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專利媒合會 共創生命新契機

專利媒合會 共創生命新契機

E-mail 列印
慈濟醫療、教育體系多年來致力於新藥、新技術以及臨床醫材研發。2019年7月12日在東區聯絡處,舉辦「攜手慈濟‧產學雙運: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致詞,表達結合慈濟科技 大學、慈濟大學、還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已有一些已是專利的成果,希望能跟產業界互動、技術移轉,最重要的目的是解決病人的問題,透過產學大家一起合作、研創,把臺灣的生技產業做得更好。

林欣榮院長表達,證嚴上人期許慈濟醫院不僅要提升品質、培育人才,除了看診以外,教學與研究也是重要的一環。所以林院長鼓勵同仁在教學上、在研究上要有不斷的創新研發。除了發表論文升等,還包括專利、產學合作、媒合,然後技術移轉成為臨床試驗,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透過臨床試驗解決很多末期癌症的問題,還有很多難症的問題等。

「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舉例說明,十幾年前,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從「當歸」裡面萃取一個很小的分子,對抗惡性腦膠質瘤,這個研究成果已經獲得專利,而且透過產學的媒合,正順利進行中。

韓教授也說明,「創研」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學校和慈濟醫療的研究,變成適用於改善病情,對病人有幫助的。其步驟就是研發,之後申請專利。獲得專利以後,就會藉像今天舉辦的媒合會,將技術移轉給廠商、藥商,造福更多的病患。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致詞,他首先感謝林欣榮院長,感謝林院長回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任職以後,一直與學校合作,提攜學校的創研。羅校長期許,透過這次的媒合會,能促進廠商瞭解,並共同為實用、推廣、造福人群,達成共識,成為彼此共同一致的目標。

◎生醫科技與醫護輔具

羅校長說明,慈濟科技大學的前身即1989年創立的慈濟護專改制的,目前三分之二的學生,約有二千多位,是護理科系的。另外,還有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以及另三個管理相關的科系。所以慈濟科技大學的研發基礎,是來自護理工作上的需求,包括一些輔具、或是相關的改良。

另外一部分是農業生技,生醫農業就是將農民生產的農作物,加以研發,讓它的應用性跟價值提高,同時也能兼顧農作物欠收或過剩等問題,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努力,已有了一些具體的成果。

例如被賦予另一個名稱「天使眼淚」的雨來菇,它所富含的鐵質大約是葡萄的三十二倍,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B12等。慈濟科技大學團隊為提升農產經濟效應,研發出「天使眼淚培養裝置」,以人工栽培方式成功將產量提升十倍,還把它的特點應用在面膜跟敷料上,這些都榮獲國內、外獎項。

慈濟科技大學劉威忠助理教授也上臺報告,雨來菇的開發在2017年已獲得國家農研農業生技組的創新獎,花蓮縣政府也鼓勵未來將對合作廠商補助,希望發展成為花蓮的精品農業,目前還計畫開發飲品及美容系列等產品。現場展示區也呈現了團隊獲得「第三十屆馬來西亞國際發明獎」雙面金牌的榮譽照。

以提升病人的安全性、照顧其生活品質,以及協助護理師在照護上的安全,慈濟科技大學的研發團隊,還有由羅淑芬副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學生張亭怡代表報告,護理創新科技「改良造口便袋結構」,是將排氣開口置於上端,讓病患和家屬便於操作,提升生活品質。

「傷口模型結構」則是利用3D列印技術將傷口的淺層、深層清楚展露,讓護理無漏;多功能「膠臺結構」的發明,可以節省護理人員的時間,以及提升照顧病患的品質。張亭怡表示團隊在羅淑芬副教授帶領下,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善護理工作上或醫療照護上的不便,也提供患者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另外,林祝君副教授介紹團隊的護理創意發明,有輸液止逆裝置、捲動式輸血加壓裝置、旋轉回縮式安全針具、簡易式抽藥之安全針具、磨藥切藥裝置等。林副教授希望這些創意可以由臨床導向居家,更加發揮它的功能。

林祝君副教授為團隊的發明作簡報外,也擔任司儀,一一引導十個團隊掌握每隊十二分鐘的報告時間。除了護理相關醫材的研發,還有幹細胞尖端科技的口腔用藥,以及減緩有關腦瘤、神經退化功能的新藥等分享。

◎醫療技術創新研發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領導團隊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丁大清教授,分享子宮內膜息肉幹細胞、無致瘤性多能性幹細胞之增殖、間質幹細胞之胞外泌體及其用途。從事十幾年的研究,丁教授表示,在醫學上比較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利用這些基礎的研究,找出一些方法來改善病人的狀況,希望將來擴大產學合作的機會,對造福病人的理想更能夠達到。

本身是婦產科醫師的丁大清教授舉例介紹研究成果,從婦女身上或胎兒身上所取到的標本,從子宮內膜息肉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等研究,對於年紀大者的退化性關節炎,也具有顯著效果……。

黃志揚教授團隊,由陳冬生助理教授作報告。陳助教分享團隊利用白藜蘆醇強化幹細胞功能、提升間質幹細胞移植之治療效益的方法。

腦血管病變是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馮清榮副教授介紹治療腦損傷與神經退化的胜肽藥物開發。張嘉佑博士簡介,助益漸凍症運動神經元健康的小分子藥物。馮副教授表示,漸凍人患者目前是無治療方式,團隊投入治療研發,也希望徵求到更多願意投入的廠商共同合作。

劉靜安博士介紹,「復發惡性腦瘤外泌體GMP規格人源化單株抗體的產製、嗜黏液艾克曼菌及膜蛋白Amuc1100對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檢查點PD-L1/ CTLA-4抑制的調控」。劉博士說,惡性腦瘤復發治療成效不佳,團隊研發可發展為抗體的藥物,第一有商機,第二節省成本,第三幫助患者。

陳玉暄博士以標題「木馬屠城藥物載體胜肽開發」,介紹抗腦瘤轉移之蛋白質藥物,期待讓患者的生命有所轉機。

慈濟大學,李政偉教授介紹團隊所研發:「聚烯基吡咯衍生物作為製備抗口腔癌藥物之用途」。口腔癌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所以團隊致力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從腫瘤的生成、移轉到預防的實驗研發。

除了各個研發團隊代表的簡報外,會場兩側有海報展示、及解說者,和已有專利的實品展示—「三百六十度創新輪椅」,讓使用者不再處處皆死角。若因而有意媒合的單位或者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則可在一旁擺設甜甜桌的專區,交流討論。

貝爾克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瑩碩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萬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順天醫藥、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柏瑞醫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尖端生技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暨臺灣記者協會等單位,共三十位貴賓蒞臨與會,以及創新研發團隊的說明代表、現場展示人員、服務團隊計有六十七位,共同圓滿首次,包括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兩校,以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攜手慈濟‧產學雙運: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

圖左 :貴賓至磨藥切藥裝置、簡易式抽藥的安全針具等攤位做瞭解。[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貴賓至各攤位瞭解內容,由展示人員詳細說明。[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張亭怡(左二)為貴賓解說「傷口模型結構」。[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與會廠商、藥商代表個個專注聆聽以取所需。[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丁大清教授(左)與有興趣的廠商相互交流。[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林祝君副教授,表示慈濟科技大學此次除了她的作品外,還包括三位老師的作品展出,這次的規模和廠商都比過去慈科大自己舉辦更為多元盛大。[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創作人程政群(右一)向廠商說明三百六十度創新輪椅,讓使用者不再處處皆死角。[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劉威忠助理教授(右一)向貴賓介紹「天使眼淚培養裝置」。[攝影者:柯玲蘭]
圖左 :與會貴賓、廠商及各研發團隊,2019年7月12日在東區聯絡處,舉辦「攜手慈濟‧產學雙運: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攝影者:江昆璘]