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重災拉梅高村 義診衛教並重

E-mail 列印
「與其給他們糖吃,倒不如教他們如何刷牙?」美國人醫會廖敬興醫師特別叮嚀,要讓拉梅高村村民建立牙齒保健的重要觀念,義診團也特別帶來大人和小孩各五百支的牙刷贈與他們,本土志工更在等待區,為村民實地作衛教教 學。

慈濟義診團5月20日往非洲索法拉省雅瑪郡拉梅高村的方向,準備第二天在拉梅高中學的義診。一路上,從莫三比克往辛巴威的主要道路,大水來的衝擊,道路崩塌的痕跡猶在,部分大水還未退,草原裡還有水窪,婦女們在湖裡洗衣,孩子戲水其間。

◎校長的期待 翻轉教育靠外援

拉梅高村正位於河流的轉彎處,大量水流匯聚於此,所以形成索法拉省淹水最嚴重的地區,外面的資源幾乎進不來。有一個家庭,就在這條道路上住了六天,完全靠河水及揀來的木材煮沸,度過那艱苦的日子。

義診團於義診開始前先進村訪查,村內大部分都是「新磚塊」砌成的房子,因舊房子已被大水溶成沙堆,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做泥磚重蓋,沒有能力的只好繼續住在帳篷區內,忍受高溫、悶熱的惡劣環境。雖然政府希望居民們趕快回家,但是大部分都仍回不了家,因為家還在低窪處淹水中。

本土志工馬塔(Marta)特別向大醫王介紹,被一張破蚊帳蓋住的一堆土沙,她說那是一個人的住家。馬塔哽咽回憶著:「2000年的時候,我的家也像這一家一樣,被大水淹沒了,我在樹上住了四天!」她從一無所有這樣一路走過來,所以堅持一定要帶醫師們來親身感受。

村內訪查完,大團再走訪到拉梅高小學。拉梅高小學是從拉梅高中的小學分離出來的,因為原來的學校有三千多人,且孩童們必須跨越大馬路上學,常發生不幸意外的事件,才在村子這邊另成立一所小學。

拉梅高小學剛成立不久,學生共有一千零九十位,資源非常缺乏,連校舍也是由每位學生每天從家裡扛來兩塊磚塊,再由七年級的「大學生」蓋成的教室;但有磚牆的教室也只是兩、三間,其餘的都是以茅草為頂。教室裡沒有課桌椅,當然老師也沒有黑板與講臺,校長的辦公地方,就設在自己家裡。

◎期待新校舍 能接受好的教育

一年級的孩童們就地而坐,看到一群身穿白衣的大醫王抵達,主動雙手合十說「感恩」,表示歡迎。蔡岱霖向大醫王說明:「上人希望幫這所學校援建,讓孩子有堅固的教室可以安心讀書,讀書的時間可以長一些。」

三十七歲、非常年輕的莎拉校長在這所學校已經九年了,她自己沒有生育孩子,在這麼困難的環境裡要辦好教育不容易,但她還是不願放棄,因為孩子的未來要靠教育翻轉。校長說:「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幫助這所學校援建,我相信孩子的教育會更有希望,我會非常高興!」

伊代氣旋淹水後,慈濟曾經在這所小學發放文具,孩子生平第一次拿到筆記本和彩色鉛筆,非常歡喜,期待校舍早一天蓋好,讓貧困的孩童有受好教育的機會。

蔡岱霖表示,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她舉例先生傅迪諾小時候也跟這群孩子一樣家境困難,後來是哥哥將他接到城市讀書,才一路繼續求學。2008年拿到博士學位時,還被政府嘉許為全國最年輕的博士,「所以翻轉教育非常重要,只要孩子能受好的教育,他就會有美好的未來!」

◎義診處女地 牙齒重好好保健

第二天在拉梅高中學義診的行程就要開始了,義診動線依照昨日的經驗,由本土志工先擺好桌椅,分成區域引導,讓老弱婦孺或重症者優先報到。現場並安排每一個定點、每一個關卡,都有穿背心的本土志工協助引導,讓整個義診場面井然有序。

在牙醫門診,一位年輕的本地學生理察(Richard)正拿著一副牙齒模型和一支牙刷,很有架勢地為鄉親作衛教。他雖然讀的是財經科系,但他認為將平常接受到的衛教知識,傳授給自己的鄉親,很有意義。

「牙醫在義診中,就是與各個國家的鄉親結好緣。」李彝邦醫師曾去過很多國家義診,在貧窮的莫三比克,民眾蛀牙的狀況並不嚴重,李醫師說:「非洲是我們義診的處女地,比較鄉下,沒有機會接受太多甜食,要好好衛教,教他們怎麼刷牙保健。」

也許是口耳相傳,今天來看牙醫及拔牙的人數增多了,夏毅然主任的病患是一個接一個,其中許多患者都是生平第一次看牙醫。此外,牙科有五位來自貝拉中央醫院(UCM)的牙醫師來協助看診,是這次義診的重要助力。他們為了省車資,有人甚至步行二個多小時來到飯店與義診團隊會合,義診完後,還要步行回去,愛護自己鄉親的心顯露無遺。

◎各科齊看診 病患一個接一個

同時,貝拉中央醫院亦派了三十位醫學生來協助翻譯。天主教大學貝拉分校UCM醫學生Samira說:「來做志工學習很多,有很多醫學常識和治療牙齒的流程以前從未遇過。」這次伊代氣旋,有很多人受到災難,生活很辛苦,Samira能夠來學習又能幫助自己人,感到很值得!

理察(Richard)雖然讀的不是醫科,但他認為讓國家進步有很多方法,分享經驗也是幫助人的一種。「像你們願意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幫助我們,實在非常高興與感謝!」理察(Richard)是弗朗西斯科(Francisco)的學長,兩個人一起來做志工,協助翻譯及引導病患動線。

外科一開診也是非常忙碌,新店慈院趙有誠院長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男性,但是胸部腫脹如女性。院長說:「這是內分泌出了問題,必須詳細做檢查。」林玉英醫師看診,小朋友發燒到攝氏39度的比例不少,快篩了十幾位都是因為瘧疾傳染病,必須儘快服藥治療。

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的診桌來了一位罹患淋病的病患,院長說:「他有一些白色的分泌物,必須服用三天的抗生素,如果三天後還沒好,就得趕快進醫院治療。」診斷完後,賴院長特別提醒他請另一半也要一起治療,病才會好得快。

中醫科的針灸從昨天開始,一直都有很多病患看診,鄭宜哲醫師很細心,每次針灸好一位病人,一定請病患四肢動一動,因為畢竟能舉起手、腳或是站立,以確保病患平安無事。

◎物資的發放 祝福來年好豐收

午後,針對約一百六十戶臨時白色帳棚區災民,進行建材農作包發放。本土志工合力將發放之鋁鍋、水桶、鋸子、鐵丁、鐵線、刀子、鐵搥、鉗子、鋤頭、圓鍬,玉米等六種種子包,花豆、玉米粉、白米各十公斤等十四種物資,搬下車排列好。

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和大愛臺總監葉樹姍分別來到發放區,希望送上一分最虔誠的祝福,當場受到本土志工熱烈的歡迎。在發放開始前,本土志工先進行愛灑互動,將慈濟精神傳遞出去,也送上愛與關懷。

一分祝福、一分祈願,當兩人雙手送上物資,也祝福他們早日脫離苦難,更由衷祝福村民來年好豐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圖左 :拉梅高小學的教室都因伊代氣旋而毀損,學生只能在臨時搭建的茅草屋裡上課。[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莎拉校長在這所學校已十九年,她沒有孩子。在這麼困難的環境裡要辦好教育不容易,但是她還是不願放棄,因為孩子的未來要靠教育翻轉。[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在現場一眼望去,每一個定點、每一個關卡都有穿背心的本土志工協助引導,讓整個義診的場面井然有序。[攝影者:張麗雲]
圖右 :本土志工合力將發放之鋁鍋、水桶、鋸子、鐵丁、鐵線、刀子、鐵搥、鉗子、鋤頭、圓鍬,玉米等六種種子包及花豆、玉米粉、白米各十公斤等十四種物資下車排列。[攝影者:張麗雲]

圖左 :牙醫門診,年輕的本地學生Richard(左)正拿著一副牙齒模型和一支牙刷,很有架勢地在為鄉親作衛教。[攝影者:張麗雲]
圖右 :中醫針灸科鄭宜哲醫師,對於來就診的居民,細心地診斷外,給予最適切的針灸診療。[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貝拉中央醫院(UCM),這次派了三十位醫學生協助翻譯,也派了多位醫師協助問診,是這次義診的重要助力。[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有了上次發放建材農作包的因緣,居民對慈濟不陌生,合掌「感恩」變成他們打招呼的方式。[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簡守信院長(中)及葉樹姍師姊(右)特別前來參與發放,希望能夠送上一份最虔誠的祝福。[攝影者: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