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感受被關愛的溫度 願帶動善漣漪

感受被關愛的溫度 願帶動善漣漪

E-mail 列印
「只見其大,不見其根」,慈濟走過五十三年,還不了解這團體到底在做什麼的人,誠如現任臺中市議員周永鴻所說,很多人跟他一樣。經過三天兩夜的「靜思生活營」的親自見聞,他知道「入寶山沒有空手回」。

◎感同身 受 被關愛的溫度

前臺中市政府民政局局長,現任臺中市議員周永鴻,從5月24日早上到臺中火車站搭車,車上一路歡樂不止、聽到分享不斷,自己也說出這一次來參加的因緣。

周永鴻來自單親家庭,這一次來,是來履行承諾。2018年原本已經答應要來,卻在出發前遇上媽媽往生而爽約,無暇分身延遲到今年才參加。提到媽媽的往生,周永鴻瞬間哽咽眼眶泛紅,一會兒後低下頭,再微微抬起來,便向志工們說聲:「抱歉!」

他不捨媽媽一個人扶養他和妹妹長大成人,並接受完整教育。往生前還臥病六年,精神、身體受盡折磨,陪伴到媽媽往生。他說:「這一生所留下的淚水之多,除了媽媽往生,也就是在這一次營隊了。」無論講師曾國藩於「大捨之愛」分享,「無語良師」的偉大;還有七十分鐘的「如常」影片,看見那麼多人「為善投入」付出無所求的身影,都觸動他內心的感動與激動而淚流滿面。

因為在任何一個角落,手沒有伸到的時候,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故事沒有講出來,一般人也不知道,甚至可能很多志工也不知道。周永鴻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看著他人流淚,也流下自己的眼淚。

志工去幫助別人,不是從自己的角度,而是從對方的角度。看到案例裡,需要長照的家庭有被照顧到,邊緣家庭、弱勢家庭或風險家庭都被照顧到。周永鴻從中了解,「慈濟的根是上人的願心、願力,上人把經文鋪成道路,讓慈濟人得以行走在菩薩道上。」

周永鴻說,這個很重要,像自己沒有讀過經文,但覺得很有道理,因為要實踐才有用,光會讀沒有用。讀經文就跟讀書一樣,光會讀聖賢書,不行聖賢事,出社會也不會用。「上人講得很有道理,把道路鋪好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行菩薩道,可是跟著做就對了;讀一百遍的經文都未必讀得懂,或是讀得懂、講得出來未必能夠實踐。」周永鴻說:「沒有體會、沒有理解、沒有實踐,就沒有辦法行菩薩道。」慶幸這一次學習到,經文已鋪於大道,「做」,就是在實行。

之前在外面看,以為慈濟只是有資源而已,不知道這麼不容易,上完課才發現慈濟不是有錢跟有資源,而是有人跟有心。每一個人都是資源,時間也是資源,智慧知識也是資源,金錢也是資源。周永鴻看到志工的布施、奉獻,很感動。「以後我也來做志工,也來帶學員。」有心,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幫助別人,也了解到做好事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飲水思源 謹記回饋

周永鴻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從產業一路到民政局長、進而參加市議員選舉,他說:「今天能事業順遂,光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還有很多社會人力資源的幫助。」他銘記在心,決不會忘了回饋。

媽媽生前篤信佛教,他不捨媽媽往生,發願茹素一年,希望更認識慈濟,與更多人一起做利益人群的事。課程三天兩夜,從功能組相見歡,香積、課務、生活茶水、行政協調、人文真善美等等,上臺揮手熱鬧全場。很多周永鴻認識的大老闆、醫院的院長、診所的所長、律師、到學校教授等,不分其社會背景,他們在指揮交通,分別在各功能歡喜付出。他說:「實在不容易,因為你們(志工)沒有分別心,在每一個點、每一個環節展現最專業的態度。」

「相較自己若來做志工,大概也不適合當講師,應該機動組最適合。」周永鴻舉例,志工沒有分別心,每一個人都可能捐出一萬、十萬,甚至更多;但是請一個志工來做也不用三萬,重點在這些人沒有分別心,只是換上慈濟制服後守住崗位,因此而感動。印證為什麼每次慈濟人,在社會上任何一個角落辦任何活動、或者服務苦難人,速度比別人快,這個原因他終於明白了。慈濟的組織,存在的全是因為上人的宏願跟精神感召,而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菁英,他們確實沒有分別心,跟著來的也不會有分別心,實在很獨特。

透過營隊串聯起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的核心,在於「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五十三年來不忘那一念「為佛教 為眾生」的初發心。周永鴻也期許自己能為社會邊緣人付出,進而以自己的力量影響更多人加入,讓善與愛起更大的漣漪。

圖左 :第一次參加慈濟靜思營隊的臺中市議員周永鴻說,於火車上自己這一次來參加的因緣,希望入寶山不空手回。[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周永鴻聆聽德昕師父述說主堂建築的風格及傳達的慈濟人文理念。[攝影者:簡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