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不敢奢求的夢想 終於成真

不敢奢求的夢想 終於成真

E-mail 列印
有一些處於貧困生活中的人,並不埋怨自己的命運,而選擇坦然面對一切。就在慈濟志工出現在他生命中,為他援建房子,成就他不敢奢求的夢想,因緣成熟為他們一家人帶來新希望。

◎破舊木屋 終將重建

沒有人會選 擇過貧苦的生活,但七十五歲的立普只能無奈面對命運的安排,歲數已高仍無法安享晚年。他與妻子、兒子和孫子住在印尼西萬隆縣芝朗阿里村(Desa Cilangari)的一間破舊的木屋裡。

立普從1978年就在這間面積八百平方米的木屋住,雖然面積算大,但是房屋情況破舊不堪。慈濟志工及吉斯德紡織公司(Gistex)的員工合作在芝朗阿里村援建十六間房子。立普非常歡喜,破舊不堪的房子終將變成舒適安全的新宅。

立普的健康欠佳,他的脖子右側有腫瘤,他已經不記得這顆腫瘤何時冒出來的了,但還記得是從小腫瘤開始慢慢地變大。他的兒子有視力障礙,孫子也是如此,所以年邁的立普仍然承擔養活家人的責任,他在別人的田地裡當農工,賺取微薄的收入。

◎苦一輩子 坦然面對

頭髮斑白的立普,如今身體已大不如前,必須慢慢地走路。幸好附近的鄰居都非常體貼,時常幫助立普的一家人取水或贈送食物。

立普的房屋算很大,這間傳統的高脚屋地板為木頭。下雨天會變得很潮濕,加上屋頂多處破洞漏水,更是讓房內濕搭搭的。「我的房子從前就是這樣,除了這間破房子其他的我什麽都沒有了。」立普坐在房子前,感嘆地說道。

他家的牆壁是用竹子編成的,非常不堅固;颳大風或下大雨時,牆壁搖搖欲墜、腐朽的木梁也是快承受不住屋頂的重量,屋頂的一些瓦片甚至曾掉落下來,東面的牆壁也有些傾斜。

立普從小就住在這裡,一直為他人做佃農,「我的生活就這樣,只要有工作就很好了。」他望著充滿蜘蛛網的屋頂,用巽他族(Sunda)方言說著。

◎不請之師 帶來幸福

2019年4月5日,志工再度關懷離村公所約四百米的立普家。在吉斯德紡織公司就職的志工馬利烏斯(Marlius)說明,芝朗阿里村的援建計劃開始於2019年3月初,援建進度比較慢,因為建築材料有限,而且一些房屋的位置在沒有道路的山坡,將材料搬運至山坡也有一些困難。

「我非常開心,感恩慈濟基金會幫我重建房子,讓我們一家有舒適的安身之處。」立普感恩說道。在過兩周,立普的新房就將竣工,三十五平方米的房屋將有兩間臥房、一間客廳、廚房及廁所。而舊得房子會拆掉,改造成菜園,增加他們的收入。

立普完全沒有想到慈濟會幫他建新房,他喜極而泣地說:「感謝真主阿拉,沒有什麽預感,做夢也沒有想到會變成這樣,突然就能有新房住了。」

◎援建新家 充滿感恩

另外一位受惠的村民阿德(化名)也沒有想到慈濟會幫他援建房子。六十歲的他平日做雜工,一天賺取兩萬五千印尼盾(約新臺幣五十元),勉強足以養活妻子和女兒。他的房子比較偏僻,每逢雨季道路變得泥濘不堪;前往他家的路也很狹窄,志工必須騎著機車繞過山坡和田地,才能抵達阿德的家。

志工來訪時,阿德正在屋後鋸著一塊木板,其他的建築志工有的在鋪牆壁及地磚,有的在蓋三平方米大的廁所,因他原本的舊房屋沒有具備廁所。目前屋頂已經完成,部分牆壁已經建好,剩下房門及窗戶未裝上。阿德的新房建於四十平方米的土地上,空間足以讓他一家三口住得很舒適。

看著漸漸完工的新房感動不已,阿德萬萬沒有想到,會有佛教基金會來幫助他援建房子。志工洪本基向他說明,幫助村民們的是佛教慈濟基金會萬隆聯絡處;慈濟是跨宗教、秉持大愛精神,不會因宗教不同而有差別待遇。並希望他日後也能加入志工行列,「為他人付出,為自己造福也為別人造福。」

雖然未能完全脫離貧困的生活,但能夠成為援建計劃的受惠者,立普及阿德如釋重負,至少全家人能夠有很好的安身之處。看到即將竣工的新房,他們臉上露出笑容、嘴上說出感恩、心裡充滿溫暖。慈濟給予的援助,期待能夠幫助他們安心過生活,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撰文者:Anand Yahya

圖左 :除了做雜工及佃農之外,立普也在家附近的收集木柴,賣出後可以增加一點收入。攝影者:Anand Yahya[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七十五的立普(左)健康欠佳,他脖子右側有腫瘤,年邁的他仍然要承擔家計。攝影者:Anand Yahya[攝影者:鄭麗香]

圖左 :艾茲普舊房很大,新房蓋好會將之拆除,改造成為菜園,增加他們的收入。攝影者:Anand Yahya[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志工來訪時,阿德(化名)及家人在舊房前招待志工。攝影者:Anand Yahya[攝影者:鄭麗香]
圖左 :志工洪本基(右)關心阿德的房屋建設進度。攝影者:Anand Yahya[攝影者:鄭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