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福慧長者環保站 有說有笑

福慧長者環保站 有說有笑

E-mail 列印
清涼的微風吹進印尼北雅加達卡布新村環保站,裡頭有二十五位慈濟志工及附近的居民,他們熱絡地聊天,如同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滔滔不絕地討論許多話題。

◎晚年的幸福 環保又造福

「平日的活動不多,一周內參加 幾次體操,其餘時間都在家裡看電視及睡覺,而且睡太多了,所以很難入眠,無聊時就進進出出房間。」六十八歲的林金梅,坐在椅子上,一邊撕掉回收紙張,一邊和身旁志工分享過去的日子。七十六歲的李玉英與林金梅同感深受,很高興地表示,「孫子都長大了,不用顧孫子了。」

雖然與家人同住,但孩子及孫子在白天都有各自的活動,長者在家裡難免會覺得無聊,所以當聽到「福慧長者」的活動時,他們如同收到參加宴會的邀請,感到好奇及有那麼一點點的興奮。

卡布新村環保站成為歡樂宴會聚集地,長者在裡頭有說有笑,與過去在家裡孤獨地看電視成為強烈的對比。「在這裡有很多朋友,可以聊天,手在動、身體也有在動。回家時感到身體很輕鬆,而且累了就比較好睡覺。」李玉英歡喜說道。

環保宴會上常出現許多「菜肴」,如:紙張、寶特瓶、鋁罐等,長者不排斥這些回收物,反而如同遇到新玩具一樣。「如果放著不管,這些東西都稱為垃圾。但是如果好好分類,就稱為回收物,可以用來幫助人。」李玉英趁著身體還健朗,很感恩有更多正面的事情做。

◎「福慧長者」 有福氣之人

「福慧長者」活動的發起人陳芋伶,就在家裡附近的社區推動環保。其實剛開始她仍猶豫不決,因為卡布新村屬雅加達高級住宅區,居民大多是富貴人家,邀請他們來做資源分類,談何容易?過程中,她的確也面臨許多困難。

開始她在自己的住宅區附近,挨家挨戶邀約人來做環保,但總是被拒在門外,有人直接說「不」,有人揮手拒絕,沒有一個人願意。這對她來說,這樣的募心比募款還難,但因為想到證嚴上人年紀已大,總是提醒大家要做環保救地球,所以陳芋伶堅決不放棄。

因為推行的方法不見成效,陳芋伶與其他北雅加達志工改換另一種方式,開始在慈濟園區的齋堂向來用餐的民眾「說環保」。這些民眾多數是卡布新村居民,有些是慈濟學校家長,有些是來參觀靜思堂的會眾,所以他們多多少少曾接觸過慈濟的理念。

雖然有些人會拒絕,但也有一部份人會接受,這也成為志工們訓練自己耐心的道場,有願就有力,後來終於成就了「福慧長者」活動。「他們在環保站不是來分類回收物,而是分類金寶及愛心,愛心照亮黑暗。」陳芋伶稱「福慧長者」,因為他們用雙手來分享愛心,而不是爲了賺取利益。

◎社區動起來 來拯救地球

一傳一,十傳十,越來越多人知曉「福慧長者」的訊息。陳芋伶的好朋友黃彩蘋,也在家附近的早操社推動,「我向朋友們介紹,說不定有人願意,沒想到真的有人感興趣。」她興奮地說道。

開始有一、兩個人詢問環保站地點及活動時間,因為卡布新村地區很大,而環保站卻位於卡布新村的最北部,遙遠的距離成為長者們參與環保的一大障礙。但志工並沒有放棄,一群會開車的志工自動組成「福慧車隊」,有六部車及司機,他們願意接送長者來回環保站,解決長者的交通問題。「上人說有願就有力,非常感恩有許多善知識互相支持。」陳芋伶說道。

「接送這些阿嬤們,對我來說不成問題,我反而覺得很歡喜,因為可以感染到她們的熱情。」黃彩蘋於4月16日當天已經來回兩次接送長者,「在這裡是在付出及分享,所以覺得很歡喜。」

「希望這個活動能夠啓發志工們一起來推動環保,也希望有更多的環保點出現。」每個禮拜二邀請社區會眾來環保站,雖然還在初期推動的階段,但陳芋伶非常有信心,期待能夠推動社會大眾一起手牽手,來拯救生病的地球。

撰文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長者們露出歡喜的笑容,因為在環保站,他們能夠認識新朋友,也能夠為地球出一份力。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志工陳芋伶(右二)希望「福慧長者」活動,能夠讓附近的長者有惜福、造福的機會。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鄭麗香]

圖左 :李玉英(右)覺得在環保站付出是很正面的活動。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大家分類寶特瓶、紙張、罐子等。攝影者:Metta Wulandari[攝影者:鄭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