難地哭回家……

小學畢業,考上高等科,因常常躱「空襲」沒讀。之後日本老師知道她家境困難,介紹到「青年學校」當工友,一個月工資二十四元,可買六斗米。但1945年臺灣光復,日本人走了,學校沒有了,鄭寶珠也失業了,隔年養父因病往生;那時母女靠撿地瓜和別人菜園不要的小蘿蔔、小馬鈴薯、菜葉,有一餐沒一餐的,有時餓極了,就汲幫浦水喝。

之後,為了三餐,給人幫傭、做零工……嚐盡了時代的動盪和生活的艱辛。

◎為生活操勞奔忙

1951年,二十歲的鄭寶珠和張國安結婚,先生在臺灣電力公司工作,每天穿梭山林做高壓電線路維修。結婚時,孝順的鄭寶珠,也把養母帶到夫家,侍奉養母和公婆到終老。

早年大家都窮,先生收入不多,孩子出生後,經濟更加拮据,為了貼補家用,養母幫忙帶小孩,鄭寶珠不管什麼工作都去做。

開始早上批菜賣,晚上在豆漿店煮豆漿。後來因先生工作調動,全家搬到秀林鄉銅門村山上宿舍後,鄭寶珠去做電桿線路砍草、挑水洗絶緣體「礙子」;若有颱風侵襲電力毀損,就為許多來「爬電線桿」搶修電力的人洗衣煮飯(銅門有水力發電廠,當年電力供應臺灣東、西部)。鄭寶珠回憶:「那時我真做!(很操勞)」

沒學過裁縫,聰慧、有一雙巧手的鄭寶珠,為了省錢,她將舊衣服拆開,依樣畫圖,幫孩子做上學制服。1961年搬到花蓮市美崙宿舍,鄭寶珠做小孩衣服拿到附近的大陳一村眷村挨家挨戶販售。日子就在克苦中度過,孩子也一個個長大成人。

◎智慧的幸福老人

歲月如梭,先生六十一歲時退休,將退休金買下現在的房子,剩下五十萬,準備做養老金,哪知一場車禍,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也改變了鄭寶珠的下半生。

「三十年前的那場車禍,我想兒子若救不起來就捐器官。兒子沒當場往生,讓我可以再看他二十八年,也是幸福。」也因為做慈濟,讓鄭寶珠從兒子車禍受傷的悲苦中找到生命的出口。

如今她將過去的悲苦和怨嘆全放下,因為她不想再苦了,要幸福面對未來人生。她天天笑口常開,隨時一句「謝謝你、感恩你、我愛你!」讓她成為一位有智慧又可愛的幸福老人!

圖左 :2011年母親節前夕,慈濟志工到長春養護之家為院內長者慶祝母親節及浴佛。鄭寶珠(志工右二)和志工們以輕快的〈阿爸牽水牛〉手語歌唱唱跳跳,來歡娛大家。[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鄭寶珠用愛細心照顧1989年因車禍癱瘓的兒子鄭文魁二十八年。2017兒子往生,以最好的身體狀況捐做模擬手術教學,貢獻醫學教育。[攝影者:許耀明]

圖左 :張國安和鄭寶珠夫妻鶼鰈情深,一起扶持走過兒子車禍癱瘓的悲苦歲月,也牽手一起同行慈濟菩薩道。[攝影者:許耀明]
圖右 :歡喜做福田志工的鄭寶珠,覺得在付出的當下,彷彿也擦去了心中的塵垢。[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2018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當年八十七歲的鄭寶珠,歡喜承擔生活茶水組工作。[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鄭寶珠的女兒鄭麗美(右)2019年1月受證委員,如今母女相伴一起在慈濟醫院做志工,讓鄭寶珠(左)很開心。[攝影者:陳毅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