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循序漸進學自理 養成好習慣

循序漸進學自理 養成好習慣

E-mail 列印
「一個眼一個扣,我幫它們手把手,變成一對好朋友。」眼前慈濟大愛幼教中心的孩子盤腿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圈,從書包掏出校服,攤開平放在地上後,不時趴下身子,小小的手慢慢地從紐扣依序系入扣眼,再將衣服對折, 再由下往上折。

◎闖關評分 評估教學方式

2月下旬,大愛幼教中心進行為期三天的 「生活教育闖關日」,讓三歲至六歲班(N1-K2)的孩子透過多項闖關題體驗良好生活習慣的樂趣。老師則手握著「我是小小懂事長」評分表專注凝視著,為闖關題「我是折衣服高手」進行評分。

折衣服、穿鞋子、脫襪子、洗手等動作都是幼教孩子每天會進行的動作。對於成人而言,扣紐扣再容易不過。可是對於五歲孩子來說,扣紐扣、折衣服這樣的動作難免顯得笨拙。

大愛幼教中心園長許毓寶表示,舉辦「生活教育闖關日」主要是透過輕鬆好玩的方式評估孩子的自理能力。她補充道,雖然看似「驗收」學習成果,實則也是讓老師更瞭解孩子平日自理能力的程度,以檢測是否需要改善教導方式。

平日的大班上課模式,老師並不能準確掌握孩子的自理進度。經由這次的活動,老師可以從孩子的表現重新檢視教案內容和教學方式,並加以修正。許毓寶表示:「這個活動不只是評估孩子,也讓老師評估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是雙向互動的教學形式。」

◎逐步引導 養成良好習慣

「We start with washing palm to palm,between each finger let us rub……」(我們從洗手掌開始,每個指縫之間要擦一擦……)洗手台前,許毓寶一邊哼唱兒歌,一邊觀察洗手盆前洗手的孩子,檢查孩子洗手步驟。「正確洗手,細菌快走」是其中一項闖關題,只見孩子站在符合自己高度的洗手台前,拿取肥皂,將手心、手背搓揉,至到沖洗乾淨為止。

許毓寶分享說:「我們會注重hand hygiene(手部衛生)是因為這是孩子每天會做的事情,就像進來學校的時候要洗手、吃飯前要洗手、打噴嚏後要洗手、上完廁所後要洗手,所以,一開始就要教會孩子怎麼洗手。」

負責規劃全年生活教育內容的幼教老師歐鳳儀認為,個人衛生意識從小就要教導,特別是「洗手」,她發現只要老師稍微沒有留意,孩子會敷衍帶過。然而,只要養成好習慣,師長不用過多督促,孩子自然而然理解洗手對自己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幼兒在生活能力上的建立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從基本到進階,老師因應每個年齡層的孩子設計不一樣的闖關題(生活禮儀專案),例如N1(三歲班) 是「微微笑,打招呼」、「小手帕,妙用多」和「正確洗手,細菌快走」;K2(六歲班)是「小小兵,排隊囉!」、「折衣服高手」等,旨在符合幼兒年齡和學習能力。

就如洗手步驟也因應孩子的個別學習能力、年齡以及吸收能力而訂定步驟。許毓寶說:「N1(三歲班)的孩子只要能夠開水龍頭,拿肥皂,搓泡泡,把肥皂洗掉就好了;四歲的孩子則能夠跟著完整步驟去洗手。」

◎相輔相成 從學校到家裡

有句靜思語說:「讓父母安心的孩子最有福」,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還有照顧別人的能力。不僅與同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習體諒和互助,也進一步讓父母不用操心。

然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仰賴一天的活動就能奏效。歐鳳儀認為要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學校生活課程的規劃與課堂上的日常訓練,家長的配合也很重要,「只要給孩子機會以及每天的練習與叮嚀,他們是真的可以生活自理的。」

歐鳳儀期許家長放手讓孩子嘗試,增加鍛煉的機會,只要生活教育意識從學校延伸到家裡,藉由家庭教育的相輔相成,將使學習發揮更大的成效。

圖左 :「紐扣鑽洞啦!」孩子緩緩地依次把紐扣「送進洞」。[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穿脫鞋襪」是N2(四歲班)孩子的闖關題之一。[攝影者:彭潤萍]

圖左 :我會折手帕哦!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還有照顧別人的能力。[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我會學習照顧自己,培養自理能力,每一天都會是『懂事長』!」 最後排左一為許毓寶、左二為歐鳳儀。[攝影者:彭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