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駐約旦代表 共襄盛舉發放

駐約旦代表 共襄盛舉發放

E-mail 列印
約旦齋戒月的第一場發放,在阿卡巴省北部的AI-Thaghrahg沙格拉貝都因部落,沙格拉小學展開。慈濟志工結合臺灣駐約旦代表處、臺灣家扶,及臺灣僑界共襄盛舉。臺灣駐約旦代表處準備醫療物資,慈濟志工提供 大米、糖、油、茶葉、扁豆、芝麻醬、椰棗,再加上傑展公司致贈的衣服,為貝都因部落獻上深深的祝福。

◎十七年 持續關懷沙格拉

2019年5月3日清晨六點,阿巴西亞帳篷內升起溫暖的炭火,貝都因家族煮著開水,調配著茴香咖啡,及熱呼呼甜滋滋的茶水,招待志工團隊。此時千呼萬喚晨曦甫升起,瞬間隱於烏雲,期待它撥雲見日,終究難以如眾所願,直到早餐時刻始撥雲見日。

在帳篷外一張小圓桌擺上烤餅,以及多種自然原味的棗子等果醬,志工共享別有風味的阿拉伯式早餐。餐後,與阿巴西亞部落的朋友,在清真寺前相互祝福後,與他們暫別。看似前往不同之地,但土地與人一直都在此處相連著,貝都因族人與慈濟人的心靈也是緊緊相繫著。

一行人往第一個發放地點,Aqaba阿卡巴省北部的AI-Thaghrahg沙格拉貝都因部落。往沙格拉途中,沿途千年古蹟蒙著一層神秘面紗,豐碩懾人的風土自然地貌,經由陳秋華的導覽,讓人生出思古幽情。沿著沙漠公路前行,沿路風沙滾滾,領頭羊在黃沙中,引領著羊群穿梭其間覓食。

阿卡巴(Aqaba)省位於約旦南部,緊鄰紅海的阿卡巴省自古以來是連接亞洲、非洲,與歐洲的重要交通要道,它所擁有的山丘、沙漠,與海洋之地貌,組合成了豐富多變化的自然景觀,而位於阿卡巴省北部的AI-Thaghrahg沙格拉貝都因部落,是位於黃土沙漠丘陵的半山腰。此地約四十年前還是森林和麥苗扶疏,早期的河川森林如今已成黃沙,在此生活的貝都因人,只能等待老天在黃土沙漠雨季來臨後能種植小麥。

2002年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與志工,在阿巴西亞進行齋戒月的麵粉發放時,有一慈善組織告知AI-Thaghrahg沙格拉,也是一個很需要幫助的區域,從那刻起就開始進行物資發放。

過去十六年來,政府也陸續將帳篷改建成水泥房,並蓋了學校,也將周邊設備建立得很好,但遺憾的是,生活品質一直無法提高。十六年前當時結識的年輕人,如今也已變成老人。到了冬天環境益發艱钜,更是需要充足的物資,來度過嚴寒的氣候。志工誠摯期盼,今年能給予足夠的雨水,來充足明年的糧食。

車子進入沙格拉小學發放點,遠遠便看到AI-Thaghrahg沙格拉的聯絡人Mr.Eid Juma'a Almanaja,已經在等待慈濟志工。十七年來的珍貴友誼,從一個貝都因人親切的大大擁抱可以感受到。

◎把臺灣帶向世界

今日齋戒月的第一場發放,中華民國駐約旦代表買睿明與夫人翁玉珠、代表處同仁,與家扶中心駐約旦兩位員工,總共有二十人搭乘小巴,與臺灣的齋戒月發放團隊,在沙格拉小學會合。駐約旦代表買睿明說:「慈濟在這邊,辛勤地耕耘了這麼久,我們覺得很感動,願意來共襄盛舉,希望透過相互的關懷,把臺灣帶向世界。」

在發放前,志工在另個帳篷區準備氣球;在沙格拉小學,志工準備糖果、蛋糕、飲料,邀臺灣駐約旦代表處買睿明、夫人翁玉珠,與慈濟志工一起和孩子互動。翁玉珠隨著先生派駐紐約、印尼等地,也曾於派駐在印尼時,隨著印尼慈濟分會到各個地點關懷,對慈濟已不陌生,也有了更深入的觀察。

翁玉珠與居民互動時,發現有的居民因為貧窮,沒有能力買鞋,因而腳是乾裂的,翁玉珠說:「有點心疼,真的有點心疼,希望除了服飾、食物,鞋子上面我們可以協助一下,我會幫他們注意一下。」

發放開始,首先由約旦代表處致贈五十八戶醫療用品,接著再每人領取三個印有慈濟Logo的塑膠袋領取物資。領了醫療用品包,提著三袋滿滿的物資而歸。這場發放在慈濟志工、臺灣駐約旦代表處、臺灣駐約旦家扶中心,與僑界一起總動員,讓這些貧困的貝都因人有了燦爛的笑容。

◎阿巴西亞帳篷區發放

離開沙格拉部落,志工團隊回到昨晚住宿的阿巴西亞部落發放。在途中的山谷間擺上了桌子,以及豐富的食物。寂寂荒漠,氣候和風沙雕刻出的巨大岩石,成群老鷹遨翔空中,自成絕美風景。在此用午餐,志工與沙漠交融著古今豐富人文內涵,是難得的體驗。

餐後,趕往阿巴西亞帳篷區,陳秋華與他們互動多年,能用簡單的阿拉伯語與孩子打招呼;而原本見到陌生人會害羞的孩子們,經過昨天的相處,今天顯得大方許多,比起其他貝都因帳篷區,這裡的孩子更顯得質樸。

三十八戶貝都因照顧戶,在本土志工的協助下,興奮地用塑膠袋,領走了齋戒月所需的食品。大愛臺記者許斐莉表示,在發放現場,看到慈濟志工把塑膠袋,發給當地的村民,看起來好像有一點不環保,但是其實對這些村民來講,塑膠袋帶回家之後,可以把衣服裝在裡面,一方面可以防止受潮,另外一方面可以防塵,其實作用是非常多的。

因為地處偏遠,比起其他貝都因人,這邊更顯得生活不易,既無法耕種又沒有觀光價值,他們又不願意離開世代居住,老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原本有綠油油的草地已不復見,放牧更顯得困難。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傷害,由遠在地球這一端的貝都因人先受其害,因此陳秋華特別多準備五十公斤的麵粉。由安曼買麵粉,反而比當地採買貴,因時制宜在本地購買,節省更多的十方善款。

2009年,陳秋華由AI-Thaghrahg的聯絡人Eid Juma'a Almanaja, 拿竹筒向小朋友解釋竹筒的意涵。也提到:「希望有一天能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一個人。」今天村長則用感恩的心情,回饋慈濟志工竹筒。跨越種族與宗教的愛,在約旦的荒漠上漸漸綻放出友誼的花朵。(資料提供 林玲悧、王謹)

圖左 :約旦齋戒月的第一場發放,在阿卡巴省北部的AI-Thaghrahg沙格拉貝都因部落,沙格拉小學展開。[攝影者:曾美姬]
圖右 :發放物資準備就緒之前,孩子乖巧地在一旁靜靜等候。[攝影者:曾美姬]

圖左 :駐約旦代表買睿明(前)表示,慈濟在這邊辛勤地耕耘了這麼久,覺得很感動,願意來共襄盛舉,希望透過相互的關懷,把臺灣帶向世界。[攝影者:王瑾]
圖右 :駐約旦代表處買睿明的夫人翁玉珠,與居民互動時,發現有的居民因為貧窮,沒有能力買鞋,因而腳是乾裂的,非常心疼。[攝影者:王瑾]

圖左 :下午在阿巴西亞帳篷區,阿比爾(慈愛,左一)向貝都因部落族人說明發放事宜。[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陳秋華猶如慈父般,與阿巴西亞帳篷區的小朋友們開心互動。[攝影者:王瑾]

圖左 :雖然語言不通,慈濟志工總能用各種方式與孩子交流。[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志工恭敬地給予三十八戶貝都因人,齋戒月所需的食品。[攝影者:王瑾]
圖左 :村長用感恩的心情,回饋慈濟志工竹筒。[攝影者:曾美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