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非洲 非洲 莫國義診醫療團隊 下鄉家訪

莫國義診醫療團隊 下鄉家訪

E-mail 列印
在莫三比克的先遣醫療團隊,於5月18日前往隔天將舉辦義診的會場堤卡中學,沿途歷經一個半小時車程約二十七公里,道路上遭大水沖毀的情形,及陸地大樹遭大風颳倒的情狀,明顯可見。

當抵達時,熱情的莫三比克本 土志工主動與團員合掌、握手,甚至擁抱致意,好像見到久未謀面的家人,興奮至極。

◎穿志工背心 主動付出

來到堤卡中學現場,一群本土志工穿著整齊的志工背心,正在搭鷹架和帳棚,他們以年輕人居多,做事殷勤、幹練,似乎已駕輕就熟。

本土志工貝拉Manuel在現場協助英文翻譯。他在莫三比克受教育再到辛巴威讀大學,學了二年的英文。當志工之前,他在一家國際性的機構上班,負責園藝工作,後來這家公司遷回國,他同時也失去了工作。

這次的伊代,他的父親和朋友都在這次氣旋中受害,自己的房子也受損,所以當慈濟基金會來到貝拉時,他決定,加入志工行列。他說:「岱霖師姊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愛與互助,我很感恩慈濟來發放物資、建築工具包、還有文具和書包等等給孩子。」

Manuel也參加文具和其他物資的發放,因為看到慈濟志工對自己的家鄉如此愛護。因為當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幫助自己的家人,後來連他的二位兄弟和妹妹也來參加志工。「我對自己說,無論如何一定要加入慈濟團體,因為它幫助我們太多太多了!」

◎場勘場地外 下鄉家訪

先遣醫療團隊由葉添浩醫師帶領,了解義診動線,另一組成員到附近的鄉間家訪。當志工一走進村內,看到居民João正拿著不久前慈濟發放給他們的建築工具,在蓋自己的房子,他主動告訴志工,有了工具,工作進行得很快速,6米長5米寬的面積,兩週就可以完成。他說:「如果沒有慈濟,遇到這樣的水災,真的會無可奈何!」

居民在水災後重建的房子,因為沒有錢,多半還是以泥沙擠壓泥磚為牆,比較好的,他們會拿泥磚過火烘過,但是硬度還是不夠,萬一再淹水,房子又會垮下來,但他們也只能將就?

趁著浴佛彩排的當下,葉添浩醫師帶領三人醫療團隊,前往貝拉拉梅高村往診。穿著白色小黑點的小學老師Jose,臨時充當團隊的葡萄牙語翻譯。看到醫師來,婦人們主動將孩子帶出門外。一個五個月大的女嬰營養不良,流著鼻涕,還會咳嗽幾聲,類似感冒症狀;另外一位一歲的孩子頭上,塗著一坨坨白色的牙膏,醫療團隊初步診斷是毛囊炎。 林玉英醫師見狀,不僅為醫療缺乏的莫國居民感到惋惜,也慶幸自己來到被需要的國度義診。

沿途又見到一位六歲的女孩,雙腳底龜裂已有三年,以致後腳跟滲血;幼童破舊上衣露出突出的肚臍,林玉英醫師不由自主地伸出纖細的手指,壓著突出的肚臍,初步診斷是臍疝氣。另外遇到一位老太太雙眼僅能見光及黑影,據說從小即弱視,目前兩眼鞏膜模糊發白,之前其他醫療團曾給予他消炎眼藥水,葉醫師又拿給她一瓶人工淚液,請她早晚滴用,至少讓雙眼舒適些。

一位十九歲的男性,右腳背約有五十元硬幣大小的潰瘍,導致右腳掌水腫,葉添浩醫師現場為他清創並包紮傷口,請他兩天後到義診現場換藥。葉醫師從5月12日抵達貝拉後,除了場勘義診場地以外,在大團還沒到前,他就帶著僅有的一、兩位醫療團下鄉往診,並將案例提出,作為即將到來的醫療團隊參考。

◎義診醫療團 了解病苦

二十六人的義診醫療團於下午三點多抵達,原本計畫由黃思賢帶領院長、副院長去拜訪貝拉中央醫院,但臨時延期,所以大團把握短暫的時間,到離飯店不遠處的帳篷區家訪。

這些帳篷是由世界NGO團體提供給災民使用,包括美、英、摩洛哥和中國等國家。許多居民一無所有,僅靠發放得來的零星食物,在帳篷區旁燒柴燃火煮食過一餐。餐風露宿的日子,自己或孩子身體有病,也無法就醫。

進入帳篷區,一位鄉親雙腳滿布白癬,趙有誠院長和簡守信院長立即蹲下來為他做簡單檢查,再安排時間回來往診。 走到另外一個帳篷前,林欣榮院長看到一位先生雙腳浮腫,連忙蹲下來,了解病情。林院長說:「看他眼皮並沒有水腫,所以應該不是腎臟的問題,可能是沒有走動,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寄生蟲塞住他的淋巴,造成浮腫。」林院長請他起來走一下,還是可以走,因此先登記下來,回過頭來再帶器材來檢查。

有個小嬰兒出生才四個月,但因為媽媽拉肚子,全身酸痛,沒有奶水給嬰兒吃。花蓮慈院的陳寶珠醫師很不捨,建議可以給媽媽抗生素,但是媽媽沒有奶水,只餵嬰兒稀飯;只有四個月的嬰兒,不可能四個小時餵一次,所以陳醫師一直詢問當地是否有超級市場,可以買到奶粉,於往診的時候帶去給媽媽,補充給孩子營養。

◎為四場義診 做好準備

莫三比克全國三千多萬人口當中,只有四百八十九位醫師,醫療資源、環境的欠缺,又加上這次的氣旋,傳染病四起,此次臺灣醫療團隊準備十一箱多的藥材,分四場義診使用。

領隊趙有誠院長表示,因為非洲公共衛生的條件,流行病毒和在臺灣、以及過去在東南亞義診的狀況差別很大。這裡有很多寄生蟲,在臺灣不一定碰得到的如瘧疾、象皮腫,「有一些不是我們一下子就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他們真的需要長期的關懷。」

西藥部分,如抗生素、止痛藥、糖尿病、高血壓的藥、還有氣喘,就是他們第一時間沒有服用,會有立即危險的藥物,都在當地採買,從臺灣帶來的主要是中醫貼布、縫線、還有外科醫師需要做的小手術器材、中醫的醫材的針灸等等。這次中醫藥材的清單是花蓮慈濟醫院何宗融副院長準備的,共有九千多支針灸藥材,何副院長說:「原則上都有多備,應該足夠。」

這次的義診科別有外科、肝膽腸胃科、小兒科、牙科、和中醫,其中外科就有六位醫師、中醫師四位,其中吳森醫師是中西醫兼併。各科醫師利用晚餐過後,整理分類隔天要義診的醫藥箱,同時了解明天浴佛和義診流程與動線,做最完善的準備。

圖左 :幾天前已到住處診療的個案,得知其生活困苦,醫療團隊送來生活必需品,並為其唱〈無量壽佛〉祝福她早日康復。[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小學老師Jose(右),臨時充當團隊的葡萄牙語翻譯,陪同團隊前往貝拉拉梅高村診療,適時轉達醫療團隊的衛生教育與建議[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先遣團隊抵達時,熱情的莫三比克本土志工,主動與團員合掌、握手,甚至擁抱致意,好像見到久未謀面家人的到來。[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貝拉本土志工Manuel(右)在現場協助英文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因為他發現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幫助自己的家人,後來連二位兄弟和妹妹也加志工行列。[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居民João正拿著不久前慈濟發放的建築工具,在蓋自己的房子,他主動告訴志工,有了工具,工作進行得很快速。[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醫療三人組,為發現更多個案與接下來幾天的義診宣導,團隊透過搭車、步行,甚至涉水深入社區。[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幽暗屋內居住著左膝蓋腫大的男性,葉添浩醫師運用手機手電筒光線照明,為其診察,並將建議醫療團隊再次往診,期望他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走到另外一個帳篷前,簡守信院長和林欣榮院長(右)看到一位先生雙腳浮腫,連忙蹲下來,了解病情。[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趙有誠院長看到小男孩翻轉角板走路,拿出手機拍攝下來,準備送回臺灣給醫療團隊研究,如何可以幫助他醫治。[攝影者: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