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見證二十年 校園巡禮頻讚嘆

見證二十年 校園巡禮頻讚嘆

E-mail 列印
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慈濟援建五十一所學校,竹山國小就是其中一所;當時,竹山國小的硬體建設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完工,採SRC鋼骨鋼筋混凝土防震建築,並依當地文化特色建構教育環境。

今年適逢震災 二十週年;5月26日這天,三重、蘆洲區培訓學員與志工共一百二十二位,特地南下至竹山國小,展開一場校園巡禮,期望學員更加了解「希望工程」歷史與慈濟教育人文的理念。

◎環境教育 體現人文

遊覽車一抵達竹山國小,鄒庚辛校長與梁明主任,已在大門口迎接,誠摯歡迎大家的到來。所有學員分成二隊,在校長與主任的導覽下,進行參訪。

鄒校長邊走邊和學員說明,如何保護校園生態,延伸學習環境;校長表示,校園角落常會出現毛毛蟲,孩子可近距離觀察大自然的生命現象。「請大家抬頭看,雨水回收的斜屋頂……」校長的手指向灰色屋頂,解釋貯留雨水再利用的過程,藉由綠建築設計,教育學子要懂得珍惜水資源。

竹山國小並在二0一七年與靜思書軒合作,在校園內設置「靜思人文閱讀空間」,木質地板搭配可愛壁畫,提供學生及師長一個溫馨的讀書場所。鄒校長表示,讓孩子喜歡閱讀很重要,除了硬體設備,也希望透過一本本好書讓他們找到人生方向,進而克服困難,把知識轉為智慧,他說,這就是典範學習。

◎靜思妙語 自利利人

梁明主任回憶九二一災後,學校的中央穿堂塌陷,三層樓變為兩層樓;很多志工,每天天未亮就從臺北開車出發至竹山,協助蓋組合屋、鋪草皮等等,回到家時,往往已經三更半夜,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帶給竹山很多的愛,梁明感恩地說:「怎麼不感動?怎麼可以不投入?怎麼可以不付出呢!」

過去,他曾是個以成績為導向,以打罵學生聞名的名師,自從接觸慈濟與《靜思語》後,開始轉變心念,明白「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從2000年開始,便不再使用打罵教育。

梁明主任與學員分享:「《靜思語》是非常美的語言,讓我們改變自己也改變別人;《靜思語》不是鞭策別人的鞭子,而是讓自己反省再出發的良方。」他致力在「希望工程」有形環境中,融入無形的《靜思語》人文,發揮學校教育的影響力;當環境改變,人也會跟著改變,梁明特別強調:「當眼睛看到、聽到都是美的,學生不美都很難!」

◎用心援建 感動見證

「一般的建築是不可能這樣建造的!」學員黃俊生,曾做過水泥工,看到學校內的柱子非常大,不惜成本以抗震能力為考量,讓他感到很驚訝;另外,看到師長們帶動孩子一起落實環保,他認為:「不只硬體做得好,軟體也做得很好,很不簡單!」

學員吳美箴看到學校裡大量鋪設連鎖磚,使雨水可以滲透入土,各處設計都是以善為立意,以不破壞大自然為原則,她覺得走在校園裡,心靈特別沉靜。

看到學校用心的環境規劃,學員蘇峻民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家長,都把教育工作推給學校,而不去注意自己的身教言教。」作為一位爸爸,峻民覺得,家長也應合作參與,將學校教育延伸至家庭生活,共同為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而努力。

一趟參訪之旅,建築物的無聲說法,讓置身其中的學員有著各自的體會與感動。

圖左 :看到學校的用心與努力,學員蘇峻民覺得,家長應多配合學校教育,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梁明主任和學員們分享,接觸《靜思語》後,為他帶來正向改變;多年來,他不斷致力在校園內推廣《靜思語》人文,期盼發揮更多良善的影響力。[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學員黃俊生(中)在參訪後,覺得「希望工程」援建的學校,不管是硬體工程或是軟體工作(教育人文)都做得很好,很不簡單![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適逢九二一地震二十週年,三重、蘆洲區培訓學員與志工共一百二十二位,重返「希望工程」—竹山國小,進行校園巡禮活動。[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