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竹筒歲月」翻轉人生

「竹筒歲月」翻轉人生

E-mail 列印
「我給妳竹筒,何時有一元、五元,就何時投入,幫助別人也祝福自己,相信有捨必有得。」多年來致力於「竹筒歲月」推廣的志工李麗華,4月28日雲嘉見習課與學員分享「竹筒歲月」翻轉人生的故事。

◎回朔過往 心 觸動而行動

長期推廣「竹筒歲月」的李麗華,與大家分享,實踐「竹筒歲月」不分貴賤、宗教、種族,大愛無國界。慈濟五十三年來,有五十七個國家的慈濟人,大愛足跡遍及九十七個國家,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並啟發其善心,共耕福田。

李麗華回顧四十周年慶時,回顧展主題「見證慈悲,深耕人文」,因承擔活動組,而回朔過去慈濟的錄影帶、書籍、舊法新知,「上人說,四十周年是慈濟第二輪開始,第二輪我們要重新回歸「竹筒歲月」的精神,朝這個方向前進。」

「蓋醫院,上人曾拒絕一位日本人兩億美金的捐贈,為了讓臺灣人民能有共耕福田的機會,雖募心募愛過程艱辛,但上人咬緊牙關,漟著淚水也要撐過。」回朔過去,用心閱讀建醫院的歷史,李麗華的心不斷被觸動。當下更能體會上人肩負沉重的使命與負擔,而有了前進的動力,開始認真推廣,有形的竹筒和無形的大愛就此展開。

李麗華以「布施得安樂」的真實例子與大家分享,有一會員,因先生往生,孩子就讀高中大學,經濟壓力重,而停止繳交功德款,但李麗華不放棄,「我給妳竹筒,何時有一元、五元,就何時投入,相信有捨必有得。」透過竹筒歲月,這位女士的心慢慢沉澱,最後找到適當的工作,收入穩定,竹筒給的功德款比當會員時所付還要多,心靈的富有,讓她走出人生的低潮期。

另一個案,全身有疾病,在大林慈院進進出出,開了九次刀,差一點喪命,和先生離婚後,找不到人生的目標,李麗華請她投竹筒,幫助別人也祝福自己,並鼓勵她看大愛臺,現在也受證成為委員,為人群付出,小小「竹筒歲月」翻轉她的人生。

◎福盡業現 眾生共業

「你的父母怎麼生下你,你無從選擇,但是要做慈濟,你可以自己決定。」李麗華以大愛臺節目「回眸來時路」,上人對三義茶園負責人陳忠厚說過的這段話,勉勵見習課學員,做慈濟可以自己決定,能付出是一種幸福。

陳忠厚用生命做慈濟事,源自於九二一大地震,上人給他的震撼教育,令他感動不已,當時的他,震後也成為嚴重的受災戶,所有的房子全倒,房屋倒塌仍需貸款,三個孩子正值大學及高中,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沒有心思做慈濟事,因而起退轉心。

上人到臺中勘災,在臺中分會會客室,對著陳忠厚師兄說,「這幾年你做慈濟事很用心,但為什麼今天會這樣,因埔里百年來沒有嚴重災害,你們都忘了再造福,當福盡時業就現,所以你今天必須跟著大家眾生共業。」

上人希望他記住《法華經》-方便品中,有句經文,「劫濁亂時,眾生垢重。」他心中明白,上人要告訴他在行菩薩道重任時,不能起退轉心,不能懈怠。上人又告訴他,「在科技上叫做基因,在佛法上叫做業重,你的父母怎麼樣生你,你無從選擇,但是如果要做慈濟,可以自己決定。」

上人鄭重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你生生世世要跟著我做慈濟,走不掉。」那天回到埔里後,陳忠厚告訴同修師姊,「我們不能哭,因為上人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生命中最艱苦的時候,但他還是希望我繼續做慈濟,走菩薩道,表示我們能在苦難之中度過,繼續走下去,絕不後悔。」

「陳忠厚一夕之間一無所有,留下一堆的負債,上人告訴他不能退要繼續造福,在苦難中,也能證菩提。」李麗華鼓勵在座的學員,上人指引正確方向,讓陳忠厚走過這麼大的劫難,咬緊牙關度過艱難的時期,而沒有退轉,是眾人學習的典範。

◎點滴善心 匯聚大愛

許多的故事,應證「竹筒歲月」可以翻轉人生,李麗華又與學員分享,在貴州原是一個貧脊苦難的地方,因慈濟改變當地的生活,為他們遷村蓋房子,土地由政府提供,慈濟給孩子獎助學金,讓孩童接受教育,幫他們脫貧,翻轉貧脊的人生,這都是因每個人一點點的力量匯聚而成。

印尼習經院八千名院童,慈濟志工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兩年後,他們自力更生,甚至在南亞大海嘯時,習經院的學生在慈濟長期的人文薰陶下,發心去當志工援助災民。八八風災慈濟為小林村災民蓋大愛屋,讓他們居住在平地,擁有安居樂業的生活。

最近全世界最窮的國家,東非三國因熱帶氣旋伊代,造成災民流離失所,大家發揮愛心,一塊磚3.3元就可以助他們重建家園。

「有因緣上見習課,凝聚這分愛,共同祈禱,讓他們早日走出苦難,眾生事,眾人共同付出,讓善與愛飛揚,善行共振。」李麗華最後期待在慈濟周年慶,上人的生日,大家一起讓災民脫離苦難,天下事眾人共同付出,把握每個可以植福的機會,人多力量大,福就大,將這份善的力量作為送給上人的生日禮物。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定居臺灣的年輕醫生張愷杰,八年前到慈濟大學念醫學系,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今天課程「竹筒歲月」的部分讓他特別感動,尤其是慈濟慈善志業從五毛錢開始,人人發心立願,今日講師不斷鼓勵舊法新知,竹筒是一個很方便接引的法門。

「對貧窮的人,五毛錢或許也是一種負擔,但上人重點是更希望募大家的愛心,將愛心累積起來,這些對我而言是感動的。九二一地震,師伯屋子都倒了,但怎麼也沒想到師公上人拿了用信封包起來的現金,遞給陳忠厚師兄並祝福他,看到那一幕,真的很感動,看到上人的用心及貼心。」張凱杰希望在未來行醫中,能多和眾人結好緣,看診時對病人多點愛心,用心陪伴,發揮大愛,將所聽、所見、所聞落實於生活中。

從事火鍋店的甘貞朱,是慈濟二十多年的會員,參加四年的茶道課,讓原本煩躁的心,情緒無法控制的她,心逐漸平靜下來。因此願意參加見習課,了解更多慈濟事。

今天講師李麗華分享陳忠厚,在最艱難的時刻,上人的關愛,讓她回想起,多年前曾因生病,經濟出問題,靠學校營養午餐救助。先生曾經要她中斷功德款,雖是每個月幾百元,卻是很重的負擔,但她都想辦法撐過去,「當下無所求,但發現最後福都回到自己身上,只要遇到關卡時,就有貴人出現。」

「今年參加見習後,還是有一些親人的阻礙,但一念心,我要感恩現在有能力幫助人,成為手心向下的人,真的是一塊錢不嫌少,只要有能力就有力量。」如同上人開示,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那一滴水,力量會合,永不乾枯,只要有心,點滴都是力量。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定居臺灣的年輕醫生張愷杰(左二),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今天課程「竹筒歲月」的部分讓他特別感動,尤其是慈濟慈善志業從五毛錢開始,人人發心立願,竹筒是一個很方便接引的法門。[攝影者:陳建穎]
圖右 :甘貞朱(左二)多年前曾因生病,經濟出問題,靠學校營養午餐救助。先生曾經要她中斷功德款,雖是每個月幾百元,卻是很重的負擔,但她都想辦法撐過去,「當下無所求,但發現最後福都回到自己身上,只要遇到關卡時,就有貴人出現。」[攝影者:陳建穎]
圖左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那一滴水,力量會合,永不乾枯,只要有心,點滴都是力量。[攝影者:陳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