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下功夫搏感情 這兒是溫馨的家

下功夫搏感情 這兒是溫馨的家

E-mail 列印
「多少汗水砌成一道牆,多少苦心聚成一個家……一個人一點微薄力量,一條心圓了遙遠夢想,多盡力就能點亮多難的願望,讓我們像一家人一樣,來分享感動化解迷惘……也許你我故事不一樣,卻都在這被愛、被療傷……」這 首〈陽光眷念的地方〉歌詞,傳神地寫照了雲林縣東勢環保教育站。

東勢鄉是靠海不臨海,還有海風吹拂,鹽分不會太高的好地方,居民多以務農為主,民風淳樸,慈濟志工選擇此鄉設立環保教育站,一路從無到有,艱辛走過,因有志工陳秋卿的弟弟無償提供使用,圓了大家的願,從2014年開始整地,2017年12月成立啟用,在此每週一、週四進行夜間環保分類,這兒是道場也是療癒心靈的家。

◎互相護持 營造溫馨

每年5月、6月是臺灣的梅雨季節,有時候午後還會下起滂沱大雨,5月23日是個大好晴天,環保志工李錫霖、林宸瑋、黃竹南,分別在上午、下午,三人一起到褒忠鄉、四湖鄉載回資源,共載回四趟,這堆積如山的資源,好讓大家在夜間做分類。

夜間分類從六點至九點,許多志工下班後未用晚餐,直接到環保站為大地付出,他們來自元長、四湖、臺西、麥寮、東勢等五鄉;另外褒忠鄉的志工由黃彩雲開車再過來,並載來煮晚餐的食材,黃彩雲說:「這一頓晚餐,一定要做得週到,用食輪轉法輪來照顧大家的健康,才有體力做環保。」

分類告一段落後,黃彩雲先放下手邊工作,到廚房快速地又洗又切,煮出一大鍋香噴噴的咖哩南瓜麵;接著削一顆鳳梨不到四十秒鐘,即可擺盤上桌,這一把功夫真令人嘖嘖稱奇!由於志工喜歡吃她的煮的素食咖哩南瓜麵,都很期待週一、週四來做環保,品嘗好味道!

◎遇得貴人 翻轉人生

來分類的志工中,有中風人士、守寡的媽媽、離婚的大德、慈濟關懷的遊民、照顧戶,都一一被黃彩雲度出來。他們到環保站一邊做分類,一邊聆聽上人開示,用法用愛療傷、洗滌習氣,做環保改變心境,翻轉迷惘的人生,還能照顧大地。

黃彩雲不只教導分類,還帶給生活智慧。有一位慈濟照顧戶吳先生,小時候家境貧窮,國中畢業後曾到臺北縣一家磚窯廠做苦工,後來回到雲林,在家裡獨自一人,少有愉悅的心情,脾氣又不好,黃彩雲、蔡清森夫妻倆用「愛」與他互動。

起初,接引吳先生時,他的頭髮很長又很久沒洗,蔡清森用一支電動理髮器幫他理髮,竟然卡住,理不動!蔡清森仍用心為他理容,而黃彩雲也多次苦口婆心勸他戒菸,並告訴他:「要吃一餐飯都有困難,戒掉一包香菸的錢,就不會餓肚子,有吃飯才有體力做環保。」

黃彩雲載一車的環保志工中,吳先生是其中一位,平時黃彩雲夫婦與志工們都很照顧他,他受感化,將抽菸的手變成做分類的手,從做環保中戒菸,又在環保站吃素,吃得健康,漸漸改掉壞脾氣,因有環保站,他灰暗的人生變得明亮,做分類時常做得滿面春風,能聽到他的笑聲。

◎母子同心 力耕福田

老來,能與兒子手牽手來做環保,是環保志工許阿嬤最快樂的事!許阿嬤育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無法負擔家計;小兒子的身體也不健康;二兒子有智障,許多事無法自理,從出生八個月到現在四十一歲,雖然讓許阿嬤受盡折磨,但他來到環保站不吵不鬧,很喜歡一起分類。

「做農工很累,來做環保都不覺得累。」白天,許阿嬤到別人的田園做工,傍晚就帶著智障兒跟著黃彩雲來環保站一起做分類,「兒子只會做寶特瓶的工作,其他的事做不來,他能這樣,我就感到很欣慰了。」

許阿嬤所依靠的先生2012年往生,三個兒子又難以孝養她,黃彩雲勸她要為家人種福田,許阿嬤明了因緣果報,省吃儉用每月一家人共捐五百元,成為黃彩雲的會員。許阿嬤說:「感恩彩雲師姊很有心,我先生往生近七年,她載我們做環保五、六年了!幸好有這因緣、幸好有慈濟,讓我與智障兒才有發揮的空間。」

去年(2018年)5月,許阿嬤發生車禍,不幸被撞及胸部、撞斷左手臂,身體受重傷,讓她覺得,「這條命是撿到的,人生無常,要把握因緣做。」許阿嬤哽咽感恩黃彩雲度她出來,更感恩證嚴上人創造環保志業,讓她還能做有意義的事,做得歡喜。

◎及時行孝 沒有遺憾

一位來自臺中的志工范芬珠,本來在慈濟太平區做環保,她説很喜歡上人的法、很喜歡做環保。也因常聽上人開示,知道要「及時行孝」,於是不再執著己見,放下環保站的工作,回來四湖鄉照顧生病的公公。

照顧半年後,公公的身體好轉了,范芬珠經臺中師姊介紹,找到東勢環保教育站,她立即來環保站做她最愛的──分類,范芬珠說:「自己的身體也有病,我一定要把握時間做,人生不能空過。」

有環保可做,范芬珠不斷地感恩上人,說到哽咽:「上人那麼精進,做弟子不能怠慢,要把握因緣跟著上人的理念走,我會做到上人說的,做到不能做再說了。」照顧公公那半年期間,范芬珠得到家人的諒解,全家人高興,她自己也無遺憾。

◎用愛回饋 看見價值

在玻璃瓶區整理一堆玻璃瓶的志工李大德,小心翼翼地分類、裝袋;因玻璃瓶又重又多,來做之前,他先嘗試自己是否有能力?做過五次之後,終於自我肯定,發願承擔下來;所以環保站一整年重達五千九百公斤的玻璃瓶,都是由他包辦。

年輕時,太太丟下小孩離家,當人生最落寞時,李大德去看海想想未來的人生,垂頭喪氣徒步回家的路上,無意間踢到罐子而想通了,興起拾荒念頭,開始撿拾資源賣給古物商,努力賺取微薄的收入,不讓自己失意。

十幾年前,有次颱風天,造成一間廟宇的排水管阻塞,雨水洩入大殿,李大德爬上屋頂清理,不慎從屋頂上跌下摔斷左腳,當出院回到家中靜養時,發願要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做利益眾生的事。

「我以前家境不好,被人服務,六十一歲退休了,抱著感恩的心,我不敢說救地球,我只是用很小的力量回饋而已。」李大德把拾荒改為做環保付出,退休六年發揮良能,現在又引導一位中風人士分類玻璃瓶猶如讓他做復健,李大德為此感到高興,覺得自己過著有意義的人生。

從環保入門的黃彩雲正是北港和氣組長,高興地說:「要下功夫搏感情,我很愛他們!他們不來,我會很想念他們;若是我沒邀請他們來,他們也會想著環保站的事。」做環保不分年齡,做一次賺一次,多做多得,大家都很惜緣,環保站位於東勢鄉昌南村,屬於北港聯絡處行政區域,其他五個鄉的志工都很喜歡來。

全球暖化,氣候極端之時,在環保站,大家低頭彎腰做環保;而每次出去載回收,都宣導「清淨在源頭的方法、資源分類、垃圾不進站。」人人盡一分心力,希望減少世間災難;環保道場也是接引社區志工的家,大家彼此照顧慧命,一起成長,親如一家人。

圖左 :做一次賺一次,多做多得,每位志工都很惜緣,志工蔡清森(右)與環保志工都親如一家人。[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玻璃瓶分類區,志工小心翼翼按照玻璃瓶的顏色分類、裝袋;天氣再熱、數量再重,每次盡心盡力完成。[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做環保不分年齡、職業,志工蔡明廷從麥寮工業區下班,就直接來到環保站投入分類工作,做得歡喜。[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志工林秋子(中)從桃園下班後,趕到環保站,爬上成堆的回收物用耙子推平,方便志工分類;許阿嬤、慈濟的照顧戶,都樂在其中。[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志工們都做得很快樂,在此忘卻煩惱,還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做有意義的事,而感到歡喜。[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東勢環保教育站,是道場也是一個溫馨的家,李錫霖(左)、林宸瑋(中)、黃竹南(右)一起載回的資源,在大家的努力下幾乎都能「今日事今日畢」,很有效率。[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環保志工一邊做分類,一邊聆聽上人開示,用愛用法療傷、洗滌習氣,做環保改變心境,看見自己的價值。[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分類告一段落後,黃彩雲先放下手邊工作,到廚房快速地又洗又切,準備煮出一大鍋的咖哩南瓜麵,要來照顧大家的體力。[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志工范芬珠很愛上人,也愛做環保,因此要把握時間行孝、做環保,不讓自己的人生空過,所以每次到環保站,心情就會很快樂。[攝影者:張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