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溫馨義診情 譜出動人畫面

溫馨義診情 譜出動人畫面

E-mail 列印
2019年4月21日,又到了慈濟北二合心區人醫會平溪義診的日子。清晨五點,室外還飄著雨,但當八點左右義診團隊車行到達平溪後,雲開見日,出太陽了。醫師、護理師、藥師、心理師及志工們集合在平溪區民活動中心 ,真是一個歡喜關懷平溪長者的好日子。人醫團隊將要分成不同路線,在純樸山城穿街走巷去關心長者;山間繁花盛開,枝葉繁茂,與團隊心心念念長者的健康,相映成動人畫面。

◎莫待來不及 行善不能等

早到的慈濟志工們搬著桌椅、器材,一起布置義診場地。每逢義診,只要工作沒排班,護理師張文瑜都很樂於參加。她積極眼觀四面,看那裡需要幫忙,快速展開桌子、擺放椅子,滿是與團隊合和互協喜悅的心。

司儀劉遠清引上人開示指出,現今是人人提高警覺的時刻,看大自然反撲,若我們再不做改變,就會來不及。過去上人說「來不及」,現在對大家說「不能等」,話說九二一已屆二十周年,除了加強防災,希望人人加深善的記憶,人心常懷感恩,人間才有溫度,彼此和敬相處,社會平安有福。

在觀看完上人《人間菩提》開示影片「以法會友聚善緣」後,北二合心區人醫幹事張治球醫師鼓勵大家一塊投入發好願,不光只是想還要行動,用動作來加深印象,手到心到,將善種子種入自己的八識田中。例如做環保、行善,親身去做,來加深印象。就像人醫為鄉親付出,透過慈濟團隊群體運作付出關愛,內心想法再落實,一直將好印象、善行加深記憶,讓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都是善。

◎ 居家關懷 互動多

祈禱後,十條居家關懷路線分頭出發。張其軒醫師帶隊領著大家,跟著引導志工潘銘昌、蔡秀枝走訪平溪老街線,關懷「慧淨苑」內的法師及長者。淨苑需要爬坡拾階而上,在七十四歲的覺妙法師領著大家禮佛,量測血壓後,一行人與覺妙法師及六十六歲的覺玄法師聊開。

笑聲不斷的互動中,忽然聽到「吃不好,至少吃一個飽。」面對患者即使胃不舒服,仍然所有的藥都照單全收照吃,張醫師用臺語幽默說出這一句,又引動眾人省思。醫師、藥師隨後特意點出,法師所持用的藥,有哪一顆會傷胃,讓法師注意。針對體力不好的部分,醫師也教覺妙法師,可做「甩手運動」來健身。張其軒醫師邊教邊笑談自己的父親,也是禮佛後,用甩手功來健身,保持氣血順暢。

來到下一家,八十五歲林高阿嬤,已經站在門口等著人醫團隊到來,見到張醫師滿臉笑容打招呼。張醫師一句:「一年一年來,都沒變。」讚美阿嬤頭髮妝梳亮麗,更是讓阿嬤燦笑如花開。健康的老人家,應驗古語「會走會跑,卡贏黃金萬斗」,可以四處串門子的林高阿嬤雖有病痛,依然心態健康。

引導志工潘銘昌及蔡秀枝,途中見到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民國四十到五十年間在平溪鄉成長的潘銘昌,因而認識很多街坊鄰居,見到古早厝邊就親切交談,並以「平溪媳婦」介紹妻子蔡秀枝。銘昌深感隨著慈濟人醫會回鄉行善,一舉數得。

只見林黃阿嬤,在張醫師的手上畫兩隻鳥,張醫師說:「阿姨的手藝很巧,兩年前用稻草做了一隻小鳥送給我,拿回去插在花瓶裡。」去年12月來的時候,好像跌倒很虛弱,今天氣色好很多。張其軒醫師伸出手讓林黃阿嬤畫畫,肯定長者的手藝;長者也肯定醫師的關懷,互相信賴的舉動,讓人看見兩年多來融洽的溫馨醫病情。對眾人的讚譽,張醫師認為,「我們真的很幸福、多做一些、多奉獻一點,畢竟施比受有福,有福就多做一點。」

◎延伸有溫度的愛

回到平溪活動中心,八十四歲的楊王阿嬤,等著要領中藥。她今天其實是想要來看眼科,眼睛乾乾會刺痛,剛好眼科休診。志工奉上茶飲及點心,讓尚未吃早餐,起早排第一個等候看診的楊王阿嬤,能溫飽再繼續等藥,「愛」可以時時保有溫度的。

第一次參加平溪義診居家照護員郭淑治,目前在公共托老中心工作。曾經在幼稚園上班,因少子化而轉入做照顧老人長照區塊,分享跟著村長居關往診線的醫護團隊,一起關懷的心得。看到一戶獨居又中風的長者家,她憑著自己的本職學能,關心著室內衛生及室外的環境,一看到門口有一桶水,裡面還有孑孓游動,一個動作就是「倒水」避免蚊子孳生,減少登革熱危害。

因為沈士雄醫師曾經到公共托老中心去義診,淑治隔週去淡水馬偕上安寧療護的兩天課程,再次遇到沈醫師。兩人同桌用餐,接受沈醫師的邀約,才有參與平溪義診的機會。她曾經在萬芳護理之家工作十年,在托老中心居家照護也已有六年工作經驗。工作穩定心情又好,將每一位長者當成貴人,可以照見自己將來老的樣子。把握邀約,積極參與,開朗的淑治,樂於付出與分享。

◎ 由識轉智成就大愛

「老人家記憶退化,不是故意找麻煩。」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分享配合新北市衛生局的瑞齡學堂失智關懷,為了幫助家屬對「失智」、「長照」等有所認知,所以特別安排一部分團隊成員,在活動中心三樓圖書館,舉辦家屬座談會。今天參與的二十多位家屬也成立了群組,正確認識「失智照護」及「長照支援」,避開家屬間的矛盾以及衝突。只要平溪衛生所主任,發現疑似個案,就預約排定到臺北慈濟醫院做檢測,快速通關,一次到位心腦篩檢、電腦斷層檢驗、心理師確診,做進一步的關懷且長期追蹤。李醫師期待年輕生力軍,持續對平溪長輩,關心不間斷。

第三次參加義診的臨床心理師陳基榮,在街上碰到曾經參與檢測的長者仍然認得他,感受長者重新活絡起來,參加義診是有意義的;不但做到應該做的事,更看到成功幫助長者,也看到自己的成長。

居服員柯鳳娥,雖非醫護人員,卻是位領有專業執照的居家服務員,提到第一次接案子,要幫一位九十幾歲的老阿公洗澡。前一天想很多,怕會有什麼狀況。結果當天阿公輕聲的一句:「要不是生病,我哪會需要你來幫我洗澡?」原來不只自己緊張,其實對方也很緊張。有體悟後,轉而問阿公「你有女兒嗎?」「有,一個」,「那將來我就是你的第二個女兒,以後你也是我的堂上佛。」阿公清洗後的笑容,就是舒適沐浴後得到安樂。

看老人家開心,自己用心做,就會有感受,有愛的溫度。照護長者眉眉角角注意細項繁多且重要,扮演好小小螺絲釘的角色,最重要的是「陪伴」與「聊天」及「傾聽他們說心事」。因為義診的連結,施者與受者結下好緣,各得喜樂。

圖左 :留在平溪活動中心駐診的邱偉源中醫師(左),親切地為長者服務。[攝影者:林世欽]
圖右 :後勤志工同心協力為「行動醫療服務」運送資材和場布。[攝影者:林世欽]

圖左 :人醫會隊長張治球中醫師愛的叮嚀,鼓勵大家一起投入發好願,不光只是想還要行動,用動作來加深印象。[攝影者:李懿招]
圖右 :人醫團隊分成不同路線,在純樸山城穿街走巷去關心長者;山間繁花盛開,枝葉繁茂,與團隊心心念念長者的健康,相映成動人畫面。[攝影者:李懿招]

圖左 :張其軒醫師肯定長者的手藝,長者也肯定醫師的關懷,互相信賴的舉動,讓人看見融洽的溫馨醫病情。[攝影者:李懿招]
圖右 :十分成安宮駐點,社區志工前往老街店家關懷長者。[攝影者:賴麗惠]

圖左 :駐點十分成安宮,汪津樑中醫師與團隊為鄉親服務。[攝影者:賴麗惠]
圖右 :居關往診村長線團隊分工關懷長者,第一次參加平溪義診的郭淑治(圖右二)法喜充滿。[攝影者:林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