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走一趟花博 親子共學環保

走一趟花博 親子共學環保

E-mail 列印
「上街自備購物袋 提著菜籃去買菜 隨身攜帶杯碗筷 環保輕鬆又自在 天天不用塑膠袋」,臺中花博外埔園區「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大愛館)志工,套用簡單兒歌旋律,帶動小朋友背誦環保口訣。

戶外教學活動,是 社區兒童親子成長班學員們的最愛,2019年3月24日這天,北屯區親子成長班就安排到臺中花博外埔園區的「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智農館」參訪,雖然下著綿綿細雨,空氣中也吹起陣陣涼風,大家仍然興致高昂。

一百五十八位學員、家長自行搭乘火車至后里火車站集合,再轉搭接駁車入園,展開企盼已久的知性學習之旅。

課務長張秀琴提到,親子班每年固定安排二次戶外活動,此次的戶外教學,趕上花博展期,再加上「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內容豐富且極具教育意義,可以給小朋友親自感受環保智慧科技的展現;此外,臺灣的科技農業在國際上一向享有盛譽,此行也讓孩子理解先人如何耕作,再藉由現今科技怎麼克服環境、氣候的嚴峻變遷,解決缺糧危機。

「相信透過這次環保以及農業相關體驗,所有參與成員,將更清楚尊重生命、重視環保、愛護大地及愛護大自然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張秀琴說,活動的安排也能回應靜思語教學主題——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

◎減塑省水帶「五寶」 人人有責

生活中塑膠袋無所不在,哪些可以回收呢?大愛館「減塑大作戰」分站解說板上,詳細列舉塑膠袋分成PE白、PE花、PP白、PP花和不可回收五種,回歸源頭落實「不用、少用、重複使用、回收再利用、清淨回收有大用」,生活環境自能扭轉乾坤。

「環保一條龍」分站是志工現場實際操作,先將寶特瓶分類拆解,放入容積壓縮器壓成瓶磚,剪碎成瓶片,放到造粒押出機變成一顆顆酯粒,進入抽絲押出機、捲取機抽出環保大愛紗,再以編檢機織成布加工為環保毛毯。

信心班的小學員,聽完志工解說寶特瓶可回收再製成毛毯、衣服、圍巾等,而寶特瓶的蓋子,可以做成筆記本的外殼時,開心指著解說志工說:「他(指志工)有穿寶特瓶的衣服。」俏皮的童言童語,惹得陪伴的大人們笑開懷。活潑的潘俞宏,在上課中一向很喜歡發言,他說:「此行讓我學習到,要愛護地球。」

每次學習都興致高昂的陳琮澔也提到:「最有趣的是土石流體驗,因為它有一個很特別的機關。」大家對著側邊的洞口喊「下雨了!」,機臺就會閃電,接著下大雨。他說:「在大愛館還學到不可以亂砍樹木、衛生紙是紙做的要愛惜使用;又學到五寶(杯、碗、筷、手帕、環保袋),真的很有意義。」

學員黃少鴻也說,因為人類砍伐樹木製造紙張、衛生紙、杯紙等物品,所以要少用衛生紙,多用手帕,出門也要攜帶環保杯、筷。他說:「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回學校要多跟同學分享環保概念。」

綁著可愛髮辮子的陳苡甄則分享,她在「一『筷』省水」分站學到,「打開水龍頭,把水量調小,用像一根筷子粗細的水量來洗手,也能將手洗乾淨,又能節約水資源;洗過手的水,還可以拿來澆花。」

勇氣一的林冠宏則說:「我很認真看影片,所以答對很多題。」在影音互動區,看完環保宣導影片後,他舉起手隔空觸控回答問題,相當有趣。他接著說:「寶特瓶回收可以再製成日常使用的各式用品,覺得很神奇。」

◎智慧農業 美好未來

一行人參觀完大愛館,步行五分鐘左右到達「智農館」參觀。解說志工謝玉玲介紹池塘裡的妖精—埃及紫睡蓮,大家興味盎然,仔細觀賞在臺灣難得見到的植物。另一種吸引學員目光的是肉食植物豬籠草,它是捕食昆蟲的草本植物,擁有獨特的捕蟲籠(吸取營養的器官)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而稱之。

志工接著向大家介紹世上最大的植物「帝王鳳梨」和最小的植物「卵蘭」,又請學員輪流以放大鏡觀察細小的卵蘭;然後帶領隊伍觀賞尖端農業科技發展的成果,比如臺灣首創的彩色稻米、使用玉米外殼製成的衣服、以魚鱗織成的布料等新奇產品,不論大人、小孩都看得驚喜連連。

家長林淑珍(陳琮澔的媽媽)說,女兒之前也上過親子班,很贊同慈濟宣導出門帶環保五寶的理念,即使出門不巧沒帶到水杯,也盡量不買飲料。另一位家長林育瑄說,由於近日工作忙碌,還沒有機會參觀花博,藉由此次參訪「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也了解環保資源再利用,以及愛護地球人人有責任。

尊重自然、環保再生,期望家長、學員從參訪及體驗過程,了解做環保、愛護大地的重要性,並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大自然得到愛護,地球上才有清淨的土地、水、土壤和空氣,人類方有美好的未來。

圖左 :由於天候欠佳,全體成員在后里火車站後方虔誠祈禱,期望戶外教學活動能順利圓滿。[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上街自備購物袋 提著菜籃去買菜 隨身攜帶杯碗筷 環保輕鬆又自在 天天不用塑膠袋」志工套用簡單兒歌旋律,帶動小朋友覆誦口訣。[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智農館解說志工謝玉玲(前排右三)介紹池塘裡的妖精—埃及紫睡蓮,大家興味盎然,仔細觀賞難得一見的植物。[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在大愛館的環保影音互動區,小朋友興高采烈,專注觀賞相關影片。[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林冠宏(後排中戴眼鏡)聚精會神聽志工解說,對於寶特瓶回收後能再製成日常使用的各式用品,感覺很神奇。[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黃少鴻(左二)說,因為人類亂砍樹木來製造紙張、衛生紙、杯紙等物品,所以我們要少用衛生紙,多用手帕,出門也要攜帶環保杯、筷。[攝影者:劉勝爵]

圖左 :臺灣的科技農業在國際上一向享有盛譽,到智農館參訪,也讓孩子理解先人如何耕作,再藉由現今科技怎麼克服環境、氣候的嚴峻變遷,解決缺糧危機。[攝影者:劉勝爵]
圖右 :陳琮澔(右三)分享,在土石流體驗區,有個很特別的機關,只要對著側邊的洞口喊「下雨了!」就會閃電接著下大雨。[攝影者:劉勝爵]
圖左 :學員在大愛館用手實際觸摸由寶特瓶壓出的酯粒,並嘖嘖稱奇。[攝影者:劉勝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