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引領環保風潮 從你我開始

引領環保風潮 從你我開始

E-mail 列印
在21世紀,環保課題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環保,從自己開始,讓各階層人士感受它的迫切性。

2019年3月13日,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迎來一輛遠從霹靂安順前來的「安順社區學院(Telu k Intan Community College)」巴士,三十四位在籍大專生在劉芷欣老師的帶領下,風塵僕僕從安順到教育站參訪。

◎不忘初心 善念延續

這是一場有別以往的參訪團,因為參訪者除了帶領老師以外,皆是友族學生。帶隊老師劉芷欣是一位畢業慈青,因為有感於環保的重要性,因此在去年底將環保參訪列入工作事項,繼而在開學時於學院發起參訪活動。

此前,她曾為了找尋適合參訪的地點而陷入膠著的窘境。為了讓參訪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她上網搜尋安順附近以及慈濟環保站相關的訊息,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帶出環保教育理念的,終於搜尋到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的資訊,通過電郵提出申請,而促成這次有意義的參訪。

「始終地球是大家的,怎樣都要出一份力來保護,就從我們小小的習慣開始。」劉芷欣道出對參訪團的期許。

◎環保蔬食 落實生活

來到環保站,一群大專生在慈濟志工的導覽下,從分類區到惜福區初步了解環保站的軟、硬體設施,爾後再移步到多功能的寬敞空間,聆聽志工們進一步的講解及說明。

「Selamat datang,selamat pagi ……」站長陳麗珠(慈崙)以半鹹不淡的馬來語,在大專生們一陣歡笑聲中掀開參訪的序幕。縱使自喻馬來語不流利,但為了分享環保站的日常作業,陳麗珠使出混身解數,硬著頭皮上陣。

她分享了環保站從無到有的因緣,也分享環保站老菩薩們的溫馨故事,最後更語重心長地說道:「Murid-murid,hari ini lu orang balik tidur punya masa,bantal kasi tinggi tinggi fikir,itu recyle penting tak?Boleh tak?」(同學們,今天您們回家睡覺時,把枕頭墊高想想,環保重要嗎?可不可以?)詼諧的形容詞使得大專生們爆笑之際,也接收了環保的訊息。

緊接著,志工黎玉梅(慮瑜)為大家分享《與地球共生息》。透過影片,不論是宣導減塑、或是勸導少肉多蔬的公益短片,都讓與會者看得津津有味,也有所體悟。

「您們知道我們都有兩個母親嗎?一個就是生我們的媽媽,另一個就是大地之母。現在,大地之母生病了,我們要如何減緩她的病痛呢?答案就是環保和蔬食。」黎玉梅把握機會,藉著影片傳遞環保與素食正確的觀念及理念,希望與會的大專生們能吸收,進而落實在生活中。

◎分類資源 實作體驗

分享結束後,大專生們來到分類區參與環保資源分類的實作。「哎呦,這很難呢……」「看看,這是幾號的塑料……」「面紙可以回收嗎?」此起彼落的詢問聲,讓環保站充滿了朝氣。

陪伴在側的環保志工藉著實作,告知大專生們物品的回收性質,也把握機會教導該如何正確分類塑料製品。看似簡單的資源分類,在大專生眼中倒是變成了「不簡單的任務」。

參訪前,印裔學生莫漢(Mohan Raj A/L Selvarasan)所了解的環保就是把可以用的物品重複使用,殊不知親手分類後,才知道環保並不容易。「真的很難。但是環保是應該要做的,剛才我也看到影片,氣候真的變了很多,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多做環保。」說得一口流利華語的莫漢有感而發。

他不諱言無法一下子就改變,但期許自己慢慢做起。「可能週末就減少使用塑膠袋,還有雞肉就吃少一點,少喝罐裝飲料吧!」莫漢靦腆地說著。

無論是影片觀賞或實際分類,丹尼爾(Mohd Danial Fathi B. Mohammad)都專注其中,偶爾還把值得記錄的資料用手機翻拍以作參考。「據我所知,環保就是將回收而來的環保物重複使用,例如做出很有創意的藝術品;就好像寶特瓶,可以依據創意做出不同的作品。」

丹尼爾沒想到來這裡學了很多,也加深了環保知識。現在,他知道如何正確地區分塑料、紙張,還有玻璃。他尷尬地補充道:「之前喝了罐裝飲料都直接把它丟進垃圾桶,因為都不知道可以回收,現在不會了,我會將可以回收的資源收起來,再拿去環保。」

◎保護大地 自身做起

踏出第一步,為地球盡力,大專生們都開始「Say Yes」,而且更願意嘗試日後從自身做起,諾亞菲達(Noor Afirda Hafiza Binti Azhab)就是其一。

「想不到單是塑料瓶就有五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從一號到五號,而紙張就分為雜紙和黑白紙,在這之前,我覺得它們都一樣的。諾亞菲達分享,有時會看到滿地資源,並沒有人願意清理,有了環保站,就可以發揮它的功能,讓環境與住處都能時常保持整潔了。

「環保不能只靠一個人,只要我們做,或許就會影響到別人的加入,這就能影響整個社區的生態了。」諾亞菲達再次呼籲。

環保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族群的活動,而是全人類都該投入的運動。從環保零知識到滿載的環保知識,來自安順社區學院的學生們,在動手分類後找到應該做環保,以及保護大地之母的理由。只要一人一點力量,大地之母也就少了一分傷害!

【撰稿人:許(音包)玲】

圖左 :遠從霹靂安順來到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參訪的大專生,把握難得機緣與志工們合照留影。[攝影者:陳培玲]
圖右 :志工黎玉梅與眾分享《與地球共生息》的課題,希望在場的大專生們能把環保與素食的正確觀念落實在生活中。[攝影者:陳培玲]

圖左 :透過環保分類實作,大專生方了然原來環保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攝影者:陳培玲]
圖右 :莫漢不諱言無法一下子就改變生活習慣,但期許自己減少吃肉、少吃雞肉和少喝罐裝飲料,以減輕地球的負擔。[攝影者:陳培玲]

圖左 :諾亞菲達認為環保不能獨靠一人的力量,不只要自己動手做,也要帶動身邊的人一起投入。[攝影者:陳培玲]
圖右 :劉芷欣老師有感環保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藉著參訪讓學院的師生了解保護地球,人人有責。[攝影者:陳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