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校外教學 體驗靜思人文美

校外教學 體驗靜思人文美

E-mail 列印
6月5日炎炎夏日,大理國中九年級八十四位師生,到慈濟萬華靜思堂參訪,慈濟志工到校接送,一路步行護送。四十五位志工準備了豐富的課程以及茶道體驗,讓校外教學活動感受到慈濟的人文之美。

午後一點,慈濟志 工謝碧鑾透過影片,介紹克勤克儉、自力更生的靜思家風。志工黃楊茹云提到,證嚴上人1966年在花蓮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花蓮是全省醫療最孤獨的地方,在花蓮蓋醫院救助貧困的人,蓋建護專給原住民小孩就學。慈濟救人的對象不分種族、宗教、國籍,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更讓世間感到溫暖。臺灣人的愛心經過慈濟外銷到九十八個國家,希望這樣的好事,同學能瞭解。

◎科技環保 賑災法寶

「靜思語是我們人生的座右銘,讀它千遍也不厭倦,讀它的心情像春天。」讓我們的心情從黑暗面,迎向光明面。靜思書軒志工謝林麟珠對著來訪的師生們,暢談由證嚴法師親自摘錄的靜思語,句句都是好話;當心情不好時,閱讀靜思語,對療癒心情很有幫助。

靜思書軒推廣很多的「靜思法品」。學生們在靜思語區靜靜地翻閱書籍,看到陳設優雅的鐘、鼓,露出好奇的眼光,拿起了槌棒敲打,臉上盡是驚喜與滿足。為了疼惜大地,疼惜自己,我們要隨身攜帶環保碗筷,將環保帶著走。

淨斯多功能福慧桌椅與床,擁有容易折疊與收納的特性,吸引了師生們的眼光。志工許杏玫分享,一場世紀大水災,讓剛出生的小嬰兒睡在溼答答的地上,證嚴上人看到報導非常不捨;上人希望慈濟志工用大愛與慈悲結合科技,研發舒適的桌椅與床,在災民無處可睡時,幫助他們的生活,得到安心和安住。

許杏玫讓同學們體驗福慧床的功能,試躺感覺舒適性,也請同學們將福慧床收起來,再提提看,感覺輕便性。福慧床是賑災的法寶,隨著慈濟人救災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也運用在臺灣的幾場大型賑災中。慈濟志工將寶特瓶回收後製作成毛毯,全球賑災中常可見到它的蹤影,是國際大愛典範;還製成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再生產品,包括毛衣、T恤、手套等。

◎願意付出 美善人文

志工謝憲明用姆指與食指比出「啾咪」的愛心,將愛心送給對方,對方會很快樂;如果願意打開心房去幫助人,人就像蓮花一樣漂亮;講一些讓人歡喜的話,或同學有困難你願意幫助他,就會與大家結下一分好緣。慈濟志工願意去付出,展現他們的正能量,就是志工精神。

每個人都在追求人生的價值,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影響人的一生。「為佛教,為眾生」是印順導師對證嚴上人的叮嚀與期許,證嚴上人視為座右銘,成為使命感的動力,而創造慈濟世界。愛心是由自己時時刻刻培養出來的,當願意去付出時,會發現人生很美,美得像一朵花。

志工陳靜慧帶領大家靜思再靜思,睜開眼抬頭望講經堂的天空,寂靜的夜空中繁星點綴,給人無限的嚮往和希望。當我們看著天空,好像都是一樣,其實是不一樣,八大行星在宇宙中,隨時都在變化,不停地在轉動。浩瀚的宇宙中,在木星與火星的中間有一顆小行星叫「慈濟」,2007年5月11日在鹿林天文臺發現編號192208的小行星,中央大學將這顆行星命名為「慈濟」。代表臺灣精神的「慈濟」躍上天際,將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恆久傳遞,在地球與宇宙間同時發光發熱。

天上的星星何其多,不斷地放出光明,雖然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要把最明亮的那顆星永遠留在心中。大家將眼睛閉起來,想一想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是多麼的渺小,人生也是多麼的短暫。讓我們在人群中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在心中發一個好願,預約人間淨土,共同開創美好的社會。

「洗手淨心、煥然一新」同學們依序淨手後,進入靜思茶道體驗。「靜思茶道的精神與內涵」將茶與道相呼應,講師謝春梅說明《茶經》的沿革歷史,喝茶也是生活的一個環節,體驗課是一個經驗的過程,讓同學認識喝茶的禮儀。茶道團隊先介紹各種茶具的功能,再示範泡茶的程序如何溫壺醒茶,適量的茶葉與水溫才能泡出一壺好茶。

講師陳盈如分享,茶道是有規矩有紀律的,有遵循的法則。茶道富涵很多的人文、精神面、思想在裡面。「道」是經過無數次的淬鍊,「靜思」就是冷靜思考,遇到任何的境界,任何的磨難,就要靜下來思考。茶道也很重視「茶花」而靜思茶道的花型都是法華之花,不僅典雅還能說法提升心靈的清淨能量。

◎茶道禮儀 靜思精神

一堂人文之旅校外教學,師生都有心得。洪永昌主任對學生們說,想一想今天學到了什麼?經歷了哪些事情?為什麼叫「靜思」?就是靜下心來,才能夠好好思考。這也是洪永昌今天學到的,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學生可以想到今天的經驗。希望每個活動,都可以帶給學生一些東西,當心浮氣躁的時候,學會靜靜地思考。

第一次學習茶道,學生們在喝茶禮儀中,體驗出人與人的相對待,有很多的樂趣與收穫。洪祈彣同學寫出「品茶有樂趣,有溫暖的感覺,與人互動很歡喜。」陳立展同學寫出「這堂課真的很棒,學習有關茶的知識和禮儀,進而改變自己成為有典雅品味的人,一定能帶給身邊的人溫暖,期許和同學們一起加油!」

學員陳盈穎、武瑞涵兩人學習分茶後,奉茶時的眼神正視,是體驗課用心的表現,孩子們透過動手學習泡茶、分茶、喝茶等禮儀,都有滿滿的心得。

謝雲妃老師說﹕「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禮節,泡茶的每個細節都有著深厚的意涵,展現為人處事的中肯態度,和真心誠意的付出。」

靜心再淨心。吳宗龍老師提到,現代人生活繁忙,在百忙中稍微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相聚,有助於下一次相遇的好緣分。提升彼此相處的良緣,感恩慈濟提供靜思茶道,讓所有參與者互結良緣。

萬華區大理國中的校外教學,走進萬華靜思堂舉辦,讓學生們在不同的殿堂學習與體驗,讓學生們瞭解,靜思堂是學習的好地方。為了感謝萬華靜思堂為學生們準備豐富的課程,帶給大家學習的歡樂,大理國中部洪永昌主任代表學校致贈感謝狀,由志工黃楊茹云代表接受。

圖左 :炎炎夏日,大理國中九年級八十四位師生,到慈濟萬華靜思堂參訪,慈濟志工到校接送,一路步行護送。[攝影者:潘朝清]
圖右 :志工黃楊茹云(右)提到,臺灣人的愛心經過慈濟外銷到九十八個國家,希望這樣的好事,同學能瞭解。[攝影者:胡輝庭]

圖左 :靜思書軒陳設優雅的鐘、鼓,學生們看到好奇拿起了槌棒敲打,臉上露出了驚喜與滿足。[攝影者:胡輝庭]
圖右 :許杏玫(中拿麥克風)分享,慈濟志工將寶特瓶回收後,製作成毛毯還製成日常的環保再生產品,包括毛衣、T恤等,在全球賑災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影。[攝影者:胡輝庭]

圖左 :志工陳靜慧帶領大家靜思再靜思,睜開眼抬頭望講經堂的天空,寂靜的夜空中繁星點綴,帶給人無限的嚮往和希望。[攝影者:潘朝清]
圖右 :「洗手淨心、煥然一新」同學們依序淨手後,進入靜思茶道體驗。[攝影者:潘朝清]

圖左 :講師陳盈如分享,茶道是有規矩有紀律的,有遵循的法則,並示範喝茶的禮儀。[攝影者:潘朝清]
圖右 :志工黃楊茹云(左)鼓勵女同學分享體驗茶道的感想。[攝影者:潘朝清]
圖左 :為了感謝萬華靜思堂為學生們準備豐富的課程,大理國中部洪永昌(中)主任代表學校致贈感謝狀,由志工黃楊茹云(右)代表接受。[攝影者:胡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