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思營圓緣 感動行動再恒持

靜思營圓緣 感動行動再恒持

E-mail 列印
「2019年74期靜思生活營」在5月26日進入第三天課程。學員用過早膳後,隨即在工作人員帶領下,搭乘遊覽車前往慈濟人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巡禮,並參觀協力廠,了解精舍師父日常與參加圓緣活動。

◎ 不 受供養 研發產品自力耕生

花蓮的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學員精舍巡禮,老天爺送給大家一個大禮,白雲飄浮山間,微風送爽,走過協力廠、大殿、主堂、菜園等,一起聆聽精舍的故事。精舍師父分享從早期做手套、蠟燭、穀粉、香積飯到現在新創的菌草系列,無菌室的栽培「黃金蟲草」等,所有的努力都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

學員分組進入協力廠參觀,德偌師父引領學員參訪五穀粉的製作,他說:「協力廠是慈濟人的依靠,是救災食物的來源;這種地方,比起各位的事業,是小而美;產量不多,只能做一個月,休息一個月。」

慈濟協力廠,早年從人工到現在半自動,雖然費盡很多心思和人力,德偌師父特別強調:「協力廠出產的食品安全健康,請大家安心食用。」師父還舉五穀粉的沖泡為例,為什麼沒辦法跟外面一般的穀物粉沖泡即溶:「因為我們沒有加不需要的添加物,所以沒辦法隨時沖泡即溶。」

第一次來到靜思精舍的中醫師蕭畯科,很稱讚出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從零開始到磨粉,到機器代工實是不容易。研發專業是需要耐力和專業技術介入,有幸慈濟志工人才齊聚。蕭醫師看到粉間的薏仁、芡實、糙米等,他說:「都是中藥材中最常見的藥材,像即溶本來就是不好,食物要原色、原味,即便是醜,但它是天然本色。」說到自己,有一次請人代工中藥,為了要增加濃稠度,對方建議必須加塑化劑,但蕭醫師有所猶豫,不到一個月,塑化劑事件發生了,自己逃過一劫。

幾個月前才嫁到臺灣的新住民宋榮春,在福建已參與慈濟見習志工,把握到花蓮靜思精舍這難得的機會,報名參加靜思生活營。協力廠參觀過程中,讓她真正看見精舍克勤、克儉的精神。以前只是透過臺灣慈濟人到福建分享慈濟,今天她才親眼證實以前所聽聞的,聽到精舍師父娓娓道來協力廠創立之初的艱難,讓她好佩服。

剛成為人媳的她,暫時還不能像在娘家一樣,想去哪就去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經過這幾天的課程,她覺得可以從吃素開始,因為這是最不需要經過任何人允許就做得到的。還有購買精舍協力廠出產的產品,它是天然又多樣的,不只顧健康還可以護持師父,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呢!

◎ 會呼吸的建築 處處皆說法

隨著隊輔的陪伴,學員再往精舍巡禮,德昕師父首先介紹靜思精舍啟建,及主堂興建工程,德昕師父介紹留天井的目地,為的是需要陽光和空氣;主堂的四面牆,有三面可以接受自然通風,不必開空調,就能節能;主堂內沒有佛龕,只有一尊宇宙大覺者,是上人心目中的導師……,樸實的殿堂,卻有著滿滿的人文內涵。

朝山步道兩邊林立大樹,為人人守護大地、遮風避雨。「佛陀出生在樹下、成道在樹下、說法在樹下、最後涅槃還在樹下。」德昕師父問:「人出生第一個生命跡象是什麼?」有學員說,「是哭」;德昕師父說,「身不由己啊!」

德昕師父期許大家:「要把每一棵樹當菩薩,樹為我們守護大地、撐起頭上那一片天。」慈濟很像一棵大樹,庇蔭普天下的人,沒有說誰才可以來,只要願意的人都能來。

德昕師父比喻,「常住師父像樹根、慈濟人像樹幹、所有的葉子像會眾」,需要大家一起來,才能遮蔭普天下眾生。他引上人說的:「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但有時樹大會招風,也要了解是自然的現象。

德昕師父鼓勵大家:同樣一滴水,要滴到杯子很容易,能滴到大海就得看因緣,時間給大家很公平,沒有因為上人而增加,也沒有因為大家而減少,要懂得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就是智慧的抉擇。

退休老師袁哲瑜越聽越感動,精舍完全合乎綠建築,空調順暢,由下往上的對流,不願破壞大地,這是人要學習尊重大自然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參加三天兩夜的一大收穫。

回過頭來想想,常常為了貪圖眼前的享受方便,而忘記很多眾生還在苦難之中。精舍的一草一物,不是為了要裝飾,擺放在每個角落,而是有它的典故,甚至有它的歷史緣由。尤其建築物歷久彌新,陳述著歷史,值得深思,實是人生哲學、也是大自然的哲學。袁老師說:這是上人的睿智,一般凡夫俗子無法看得那麼透徹。

精舍人文走廊角落擺了一疊疊的竹筒,學員游依玲、李淑麗雙手合十的拿起竹筒裝入提袋,她們分享說:「家裡擺竹筒,全家都能參與,喜捨捐銅板很容易,小孫子也很歡喜投入,上人肩上扛著世界苦難人的重擔,實在很不捨,我們在日常中就可植福,何樂不為?」

學員們走到齋堂前空地,好奇地問著地上長條型的石板,在板與板的中間,長著翠綠的草。德守師父說:「這塊空地容易積水,造成困擾,後來整地,地下埋入石頭,利於滲水,地面在鋪石坂,這工法解決了以前積水的問題,讓土地透氣呼吸,更能滋養大地。」

空地上的頂部裸空,一根根的鐵架交錯著,學員望著望著,納悶其作為何用?「平時閒置時,可以做為綠化的景觀,花草樹木點綴其中,讓心沈澱,融入大自然。」德守師父分享著,場地不夠用時,把頂部拉上棚覆蓋,就成了室內空間。過年期間,擺上餐桌,成了接待全球慈濟人的大餐廳。」學員嘖嘖稱奇,讚嘆師父們將空間充分運用,用心愛大地。

◎ 慈濟不只有資源 是有人跟有心

三天兩夜,時間匆匆來到「圓緣」時刻。學員及所有工作人員盤坐主堂,開心地回顧三天來的活動身影及分享所見所聞的感動。

現任臺中市議員周永鴻,也是前任臺中市政府民政局局長,他說自己是來履行承諾的。去年答應紀邦杰醫師參加靜思生活營,卻在出發前遇上母親往生,無暇分身致延遲到今年才參加。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深知社會有些角落是政府的手也伸不到的,需要社會其他團體走進去。在電影《如常》中,看見慈濟人走入苦難,用生命交會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才發現自己對慈濟的印象是「只見其大,不見其根。」

靜思生活營的課程,周永鴻每每因感動而淚流滿面。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從他人的眼淚中,也流下自己的眼淚。他知道,慈濟的根是上人的願心、願力,上人把經文鋪成道路,讓慈濟人得以行走在菩薩道上。

周永鴻說,只要有心,就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幫助別人。也了解,做好事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另外,臺中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臟及胸腔影像科主任陳詩華在「大捨之愛」課堂上,看到慈濟醫學生對解剖檯上無語良師的尊重,讓她回想起十幾年前,自己解剖的那具阿嬤大體,不由升起一股愧疚與歉意!

「阿嬤,我感謝您。」她紅了眼眶,由衷地為阿嬤致上遲來的感恩。「靜思生活營的課程,如同一場生命的洗禮。」從榮總轉任臺中慈院,陳醫師在慈院兩年多來,見證志工做環保的喜樂以及醫療志工尊重、謙恭的身行典範。

陳詩華醫師說:「每天心臟病都快要發作,因為每堂課的講師都用自己的生命說故事。」平時只看公視與大愛臺。她說:「臺灣能有現在的穩定,志工的付出佔有重要因素。」也從工作人員身上體會到要有感恩心,因為每件事情都需要眾人的用心才能圓滿完成。

接著,福樂診所黃聰敏院長,也是臺中榮民總院埔里分院退休醫師。他分享自己長期關懷一位住山區的老婆婆,從她臥病在床到能下田種菜,「我每週都到山上去看她,需要食物我準備食物;需要藥品我也準備藥品;準備種子讓她種菜,她種得很開心。」

沒想到只是一次沒去看她,就得到她車禍意外往生的消息,讓他感慨人生的無常與個人力量的渺小,發願邀約更多人加入慈濟同行菩薩道。這也是他在成為慈濟人醫會多年後,一直沒有走入慈濟,而在今年決定培訓的原因。「我因何而來?」黃醫師在營隊學到很多,發願招募更多退休菩薩,也發願把學到的東西帶回社區。

◎ 莫忘那一年 莫忘那一念

聽了中區參加靜思生活營的學員分享,證嚴上人很感動。人人都很忙,人與人之間還可以商量等一下,時間卻沒有辦法商量,所以要把握時間。「生命也會老,所以要更認真把握時間,自己現在也是在把握時間,不敢浪費。」

上人讚歎黃聰敏醫師分享義診,人間多疾苦,病患出不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學員分享「只見慈濟之大,不見慈濟之根」,上人說,「慈濟人在臺灣五十三年,臺灣大大小小的事,哪一次沒有慈濟人投入去救災呢?」

許多人到現在還不知慈濟,讓上人很感慨!最近經常提醒慈濟人要「莫忘那一年」,也常對自己說「莫忘那一念」。五十三年前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苦難的人一個都沒有放棄,病苦的人也是一個個幫助,總是要把握時間盡心付出。」

佛法說千手千眼,一定要很多人來會合才能。只要想到那一念心堅定,不管哪個國家慈濟人回來,上人都會說,「你們要知道根與本,根本很重要,哪個國家的因緣如何開始,怎麼樣啟動,那個就是根本,叫做種子,福緣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上人說,慈濟跨過九十八個國家,是就地取材,有些是帶著慈濟的愛移民當地,名歸臺灣。「愛心沒有高低,不分大小;愛的力量不論貧富,大海點滴都是人人匯合起來的功德。」上人呼籲大家,「回來我們的家,一起為天下人付出。」

學員們經過靜思生活營三天的體驗,在他人的眼淚中,流下自己的眼淚中,省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將滿滿的感動,回到工作崗位和生活中。

圖左 :帶學員協力廠巡禮的德偌師父說,它是小而美的工廠;產量不多,只能做一個月,休息一個月。[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退休老師袁哲瑜越聽長住師父導覽越感動,他說精舍的一草一物,不是為了要裝飾,而是有它的典故,甚至有它歷史的緣由,來這裡接受教育痕值得。[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親和力極佳的德琨師父雖然輕鬆地敘述,從無到有的協力廠和研發多種產品間的過程,學員從師父的言談中,深深地感受到精舍當初的苦。[攝影者:林卉芊]
圖右 :來自福建,甫新婚的宋榮春(左一),覺得協力廠出產的產品,天然又多樣,不只顧健康還可以護持師父,一舉兩得的好事,令她笑得好開心。[攝影者:林卉芊]

圖左 :德昕師父與學員分享,為什麼要留天井?為的是良好的採光及空氣流通。[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福樂診所黃聰敏醫師是臺中榮民總院埔里分院退休醫師。從義診中,感慨人生無常與個人力量渺小,發願邀約更多人加入慈濟同行菩薩道。[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第一次來到靜思精舍的中醫師蕭畯科,很稱讚出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從零開始到磨粉,到機器代工實是不容易。[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現任臺中市議員周永鴻在三天課程中,從他人的眼淚中,也流下自己的眼淚,了解,做好事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攝影者:徐金生]
圖左 :臺中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臟及胸腔影像科主任陳詩華分享在「大捨之愛」課堂上,慈濟醫學生對解剖檯上無語良師的尊重,讓她懺悔自己當初對大體的愧疚感。[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