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渡洋為聞法 自度亦度人

渡洋為聞法 自度亦度人

E-mail 列印
「以前最讓我擔心的是你,現在讓我最放心的也是你。」提到媽媽對自己說的話,羅漢賜哽咽的表示覺得很值得。他原本以賭博為業,抽菸又喝酒,轉變為慈誠師兄後,個性變得較溫和有耐性,講話客氣少埋怨。

2019年 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第二梯在板橋志業園區展開,計有二百八十一位分別來自十八個國家的四合一幹部回來臺灣汲取法髓,期能深入法源將所學帶回當地分享與運作,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羅漢賜感性的分享著。

◎走過迷失 翻轉人生

羅漢賜的太太於1992年車禍癱瘓後,朋友送來一本靜思語,讓他因而開始認識慈濟。七年後太太往生慈濟人來協助辦理後事,並且天天晚上來助念,也勸他堂堂七尺之軀不要輸給短短的三寸香菸。濟航師兄鼓勵他吃素四十九天,把功德迴向給太太,於是他開始吃齋。羅漢賜說:「我很感激慈濟人的陪伴與關懷,想到他們最希望我戒菸,於是我戒菸來回報他們。」

時值檳城慈濟人連續一個月做月餅義賣援助921地震,當時從事簽賭行業的羅漢賜空閒時間很多,他每天一大早去幫忙剝蓮子,直到晚上十一點多,因為那段時間都在慈濟活動中,生活單純和昔日朋友自然疏遠,也不再抽菸喝酒了。

漢賜有空就跟著慈濟人做訪視,並到檳城的第一家靜思書軒幫忙,後來也慢慢投入書軒的人文推廣活動,「我體受到書軒的悠美環境,能讓心靈恬靜,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來享用,遂毛遂自薦向執行長表達願意在晚上六點到十點來書軒做志工,方便更多的會眾前來接觸慈濟。」

自小不愛念書的羅漢賜,不會說英文,更不會和前來的客人互動,一開始只是去咖啡區坐著,讓客人自由活動,後來想說這就好像來我們的家,不過去招呼沒禮貌;於是他開始看上人的書,如《千手佛心》、《靜思語》、《考驗》等等,對慈濟和上人更加瞭解,知道如何分辨善惡,何謂因果報應,也有信心和客人互動。

「濟航師兄(郭秋明)曾經問我賭博行業還要做多久?因為那是我賴以維生的,所以我敷衍地回應二~三年後吧!」瞭解佛法後的羅漢賜,心裏也因此產生矛盾,一直不能突破,直到濟航師兄邀約他當書軒的職工,並回花蓮見上人,上人知道他的行業後說:「這對你的家庭是非常不好的。」

因為賭博是見不得人的行業,當他買車、買房時,媽媽對外人的好奇詢問都說謊,這讓他非常不安。漢賜說:「所以我知道上人說的是對的,於是下定決心結束賭博行業。」

現在的他再婚後和太太一同做慈濟。生活簡樸,賣掉本田四輪傳動,改開貨車方便載運書軒的貨品。他自承日常生活中和人相處還是有障礙,也會覺得錯都在別人,靜思語「看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這是他常用來警惕自己的。

一路上有慈濟人誠心的、積極的招呼陪伴著,讓他脫離原來的環境,吃素、戒菸、戒酒,也戒賭。自覺幸運的漢賜說:「不然現在會更苦,像我很多朋友因為濫賭,生意失敗的很多,也造了很多惡業。」

上人為了提昇弟子的慧命讓社會更祥和,每天用他的生命來說法,所以羅漢賜想來上課學習更多的法,並發願帶動更多的人來加入,讓上人的願可以實現。

◎靜思語轉心念

馬來西亞人胡綵譁,從事人力仲介業務工作,來自上級的業績壓力和批評後常讓她耿耿於懷生氣一整天;交待下層人員工作時,又覺得對方效率,事情老是做不好。她說:「我像個漢堡包,整天被夾在中間喘不過氣,覺都睡不著。」

2011年綵譁加入慈濟後,和師兄、師姊一起承擔各種活動,準備共修課務資料,學習慈濟人處處說感恩。上人的靜思語「做中學 學中覺 覺中悟」、「不要計較、不要比較」讓她能舒解自己的情緒,擺脱人我是非的煩惱中。現在的她會將心比心,從主管角度看整件事情,也會主動提供方法或資源幫助同事達成工作目標。

單身的她對自我要求很高,承擔活動常有機會陪伴會眾聆聽對方的心聲,綵譁說:「我會適時將自己做慈濟所悟出的心得與之共享,當看到對方心開意解時,這是我最快樂的事。」

綵譁常常被要求承擔更多的功能。她說:「我們在馬來西亞做慈濟,一切都傳承自資深師兄、師姐,有時我會懷著恐懼心,擔心自己講錯話誤傳佛法。所以我很高興回來台灣,能直接聽聞上人的法,也能取得更多的共修資源回去和大家分享。」

為期五天的四合一幹部研習營,主軸為「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共福緣」,期使來自不同國度的學員,都能把握時間增長慧命,將所學的法脈精神及宗門精髓帶回當地分享,以六度萬行的精神行菩薩道。

圖左 :羅漢賜(前排中座者)表示想來臺灣上課,學習更多上人的法,如何帶動更多的人來加入,讓上人的願可以實現。[攝影者:陳土港]
圖右 :馬來西亞人胡綵譁,學習慈濟人處處說感恩。上人的靜思語讓她能舒解自己的情緒,擺脱人我是非的煩惱。[攝影者:陳土港]
圖左 :四合一幹部研習營,主軸為「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共福緣」,盼各個學員都將所學的帶回當地分享。[攝影者:吳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