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還好,我有參與到!

還好,我有參與到!

E-mail 列印
「還好,我有參與到!」九二一地震時,正值壯年的第五中隊長林信雄,帶著慈誠隊深入災區,興建大愛屋、為希望工程鋪連鎖磚……許多學校都曾有他踩踏過的足跡,二十年過去了,回想當年的景象,歷歷在目。

現今位在 花蓮慈濟靜思堂與慈濟大學間的「靜思竹軒」,是採用插榫擠籠古法搭建的竹屋。除了保有正身、兩側護龍的臺灣本土文化,也融合了中原文化,是由中區慈誠隊洪武正統籌規畫,於1999年8月21日動工。

1999年9月20日,正值農曆八月十一日,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這天晚上,花蓮靜思堂的夜顯得特別寧靜。一群來自中區的慈誠隊在忙完白天的竹軒搭建後,也累得早早就寢,晚上十點多,此起彼落的鼾聲,就在靜思堂西側寮房響了起來。

凌晨一時四十七分,正當大夥兒沉睡之際,發生地震了!花蓮,本就是地震喜愛造訪之處,因此,1986年動土興建花蓮靜思堂時,耐震、堅固就是首要考量。除了經常辦理海內外營隊,還兼做地方的避難場所,更是慈濟人永遠的精神堡壘。

被震醒的林信雄心裡就想,「震完,再睡吧,明天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呢!」誰知,這次的地震和平時不一樣,左右搖晃後再上下跳動,一群人坐了起來。

透過收音機,大夥兒得知在中央山脈另一側的中部地區受災很嚴重,家住神岡的陳令勇,媽媽就住在東勢東關路。心繫家人安危,他用手機聯絡不上,心急如焚再也睡不著,急著要趕回家裡看看。

「趕緊,我們趕緊回家!」兩點多時,陳令勇開車,載著林信雄和另外兩位志工,打算從臺東經南迴公路到屏東、高雄返回臺中;洪志成和另外留下來的幾位志工連夜趕到靜思精舍,和證嚴上人一起研議後續的救災工作,爾後從花蓮搭飛機回臺中。

上人聽說林信雄他們已先行離開花蓮,請常住師父打電話,希望他們先不要回去,天亮後看狀況如何再做決定。同時間,陳令勇也不斷用手機試著和家人聯繫,卻還是聯絡不上,心中的焦急和牽掛,促使他繼續開車往家的方向走。

到達高雄時,林信雄接到同組組長陳明珠的電話,內容提到石岡和東勢等地區的災難都很大,必須前去關懷鄉親和慈濟人受災的情形。一群人內心始終忐忑不安,回到豐原已是中午十二點多了。

◎往生人數多 急調屍袋、冷凍櫃

回到豐原家中,林信雄先騎機車到東陽里出租的廠房去看看,騎到半路,已見路面隆起約一樓高,車子無法通過,心想:「既然已經如此,再看也沒有用,還是慈濟事比較要緊。」把車頭轉往回家的方向。

同組志工林錦昌開車到家裡來,載著他和陳明珠同往東勢。到石岡時,因豐勢路面隆起無法通過,石岡水壩也受損阻斷交通,只好繞道后里的貓仔坑、東勢的石城里,經由東蘭路進入東勢。

第五組(東勢)組長姚淑娥看到法親前來,內心激動可想而知。她告知林信雄他們,許多志工的房屋受損、鄉親傷亡的情況也很嚴重,存活的人,暫時都住在鎮公所提供的帳篷裡。「東勢的災情已不是單靠當區的志工可以救濟,希望豐原區的志工能進災區幫忙。」

再回到家已是半夜十二點了,隔天,林信雄騎機車進到東勢,才知東勢災情相當嚴重;新社也傳來災情,還有石岡、卓蘭和和平地區……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當區醫院已無法處置接續送來的傷患,只能靠直升機不停地往外地醫院送。

一時間有這麼多人往生,位在東勢鎮上的農民醫院停屍間已無法容納,只好改放置東勢林區管理處,原先用來貯存木材的地方。罹難的大體一具一具被挖掘出來,屍袋,不夠用了,透過宗教處聯繫,找到兩百多個送進東勢;不夠了,又送來兩百個;還是不夠要追加,最後總共送了五百多個屍袋。

大體曝露在空氣當中,擔心腐爛飄出臭味,宗教處再緊急聯絡,9月22日下午,緊急調來兩個冷凍貨櫃,將這些大體用屍袋裝妥,移入冷凍貨櫃。

◎穩定腳步 救災不慌亂

東勢地區的災情陸續被批露,臺灣人的愛心頓時湧現,9月22日上午,北區慈濟志工陳金發打電話給林信雄,要趕緊在東勢地區找地方成立「賑災關懷服務中心」。他和姚淑娥討論之後,決定將地點設在東勢國中。

「我在等你們啦,來我們這邊最好啦!」東勢國中校長林文朝聽到慈濟要來設立服務中心,欣喜地說:「沒關係,物資先進來,我再請示教育部。」教育部後來也同意了。

許多鄉親受到驚嚇不敢再住在家裡,紛紛到東勢國中操場搭起五顏六色的帳篷。9月22日下午,來自北區的十部物資車開進東勢國中,載來各式各樣的物資,也帶來受災鄉親的希望;林校長開放堪用的教室供志工使用,志工得以開始煮熱食,也讓受災的鄉親得個溫飽。

陳金發自1991年慈濟援助大陸華東水患開始,參與過多場賑災,具有相當豐富的賑災經驗,到達東勢後立即指導當地志工如何管理與發放物資,「他們很有勘災及救災經驗,我們沒有經驗的人,面對災害,第一時間不知要從何處著手。」林信雄說,透過會議才明白,要把自己人先穩定下來,才能一步一步進行救災的工作。

老家土角厝屋倒,但家人都平安的陳令勇,繪製災區路線圖提交會議討論。會中確定救災進度——救災要從市區先救,因為市區民眾缺水或食物,生活頓失依靠;山區民眾不僅家中或多或少有囤積糧食,園裡也多多少少可以找到食物,耽擱幾天無妨,但是,有往生者還是要趕快處理。

◎建大愛屋 安頓災民身心

上人心繫中部地區災情,9月23日就到臺中分會(現之民權聯絡點),林信雄前往分會聽取救災指示,基於災民必先安身才能安心,上人慈示,除了救災之外,還要同步著手大愛屋的興建,「有了家的歸屬感,心情穩定下來,才能逐步展開重建家園的工作。」

9月25日開始,林信雄和慈濟建築委員顏慧津就到埔里承擔大愛一村的興建工程。

大愛一村位在埔里信義路旁的臺糖用地,三百多甲的甘蔗剛完成採收,預計在此興建三百一十八戶,每戶十二坪大的組合屋,還有兩間教堂和一間活動中心,六十天後完工,災民可居住三年。

房屋採雙併式,每間室內格局為三房、廚房、客廳與衛浴設備,每個房間都有窗戶,可保持空氣流通,前後有門,獨立門戶。每棟相距至少四公尺,社區內普植花草樹木,將是綠蔭處處的宜人住居。

◎日夜趕工大愛屋 志工全心投入

每週一早上,林信雄開著自家貨車從豐原到工地,週五傍晚回豐原參加會議,隔週一再過來。剛到的第一個星期還無住處,他和從宜蘭羅東來支援的水電志工謝來文就住在貨車內,一星期左右,第一間組合屋蓋好才進到屋內,生活物資也有了放置的處所。

第五中隊包含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和平和卓蘭,幾乎都是災區,慈誠隊員只要家裡沒受損,可以付出的都趕往協助興建大愛屋;無法離家的,就在社區協助訪視工作。

組合屋的興建是由政府負責社區水電、道路及排水系統建設,慈濟則負責建屋與內裝。大愛一村設定在兩個月要完成,房屋和材料都已設計好,但是包商沒有那麼多人力可以組合,就要靠志工;道路的連鎖磚鋪設,也是由志工負責。

社區路寬十米、小巷六米寬、後巷是四米,排水管、來水管、電管、電信管線,各項作業都要整合。其中最大的考驗是排水設施,要順利排水需靠大水管,斜度也要夠,因為是由政府發包,受到許多法令管控,也影響工程進度。

地震災區廣大,重建的腳步日日進逼,許多地方都亟需連鎖磚,而廠商的出貨量有限,林信雄說:「羅明憲、洪武正和宗教處的總務都要一起去工廠顧,不然會被其他單位載走。」

大愛一村工地,包含廠商在內,每天差不多有七百人同時在現場。早上,林信雄將人員分配好,各自到了工作崗位,他就開始放樣,「本來只是房子放樣,後來連水溝的放樣都是我在負責。」

「放樣就是,這間房子要落六根柱子,這邊三根、那邊三根;測量的人一直測量,我們就在後面一直畫,請人撒石灰。」林信雄提到興建大愛屋的景象,「我的身邊都有三部挖土機跟著,我一放樣好,挖土機隨後就挖,很快!」挖的深度夠不夠?他用鐵棍插下去一量就知道。下午水泥車來了,將鐵柱立起來、灌入水泥漿,隔天就可以組合房屋。

十一、二天時間,三百多間組合屋都放樣好了,志工各有專長,各就各位加緊作業。1999年11月21日,五十六天後,位在埔里信義路的慈濟大愛一村完工交屋。

組合屋蓋好了,志工救災的腳步並未停歇,接著就是災區受損學校的復健——希望工程。

◎舖設連鎖磚 希望工程愛綿延

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帶來巨大災難,臺灣許多百年歷史的學校應聲倒塌,即使較新的學校也不堪強震蹂躪,滿目瘡痍。

上人憂心地開示:「教育不能斷層,不能讓孩子在惡劣環境中讀書。」毅然承擔起認養重建災區學校工作的「希望工程」。2000年4月起,由慈濟認養的希望工程學校陸續動土,埔里國中、埔里國小、塗城國小、瑞城國小、霧峰國小和五福國小校園連鎖磚的鋪設,以及包商做不到的小角落、水溝,就由林信雄帶著第五中隊的慈濟志工接力完成。

校園騎樓外的通道、車道都是連鎖磚鋪設的範圍。鋪連鎖磚,要分成三個階段——由推土機把地整平,先後撒上六分石、二分石,再鋪連鎖磚。

六分石鋪後必須用機械輾平、輾實後才鋪二分石,剛開始都是用人工,後來才用鏟裝機(小山貓)。志工粘本源帶著四個比較專業的志工用鏟裝機鏟起石子,從前頭慢慢撒,再用鏟斗逐步往後拖就攤平了。石子抹平後,再由人力鋪設連鎖磚。

打樣、牽繩子、拉線,連鎖磚要從哪邊開始鋪,幾塊磚頭寬就要拉一條繩子,必須很準確,而負責排中線,擺放第一塊連鎖磚的,就是林信雄。他說:「我先放五塊,其他人再依序從左右往外排。」

鋪設連鎖磚的志工(會員)比慈誠、委員多,他們都是主動發心的。人員不夠的話,就以工代賑,一天1500元請外人來做。志工是無償施作,但若基於生活需求,也可以領工資,林信雄說:「上人希望每個人先將家庭顧好,再來服務別人。」只是,領工資的人工時是固定的;志工的時間就比較彈性,一、兩個小時,只要有空都可以來參與。

◎災難啟示 愛心不能斷

林信雄原本經營家具工廠,1981年時工廠發生火災,噴漆和木料都容易燃燒,兩百多坪的廠房,不到六分鐘全部燒光。不但燒光成品兩個貨櫃,連所有的原料和貨車、機車都被燒毀,還好住家和廠房是分開的,工廠燒了,至少還有家可以住。

工廠付之一炬,林信雄向銀行借貸九十萬元將廠房蓋起來,重新生產家具。這期間,他認識了慈濟志工賴文生,進而接觸慈濟也投入慈濟志業,於1992年受證慈誠;1993年將債務還清時,他告訴太太林陳菜:「我們把工廠收起來吧,不要再做了,家具要噴漆,對環境也是污染。」太太同意他的想法,把廠房出租,他受雇幼稚園,開了兩、三年娃娃車後,將工作辭去,和妻子同在1994年受證委員,夫妻同修一起做慈濟。

面對九二一大地震,想起鄉親在此次地震中受災、受苦的情景,林信雄屢屢搖頭,幾番哽咽難言,只能勉強擠出這句話,「真的很痛心!」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發生七、六級地震,造成一萬七千多人死亡與五十萬人無家可歸,上人一直說「來不及」,言猶在耳,九二一地震就發生了,跟土耳其地震只差了三十四天。

「我把話記在心裡,上人說『來不及』,是要提起臺灣人的愛心,多少不管,提起愛心做賑災。誰知,九二一這麼快就來!」林信雄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上人要留下歷史教訓,呼籲大家要有善念、善心,「上人一直提竹筒歲月,五毛錢也可以救人,是要募大眾的心念——我今天也有起善念,不是有沒有募錢。」

林信雄專心在慈濟事,步步堅實。九二一地震將屆二十年,已近八十歲的林信雄,每個月固定二次到臺中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白髮為他漂染上歲月的痕跡,走在醫院長廊的步履也不如往日那般輕盈,然而,回頭看當年,他為自己的生命下了一個驚嘆號,「還好,我有參與到!」

圖左 :林信雄(左一)承擔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志工領隊長達十四年,至今依然每年固定到花蓮慈院承擔醫療志工。(照片由林信雄提供)[攝影者:林信雄]
圖右 :臺中慈濟醫院第一院區(新院區)在2011年8月完成啟用,林信雄即參與當時連鎖磚鋪設工程。(照片由林信雄提供)[攝影者:林信雄]

圖左 :林信雄(左)每個月固定到臺中慈濟醫院承擔醫療志工。(照片由林信雄提供)[攝影者:林信雄]
圖右 :林信雄(前排左三)長期到臺中慈濟醫院付出,和醫護同仁建立起如家人般的情誼。(照片由林信雄提供)[攝影者:林信雄]
圖左 :2002年4月臺中慈濟醫院第二院區(舊院區)動土典禮,林信雄(前排左四)時任北中縣隊中隊長,帶領慈誠隊承擔勤務。(照片由林信雄提供)[攝影者:林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