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永續傳承培育人才

永續傳承培育人才

E-mail 列印
德寋師父開示:「營隊叫『四合一』我們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有慈濟落地的地方,四合一的落實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

今天(2018/06/13)晨曦初乍,來自 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香港、澳洲、英國、德國、台灣、波多黎九個國家、四百三十二位學員,一早就以迅速、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走入三重志業園區講經堂,準備晨鐘起薰法香,並展開一連六天的「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

◎ 莫忘初心 甘願做
德寋師父說,每個進入慈濟的人,最初都是因為一個念頭,莫忘自己進入慈濟時的那個初心。德寋師父說明什麼是「初心」,「初」字拆開來是「衣」+「刀」,意思是「裁剪衣服的開始」。「初心」就是「未經裁剪的心」,不受後天環境侵染之前的那個開始,道家所說的「赤子之心」;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初心」。

來自北加州的學員廖瓊玉分享自己進入慈濟的因緣,當初是因為弟弟罹癌,自己又懷孕快生,沒有辦法回去看他。弟弟從生病到往生不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女兒在弟弟往生的隔天出生。

弟弟驟然離世的打擊,讓她深刻體會到世間的苦難真的是很苦,也讓她有如當頭棒喝覺醒,於是決定把因緣付出,在送走弟弟之後走入慈濟,讓當時心裡很苦的她感覺抓到了一根浮木。

「是我需要慈濟,這一路以來都沒有偏離自己的初心,做慈濟非常甘願。」瓊玉投入慈濟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很感恩自己過去生跟上人有緣,今生可以走入慈濟。

◎ 永續發展 宇宙觀

「全球正面臨三大問題—氣候變遷、衝突與戰爭、貧富差距。」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一語道出人類的危機,並說明國際NGO的永續承擔。

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必須為氣候變遷負起責任,全球風險已失去控制,這顆星球無法承受目前的負承載,地球只有一個,沒有其他備案星球。今天地球上的人都可能成為氣候難民、政治難民、經濟難民;唯有利己利人的環保、減塑、素食才能緩解現狀。

張效成副執行長亦闡釋「信願行」,慈濟行願半世紀,邁向永續,行菩薩道要有方法,承擔與傳承,就是要用上人的法,上人已將法華經鋪路,我們就要好好跟隨,身體力行。

每年約有1/3時間留在香港的林麗香,對於顏博文執行長談到:「地球只有一顆,沒有其他備案星球…」深深觸動她的心。於2003年即開始做環保的她,非常珍惜物命,期許自己亦能與慈濟環保永續經營,從回收到分類,進至環保產品,讓垃圾變黃金,也讓愛心清流繞全球。

來自香港的周玉蓮表示,對於NGO所提到「永續發展三大願景: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經濟成長」,對照慈濟志業四大八法的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皆在其中,讓人由衷信服於上人的宇宙觀。

◎ 適才適所 勇承擔

人才招募不易,如何讓願意投入的人,能夠適才適所,發揮長才,並且安住於工作與勤務當中。宗教處的呂宗翰、陳祖淞,以及志工林維揚與蔡雅純,一起為大家分享「識才愛才,誠情相伴」。

這四位剛剛完成東非莫三比克賑災,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除分享這一次在非洲賑災的經歷,更見證到當地民眾經過「伊代」風災之後,所遭受的苦難。

面對人少事多,在急難救助階段,同時要進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尤其是在地理遙遠,社會迥異於自己身處的環境,每一個人都得克服各種不同的難題。

謙說自己不是人才,因為承擔,讓自己有學習及成長的機會。他們表示,雖然慈濟成立時,沒有機會參與,但是藉由這次莫三比克賑災的因緣,讓他們有機會重溫基金會成立初期,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

◎ 人才培育 新血輪

佛教慈濟基金會,從1966年,三十位家庭主婦,三十支竹筒,每人日存五毛錢開始,胼手胝足一路走來,到如今已經屆滿五十三年。部分早期投入的志工,如今華髮漸增,甚至部分也已經逐漸凋零,為繼續傳承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志工團隊也亟待新血輪的投入。

雲林團隊老中青三代分享,資深如何鋪路打根基,中生代如何傳承,年輕人如何創新改變。
中生代的王勝聰說:「把慈濟看做一個大家庭,我們都相親相愛,就會護持這個家庭。要將內部環境提昇,蘊釀成為溫馨感覺。」

高雄團隊林維揚表示,年輕人喜愛自由,感覺很難接引,大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請他們去淨灘、推廣蔬食,讓他們藉由不同的活動,發揮專長。

新竹團隊吳妮霖分享,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有掌聲,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傷心難過、有挫折時,身邊有一群人一直在支持著,可以互相鼓勵,然後自己一直走下去。年輕人需要的是一份歸屬感和愛的擁抱,要堅信大家共同的信仰就是慈濟。

「以心輪轉法輪,用人脈傳法脈。」來自臺北三重地區的志工羅美珠表示,如何讓事事有人做,也能讓人人有事做,就要靠著身體力行落實協力組隊。

◎智慧法水潤心田

美國區的楊溢珍師姊這次聽到雲林團隊傳承分享很感動,回到社區後要積極推動。雲林團隊分享,雖然邀約年輕人加入很難,雲林團隊還是積極在社區推動,楊溢珍聽到真的很感動,雲林團隊在社區推動三階段傳承真的很重要,已經記錄下方式,未來也要跟著從積極邀約人間菩薩大招生,接著盡心去陪伴,再來要學會傳承放下。

新加坡的實業家窗口施秋妘聽到新竹區團隊分享,未來回到社區也要積極培育新人。施秋妘不只是實業家組的窗口,今年也參與培訓,聆聽到新竹區團隊分享,更了解資深要負責培育新人,中生代要來負責推動協調,任何的推動都不離開法脈宗門。回到社區要加快腳步接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

來自馬來西亞林瑞昱今年才33歲,他聽到北區團隊羅美珠分享如何帶人、帶心,未來社區事務推動要更注意自已的身教。林瑞昱分享,原來身教這麼重要,聽到羅美珠師姊以以身作則,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組隊的凝聚力就會開始發揮出來;組隊還會進行法親間的貼心關懷,更多貼心細膩的動作,就會讓人感到更溫暖,團隊也會發揮更大的功效。

羅美珠亦鼓勵大家積極承擔,並且用心的陪伴,藉由親自投入的身行,其實就是落實人才培育的最佳寫照。

圖左 :「以心輪轉法輪,用人脈傳法脈。」來自臺北三重地區的志工羅美珠(站立者)表示,如何讓事事有人做,也能讓人人有事做,就要靠著身體力行落實協力組隊。[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各國學員依序起立相見歡,來自不同國度有緣共聚一堂,大家揮手致意,全場揚起歡迎的掌聲。[攝影者:陳明清]

圖左 :新竹團隊吳妮霖(左)分享,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有掌聲,最重要的就是在傷心難過、有挫折時,身邊有一群人一直在支持著,可以互相鼓勵,一直走下去。[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雲林團隊老中青三代上台分享,把慈濟看做一個大家庭,大家相親相愛,就會護持這個家庭。[攝影者:賴大灥]

圖左 :來至九個國家的四百三十二位學員展開一連五天的「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來自北加州的學員廖瓊玉分享自己進入慈濟的因緣。[攝影者:張元聰]

圖左 :美國區的楊溢珍師姊這次聽到雲林團隊傳承分享很感動,回到社區後要積極推動。[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新加坡的實業家窗口施秋妘今年也參與培訓,回到社區要加快腳步接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宗教處同仁呂宗翰、陳祖淞,以及年輕志工林維揚與蔡雅純,四位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 的年輕人,與學員分享他們在非洲賑災的經歷。[攝影者:張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